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體檢報告中,若4個指標都正常,基本可以放心,身體還算健康

「年年體檢,每次都是正常,怎麼好端端的就癌症了!」看著眼前的病理報告,劉先生怎麼也不敢相信自己患癌的事實。

劉先生48歲,平時很重視健康,不僅給一家人都買了保險,更是堅持年年體檢。就在去年年底,他還去做了一次全面檢查。

檢查的項目有很多,血常規、生化五項、肺部CT、腹部B超和腫瘤標誌物等全部都做了,並且一切正常。雖然錢花了不少,但好在圖一個安心,只要身體健康,比什麼都好。

數月前,他發現自己經常噁心、反酸、腹部疼痛,以前每頓飯都能吃上兩三碗,現在食慾卻越來越差,人也跟著明顯消瘦了許多。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醫生建議他完善胃鏡檢查。這一檢查不得了,他被確診為胃癌

拿著體檢報告,劉先生一時無法接受,他更納悶自己幾個月前才做的體檢都正常,就連腫瘤標誌物也正常,怎麼卻查出癌症了,會不會是誤診?

事實上,真不是突然就得了癌症,而是突然查出癌症,癌症不可能是「突然」得的,而是早就有了,只是某一天突然檢查出來了而已。並且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就是表面上看起來年年都堅持體檢,年年體檢都正常,結果最後身體還是出現了問題。

借著這個病例,我也想告訴大家,那些你以為的全面體檢,可能並不全面。只有以下4種檢查結果正常,才能說是身體基本無大礙。

一、胃腸鏡檢查

雖然很多人都害怕胃腸鏡,甚至很牴觸做胃腸鏡,但這裡必須要聲明的是:任何沒有做胃腸鏡的體檢,都是耍流氓!

之所以這樣說,道理很簡單,因為胃腸道是空腔臟器,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病變都是極其隱蔽的,普通的檢查難以發現問題,不做胃腸鏡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胃腸道里到底是什麼情況。

可能有人會說,那能不能用腹部CT、膠囊內鏡和大便常規等代替胃腸鏡呢?

可以是可以,但這些檢查只能作為前期的初診依據,一旦發現問題還是要完善胃腸鏡,那不如直接一步到位。如果你真的不敢做胃腸鏡,可以嘗試做無痛的。

二、胸部CT

胸部CT是通過使用X射線和計算機技術來生成詳細的橫截面影響,以幫助醫生評估胸部器官的結構和病變情況。

胸部CT能夠幫助醫生檢測和評估肺部疾病,比如肺炎、肺結核、肺栓塞和肺部腫瘤等,同時還能檢測心臟和大血管疾病,比如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和肺動脈栓塞等。

除此之外,胸部CT還能幫助醫生檢測和評估肺部和胸腔內的腫塊、結節或者其他異常,能夠提供有關這些異常的大小、位置和特徵的詳細信息。

三、血常規

血常規主要看白細胞、血小板和血紅蛋白這三個指標,我們先看白細胞。

白細胞作為人體的免疫細胞,主要作用是免疫防禦,同時還有抗感染、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等作用,成年人正常的白細胞數量應該是4000-10000/ml。

如果白細胞異常,一般提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惡性組織細胞病、慢性腎功能不全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了。

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參與止血、加速凝血和調節免疫等,正常範圍應該是(100~300)×10⁹/L。

如果血小板減少,往往和血小板生成障礙、血小板分布異常以及血小板破壞和消耗增多等有關。如果血小板過多,可能會導致血栓栓塞的形成,例如冠狀的血栓栓塞、心梗等。

血紅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成年男性的濃度為120-160g/L,成年女性則是110-150g/L。

血紅蛋白濃度偏低往往是貧血的直接證據,偏高可能是由於慢性疾病或者高院生活等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血紅蛋白如果明顯過低,必須馬上去血液科就診,完善骨髓穿刺、鐵蛋白和血清鐵等相關檢查,以明確貧血類型。

四、腦部磁共振

核磁共振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NMRI)。

可能有人會疑惑,明明可以做腦部CT,為什麼還要做磁共振呢?這是因為頭顱磁共振相較於CT更加敏感,有著多方向切層、多參數成像的特點,能夠更加精確地顯示病變位置、範圍大小和組織學特性,因此也是發現腦內部結構病變的首選方法。

有組很直觀的數據可以說明問題,CT檢查腦癱的異常率在59.1%,同樣的問題,核磁共振顯示腦癱病灶的敏感性為95%

腦梗塞、腦腫瘤、炎症、變性病和外傷等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是最早應用於磁共振檢查的系統,對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都有著較為準確、及時的特點,可以發現早期病變。

總而言之,以上檢查如果都正常的話,身體基本上沒有大礙。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這裡有個詞「基本上」,有些疾病還是需要去做針對性的檢查。而我今天所說的這些,只能說是一些善意的提醒,大家今後在體檢中要注意選擇。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大林說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3/205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