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氣壞了!張維為否認瑞士永居,發文大罵恨國黨…

最近,張維為教授將「中國好故事」一路講到了國外,不過,他在馬來西亞演講時,那兒的大學生有點「不講武德」,竟然提問道:「張老師教教我,如何辦瑞士永居證」;在流傳出來的視頻中,只見張老師尷尬地點著頭,似乎並未回答這個問題。

5月17日,張教授寫下一篇千餘字的文章,專門對此進行了回應——不妨先摘取其中的一些精華語句,讓我們一起奇文共欣賞吧:

「……迄今也不知道,謠言中的那種永居證究竟長得啥樣子……中國公知和境外反華勢力惱羞成怒,他們竟會利用國內個別小編的偶然失誤來做文章……」

「我們受到了大馬民眾的熱烈歡迎……國內外的公知怨國群體自然又破防了」。

「……我和主持人以及前排聽眾根本沒有聽到,有人提過什麼居住證問題,直到隔日看到別人發來的視頻才知道……讓人近距離擺拍,更是大可不必……」。

「當地朋友告訴我:1450在馬來西亞深度布局……他的小視頻興奮了國內的第五縱隊,但也讓恨國黨1450遠程養殖一個個自覺曝光……至於那些恨國黨第五縱隊1450遠程殖人,就讓他們繼續留在黑暗中吧」。

……

不難看出,作為一位知名教授和媒體人,更是曾貴為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還被網民們封為「張國師、張天師」的張維為教授,這一次似乎真的有點氣壞了!

因為,他的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用貼標籤的手法,大罵起了他認為的「敵手」——即「公知」、「境外反華勢力」、「1450」、「第五縱隊」、「恨國黨」、「遠程殖人」等,至少在文中出現了六個這樣的「標籤」。

首先,張維為教授作為「講好中國故事」的代表性人物,他會不會受到「敵人」的攻擊呢?當然有這種可能——只不過,拿不出真憑實據,只靠貼如此豐富的標籤,並不能達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而有點氣急敗壞的張老師,在千餘字的回擊文章中,竟至少用了不下6類敵人的「標籤」,作為自己反擊的靶子,並為對手作了政治性社死的定性——其想當然地以為,這樣的論辯方式,最為輕鬆,標籤一貼,就能不戰自勝了。

但是,真的會有如此的說服力與實效嗎?顯然,玩口才與文字的張老師仍應明白,「辱罵與恐嚇決不是戰鬥」——貼標籤罵人的論戰方式,其實戰鬥力最弱,也最沒有說服力了。

張維為教授雖然一邊被誇贊為「中國好故事」的代言人,贏得了身前身後名,但與此同時,他身上卻引發了不少的質疑與批評,那又是為何呢?真的是無緣無故?真的如其發文中貼標籤所罵,都是這六種敵人在抹黑他嗎?

其一,張維為之所以被質疑「瑞士永居證」一事,源於兩大真實存在的情況。

一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上,曾發表過一篇報導,題目就叫《瑞士學者張維為參加圓桌會議》;另外,還有人截圖了一篇張維為發表的紙媒文章,題目是《全力爭取台灣的民心》且還赫然標註著「文:(瑞士)張維為」。

顯然,外界對於張教授「是否有瑞士永居身份「的質疑,主要就是來源於這兩個證據——這就說明大家對此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而是一種合理的質疑;如果因此將質疑者一概歸罪於其所言的六大「敵人標籤」,是不是就有點太過上綱上線了呢?

張教授給出的這些標註錯誤之理由,是小編的「偶然錯誤「,但這種偶然錯誤,卻是「一而再」的兩次——你們信嗎?反正我是信了,畢竟,作為如此知名的教授,還是應該相信其有此基本的公信力吧。

但因被人質疑,且還不是憑空捏造事實的造謠,但張教授的反擊方式,就是大貼六重政治標籤,大有一棍子將質疑者全部打倒在地,還要再踩上一萬隻腳,令這些質疑者永世不得翻身的架勢——這種文風與作風,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呢?那樣的時代,其實離我們而去並不太遙遠!

但顯然,這並非是最佳的論辯方式——不是用事實、邏輯來說服對手,而是用畫上「政敵」之符號的貼標籤方式,其實隱隱地就包含了,其想要藉助權力消滅論敵之意圖了!

其二,人們對於張維為教授之所以質疑,其實,並不主要在於,認為其或存在「愛國心口不一」的瑞士永居證問題,事實上,誠如張教授自己所言:中國越出去的人多越好呢!

這本來也是個人的自由,張教授即使有這樣的永居證,只要他真實和真誠地說好中國故事,一樣值得人們尊重。

但是,張教授的一些表達模式、方式、觀點與事實呈現等問題,才是大家質疑的重點所在!

像張教授的「瑞典加入北約,令北約變得更弱了」;「中國的農民貧困戶有地有房,三菜一湯,相比其他國家好多了」;「越崇尚新聞自由的地方,人越無知,美國就是典型」;「基尼係數作為西方標準,不能準確地適用於中國」「中國早已遙遙領先」等驚爆眼球的觀點與表達,才是大家質疑他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是不是越說中國好,就越成功?顯然並不是。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說事情。只有建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說出的中國好故事,才能真正打動人心,為人信服。

否則,過度誇張,甚至虛構的故事,在「語不驚人死不休」之下,雖然吸引了眼球,賺取了流量與利益,贏得了愛聽者的歡心,因此被捧得很高,但是,在明智、理智的人心中,很容易就能看穿真相,就會不僅要質疑,更會因不相信而遠離之了!

事實上,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的合理質疑及批評,「也是一個人的另類讚美詩」!——只要是真實,只要是符合客觀規律,這樣的質疑與批評,也是為了國家好,就是希望國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而這樣的批評,與真實可信的讚美,就是殊途同歸!

所以,如果認為,只要是批評我這樣的「講中國好故事」大師,就一定是罪惡的敵人,我就要用文字標籤的方式,給貼上六大「惡敵」的罪惡符號,以為這樣就能不批自倒,甚至希望藉助這一方式,鼓動他人或權力幫助收拾「論敵」,這樣的手法,其實很低級,也讓人看不起!

而且,這也不可能真正提升教授的形象與水準,也更無法以此讓質疑者心悅誠服,且反而會讓人感覺,這樣的教授,似乎才是「更不講武德」的人吧!則最終,誰才會淹留於心理黑暗之中呢?——是誰,誰知道!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瑜說還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