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荔枝難求 兩廣產量腰斬 價格暴漲成定局

荔枝將要大規模上市之際,作為中國第一和第二大產區的廣東和廣西,專家預計,今年兩廣荔枝均減產約50%,全國荔枝將減產45%。廣東荔農表示,今年的產量可能只有去年的兩成。「荔枝難求」、價格暴漲再次成為大陸網絡熱門話題。

近期,「荔枝漲價」的話題頻登網絡熱搜。早熟荔枝價格漲至40元(人民幣,下同)每斤,妃子笑跟去年相比漲價超10倍,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荔枝按個賣……

《21世紀經濟報導》報導,廣東荔枝產業協會會長向旭預測,在荔枝主產區廣東,今年荔枝產量比往年減產約5成,其中桂味、糯米糍等中晚熟品種更是減產約7成。

中國新聞周刊5月19日報導,夏叔是廣東茂名小有名氣的荔農,種植荔枝超過30年,他家的荔枝園面積達300多畝,有白糖罌和桂味兩種,屬於中等偏上的品種。

正常來說,這個時候的荔枝樹應該一片紅彤彤,這說明已經在結果了;如果仍是綠色,則說明長的都是葉子而不是花。更重要的是,這個時候還沒開花,意味著今年大概不會結果了。

按照目前的成花率,夏叔預計今年的產量可能只有去年的兩成,其中白糖罌不到兩萬斤,桂味更是一點都沒有,而去年累計產量達到12萬斤。「今年能吃到荔枝就不錯了。」

他表示,今年廣東的暴雨恰好撞上荔枝幼果發育期,雨水沖刷掉小果,影響了荔枝的坐果率。

廣東是中國荔枝的主產區,占總產量的六成左右。去年的暖冬和今春以來偏多的雨水,導致廣東荔枝生長受到了巨大影響。

每年的2月底3月初,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都會發布當年的荔枝產量預測,但今年直到3月底才完成全部產區的摸底,4月初才得出大概數據。

據中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厚彬預計,相比去年,今年中國荔枝將減產45%,廣東荔枝減產超過50%。

「糟糕的天氣讓今年的數據太難估算了。」陳厚彬說。基於成花情況,陳厚彬預測,今年中國荔枝總產量約178萬噸,比去年減產45.94%。分產區來看,廣東和廣西作為中國第一和第二大產區,預計今年荔枝分別減產51.22%和59.43%。

今年4月,是廣東最多雨的一個月。4月廣東省平均降水量497.7毫米,較常年同期(176.8毫米)偏多1.8倍。除此之外,冰雹、龍捲風等極端天氣頻發,也為當地荔枝生產帶來極大挑戰。

暴雨只是影響荔枝產量一個方面。

陳厚彬稱,荔枝生長的氣候條件十分苛刻,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冬季低溫條件才能開花。而去年冬天是個暖冬,低溫期太短,強度也不夠。

數據顯示,去年11月、12月的氣溫比前十年的平均溫度高出0.9℃。之後華南地區又遭遇倒春寒,嚴重影響了荔枝的成花過程。上述夏叔說,「該冷的時候不冷,該暖的時候不暖」。

當生產端的影響反饋到市場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荔枝變貴了」。

5月10日,「荔枝賣到70元一斤」上了熱搜。

據報導,儘管70元/斤的荔枝是極個別現象,但2024年的鮮荔枝的確變貴了。

以夏叔果園中的白糖罌為例,往年早熟果的價格在20來塊錢一斤,今年能賣到40塊錢一斤,而且不包郵。

而當荔枝經過採摘、包裝、冷藏、運輸等一系列環節抵達零售終端時,價格迎來進一步的上漲。

北京市場的永輝、物美、盒馬等多家線下商超,目前已上市的妃子笑每斤售價從20元到30元不等。

不過在夏叔看來,荔枝成本的大頭,不是荔枝本身,而是運輸。

荔枝是最難貯運保鮮的果品之一。荔枝呼吸強度大、表皮易失水易褐變的特性,導致採摘後新鮮程度與風味會迅速下降。因此,荔枝保鮮的要素有三個:溫度、濕度和速度。

此前有媒體估算過,擺在北方水果貨架上的荔枝,運輸成本能達到售價的1/5。「由於全程都需要走冷鏈,荔枝的運費很高,動不動就過百元。」夏叔說。

減產已經註定,果農的損失會有多大?對於這一點,夏叔不願多談。他說,幹這行30年了,今年還不是最慘的一年。他說,2002年,好多荔枝都爛在地里,即便是採摘下來的荔枝,價格降到1塊錢都賣不出去,「那時候別提多慘了」。

夏叔說,「這些年不少人盲目樂觀,頗有一種『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自信,但其實我們都忘了,更多是老天爺賞飯吃。」擁有30年種植經驗的夏叔也拿今年的局面沒有辦法。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0/205657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