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罕見深海生物又丑又凶 卻是日本頂級美食

近日,一隻死去的深海生物被衝上美國俄勒岡州的海岸上,由於外形又丑又凶又怪,很快照片爆火,成為網絡頭條新聞。

確實,乍一看,外形很古怪,有一種「丑到無邊」的感覺。

通身黑色,下巴和肚子特別大,像個球,尾巴又很小,一嘴巴的尖牙,身上也有刺,頭頂上還延伸出一根古怪的觸角。

當地水族館的專家查看後表示:

這是一種比較罕見的深海魚,是鮟鱇魚的一種,學名Pacific footballfish。

據說這次它的出現,是人們第32次近距離觀看這種生物,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海岸上還是首次發現。

鮟鱇魚,也叫琵琶魚,之前我科普過這種魚。它的一生,無論是外形還是行為,可以說都是槽點滿滿。

外形丑?生存所逼

鮟鱇魚的外形,讓我結結實實感受到:

在深海,動物是沒有容貌焦慮的,都是隨便長長的。

然而,它身上每一個看似怪異醜陋的部位,其實都是它為了適應深海生活的努力。

就拿它通身黑色來說吧,在深海就是最好的「隱形斗篷」。

2023年9月,MBARI 的研究人員在加州海域781米處,意外拍攝到了一種超級黑的鮟鱇魚,設備燈光照射過去,研究人員只看到了魚的輪廓,根本看不清它長什麼樣。

研究人員表示,是因為這隻鮟鱇魚身體太黑了,吸收了大部分光線,效果就像穿了一件隱形外衣。既可以躲避捕食者,又可以潛伏起來捕捉食物。

鮟鱇魚的頭頂上還有一個類似燈籠的長觸手(鰭條發育而來),頂部會發亮,裡面裝的就是共生的發光細菌。

平時鮟鱇魚就是利用這個燈來引誘其他生物靠近,而它本身因為身體顏色很深,能吸收自己引誘燈的光線。

因此被捕食者遠遠看到的,就只有發光的燈,根本看不到燈後面的捕食者鮟鱇魚。

等靠近後,再發現有鮟鱇魚,已經來不及逃跑了。

大大的嘴巴,加上向內斜生長的一口尖牙,一旦獵物入口就無法逃脫。

在深海,食物是比較稀缺的,這就導致鮟鱇魚必須適應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有食物的時候,鮟鱇魚非常貪吃。

此時它圓滾滾的腹部就非常有用,鮟鱇魚的胃是可以伸展的,據說一頓可以吃下自身2倍體積的食物。

雄魚是軟飯王?為繁衍各自犧牲

鮟鱇魚的繁殖策略是非常有意思的,雄魚一直以來被認為是「軟飯王」。

早期科學家在研究鮟鱇魚的時候,發現捕撈到的鮟鱇魚都是雌性,就覺得很奇怪:咋看不到雄性鮟鱇魚呢?

到後來才發現,雄性鮟鱇魚其實一直都在,因為太迷你了,被誤認為是雌性鮟鱇魚身上的「寄生蟲」。

雌魚和雄魚的體型差異很大,雌魚長度可達1米,但雄魚也就10厘米左右。

在交配的時候,雄魚是完全寄生在雌魚身上的,兩者的身體部位融合為一體。

寄生後,雌魚捕食,然後提供營養物質給雄魚生存,而雄魚只需源源不斷提供精子就行。

很多人覺得雄魚的行為有點「不要臉」,就是不勞而獲吃軟飯。

但事實上,這種性共生進化策略,在深海是真的有效。

海洋那麼大,深海那麼黑,要找個伴侶有多難!為了增加繁衍機會,雌魚雄魚不得不這麼做。

喜歡翻肚子游泳的鮟鱇魚

雌魚身體大,是為了保持繁殖力,而雄性只要一個功能——提供精子。

在資源貧瘠的深海里,為了減少代謝成本,雄魚縮小了體型,同時將僅有的能量都用在了尋找雌魚的專業能力上,例如靈敏的嗅覺和發達的視覺。

有的鮟鱇魚雄魚本身發育就是不完善的,沒有消化系統,必須很快找到雌魚寄生,否則就會死亡。

一旦找到伴侶,為了獲得終身交配權,雄魚寧可失去自由和感官能力,充當雌魚身上一個沒有「自我」的器官。

這就是一個共贏的局面,雄魚繁衍了後代,雌魚不用再愁找不到伴侶。

因此,很難說,到底是誰吃虧了!

最後

別看鮟鱇魚這麼丑還這麼奇葩,在人類眼中,鮟鱇魚是一道美食。

鮟鱇魚種類有200多種,有很多品種是人類經常會食用的,例如美洲鮟鱇、南非鮟鱇和黃鮟鱇。

由於長相有點「嚇人」,國內有的地方鮟鱇魚非常便宜,賣的時候還會去掉頭,但它的口感遠超其價值,無刺無鱗,據說吃起來和龍蝦肉差不多,鮮美可口,吃過就忘不了。

日本人非常喜歡吃這種魚,認為它是一種可與河豚肉相媲美的食材。

最愛吃的部位是鮟鱇魚的肝臟,被譽為是「海洋中的鵝肝」,冬天上好的滋補食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怪羅科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4/205840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