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專制政權是怎樣欺騙民眾的?——「假想敵」策略

在專制制度下,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常常利用製造虛假的敵人和威脅這一策略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

在歷史上,這一招屢試不爽,成為最奏效的「專制秘訣」之一。這種手段不僅能夠激發民眾的恐懼和仇恨,還能使他們更加依賴和支持統治者。

通過虛假的外部威脅,統治者能夠有效地掩蓋內部的矛盾和問題,使民眾對統治者的統治產生依賴性。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的馬基雅維利,在他的經典著作《君主論》中就指出:一個聰明的統治者應當善於利用民眾的恐懼心理,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

他寫道:「新君主如果需要更穩固地統治,可以製造虛假的威脅,並宣稱自己是人民的保護者。」

這種方法具體怎麼操作呢?專制統治者通常會通過一系列宣傳手段,誇大或虛構外部的威脅,以激發民眾的恐懼和仇恨。有時候甚至是將本來需要合作的友好國家都渲染為威脅。

比如,他們可能會通過不斷的媒體和官方聲明,渲染他國的「侵略威脅」或國內的「叛亂陰謀」,以此來塑造一個共同的敵人形象。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激發民眾的愛國情感,還能使他們忽視國內的社會不公和經濟問題。

通過這種手段,統治者成功地將民眾的不滿情緒轉移到了虛假的敵人身上,從而減輕了自身的統治壓力。

這一招雖然看著簡單,卻在歷史上不斷地重複,百試百靈。

喬治·歐威爾在其經典反烏托邦小說《1984》中,通過「仇恨周」的描繪,描繪了專制統治者如何利用製造虛假敵人來操控民眾的思想。

在「仇恨周」期間,政府通過一系列的集會和宣傳,煽動民眾對國家敵人的仇恨。「仇恨周」這種不斷重複性的宣傳,毫無疑問具有極強的洗腦力。

奧威爾在《1984》中寫道:「戰爭不僅是為了爭奪領土,而是為了維持社會的等級結構。統治集團通過戰爭的威脅,將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外部敵人身上,使他們忽視內部的問題和矛盾。」

除了上述的宣傳手段,專制統治者還可能通過實際的軍事行動或政策來製造虛假的威脅。例如,他們可能會發起或參與一些邊境衝突或軍事演習,以此來製造一種國家處於危險中的假象。

這種做法不僅能夠進一步激發民眾的恐懼,還能使他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統治者周圍,形成一種「同仇敵愾」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民眾往往會忽視國內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全力支持統治者所宣稱的「保衛國家」的行動。

二戰期間希特勒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希特勒上台後的德國,經濟問題嚴重、瀕臨崩潰,民眾收入越來越低,生活困苦,德國國內社會開始動盪。希特勒上台後宣稱,這一切災難都是英法美對德國的壓制所造成的,於是開始以英法美等國為敵,挑起邊境爭端,而德國人也就忘記了自己生活中的痛苦,陷入了一致對外的狂熱情緒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製造虛假的敵人和威脅,不僅僅是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更是為了瓦解潛在的反對力量,這對於鞏固政權至關重要。

通過虛構假想敵,專制統治者能夠有效地打壓反對聲音,維護其統治的穩定性。

當民眾被引導相信外部的威脅時,他們往往會對統治者的統治更加容忍,甚至主動放棄一些權利,以換取所謂的安全保障。這種心理狀態,使得專制統治者能夠在不遭到強烈反對的情況下,進一步加強對社會的控制。

然而,這種手段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有效地維護統治,但從長遠來看,卻對社會的發展和民眾的福祉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當民眾長期生活在恐懼和仇恨的環境中,他們的理性思考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會受到嚴重削弱,社會的創新和進步也會因此受到阻礙。

還有一個風險在於,虛假的敵人和威脅遲早會被揭穿,屆時,民眾對統治者的信任將會徹底崩塌,統治者的權力也將面臨更大的危機。

所以,堅持理性的思考,從權力者維護自己統治的利益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而不是被權力者煽動情緒當槍使,這一點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倪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9/206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