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 德國唱反調

據德國電視一台報導,歐盟正威脅中國要對來自該國的車輛徵收懲罰性關稅。關稅可高達38.1%。德國政府對此反應謹慎。

歐盟委員會表示,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的車輛可能會受到影響。據了解,製造商是否真的需要支付高達38.1%的關稅,取決於能否與中國找到其他解決方案。如果歐盟決定長期徵收更高關稅,將於7月4日開始徵稅。

歐盟計劃對比亞迪徵收17.4%的進口關稅,對吉利徵收20%的關稅,對上汽集團徵收38.1%的進口關稅。歐盟的理由是,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正在損害歐洲汽車業。

但歐洲汽車製造商明確反對關稅,並擔心其最重要的單一市場中國會採取報復措施。歐盟發出威脅後不久,中國商務部就表示不滿,並表示將採取措施捍衛本國企業的利益。

中國是德國製造商最重要的單一市場。因此,對德國汽車製造商來說極其重要。如果中方採取反制措施,寶馬、保時捷、大眾、梅賽德斯等都會受到影響。

德國政府對布魯塞爾的決定反應謹慎。德國政府希望達成妥協。柏林鄭府發言人赫伯斯特雷特表示,歐盟委員會「願和中國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談判是件好事」,距離7月4日還有時間。「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夠達成友好解決方案,將是非常可取的。我們不需要進一步的貿易衝突,我們需要讓世界貿易變得更加容易。」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也依賴談判,同時警告「關稅競賽」。他說,「關鍵是要會談」。「作為一種政治工具,關稅始終只是最後的手段,而且往往是最糟糕的選擇。」

德國聯邦交通部長維辛在簡訊服務平台X上警告說,歐盟委員會的懲罰性關稅將打擊德國企業及其頂級產品。

德國汽車業也嚴厲批評了布魯塞爾的決定。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穆勒說,「與全球合作又遠離了一步。」它增加了全球貿易衝突的風險。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不適合增強歐洲汽車行業的競爭力。

歐盟對外貿易商會表示「震驚」和「嚴重失望」。

德國工商會也警告說,此舉可能導致更大的貿易衝突。

德國頂級經濟學家對歐盟的措施反應不一。Ifo學院主席 Clemens Fuest認為此舉不是一個好主意。「歐盟應該避免這樣做,」他向路透社表示。「貿易戰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其次,來自中國的廉價電動汽車促進了汽車運輸的電氣化,從而促進了經濟的脫碳。

但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所長 Marcel Fratzscher談到了必要的一步。弗拉茨舍爾說:「不可否認,中國製造商通過巨額政府補貼享有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然而,所選擇的妥協方案可能被證明是不夠的,並且可能適得其反。儘管存在關稅,但中國電動汽車仍將在歐洲獲得市場份額,同時歐洲公司也會受到制裁,這帶來了風險。弗拉茨舍爾表示:「因此,建議與美國進行更密切的協調,以確保共同應對中國市場帶來的挑戰。」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13/206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