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紀念潘金蓮開窗950周年 孫悟空誕生1000周年?

近年來,「紀念劉備託孤1800周年」「紀念張飛誕辰1855周年」等「紀念古人」的會議多次衝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一些地方為了打造文旅IP,紛紛選擇從古人「下手」。

在相關「紀念古人」會議帶動下,不少自媒體還炮製出「紀念潘金蓮開窗950周年」「紀念孫悟空誕生1000周年」等會議事件。儘管一些會議最終沒有舉辦,但卻給公眾留下負面印象,影響地方形象。

「紀念古人」會議為何能夠舉辦?其辦會效用、資質審批、經費使用等方面存在什麼問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紀念古人」會議扎堆「湊熱鬧」

2022年,重慶市三國文化研究會、夔州博物館發布徵稿啟事稱,擬定於2023年4月至6月在重慶和成都召開「紀念劉備託孤1800周年學術研討會」,圍繞劉備託孤的文化意涵、現代價值、人才思想等多方向徵集論文,會議由奉節縣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重慶市三國文化研究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等單位聯合承辦。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天定公開撰文質疑,「劉備託孤」作為歷史典故本身有一定討論價值,但硬要從中挖掘「文化意蘊」「現代價值」,進而上升到「政治格局」「人才思想」,不免牽強附會、過度闡釋。經核實,該會議最終沒有舉辦。

事實上,類似會議屢見報端。記者梳理發現,除了劉備之外,諸如諸葛亮曹操、司馬懿等歷史人物,在各地均舉辦過相關紀念大會,多次引發公眾熱議。

據「南陽考古」公眾號消息,今年5月11日,河南省南陽市舉辦了一場「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座談會由南陽市社科聯、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主辦,南陽市臥龍崗文化園(南陽武侯祠博物館)協辦,來自諸葛亮出生地山東臨沂、躬耕地河南南陽、長眠地陝西漢中「三省三地」的學者共同參與會議。

公開資料顯示,會議主題是「諸葛亮文化的內涵底蘊和時代價值」,共收到40餘篇論文,當天下午與會代表們還參觀了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武侯祠等景點。不少網民認為,該會議是「巧立名目的奇葩會議」,主辦方則表示,座談會旨在「宣揚和傳承諸葛亮的奉獻精神」,能夠「提升南陽市文旅影響力」。

2023年9月8日,司馬故里河南溫縣召開「司馬懿文化研討會」,溫縣縣委宣傳部、文廣局、司馬懿研究會、司馬故里招賢鄉、安樂寨村、三陵村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

2021年10月4日,河北涿州三國名將張飛故里迎來三國將軍張飛誕辰1855周年,依照慣例舉辦文化活動。

官方背書的會議多了,自媒體也紛紛「湊熱鬧」。記者搜索看到,有不少自媒體報導「紀念潘金蓮開窗950周年」「紀念孫悟空誕生1000周年」等「研討會」,儘管這些並非真實召開的會議,還是有不少網民信以為真,認為「財政飯就是這麼被浪費的」,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公信力受到損害。

△自媒體報導中的網絡截圖。

膚淺解讀歷史文化 浪費公共資源

記者採訪了解到,部分地方舉辦「紀念古人」會議的初衷是為提升地方知名度,但往往弄巧成拙。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紀念古人」會議主題設置寬泛、涉及領域眾多,學術研討「為了紀念而紀念」,嚴肅性和實效性難以保障。不少人直言,追思歷史人物和話題需要深度,僅僅以「紀念仙逝」「紀念託孤」等為由頭,形式大於內容,缺乏嚴肅研討應有的姿態。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於文軒表示,相關會議容易以學術研討之名行吃喝玩樂之實,不僅褻瀆學術研究,更是膚淺解讀歷史文化。這種「圈子裡」的活動無法真正達到文化傳承和推廣的目的,還會對公共資源造成浪費。

此前,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論壇活動規範管理的通知》(下簡稱《通知》),強調黨政機關及其直屬單位嚴格管控論壇活動審批,防止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但上述不少「紀念古人」會議仍然由此類單位開展或承辦,引發社會質疑。例如,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夔州博物館等單位均是事業單位,南陽市社科聯是由南陽市委領導的學術性人民團體,重慶市三國文化研究會由重慶市社科聯主管,掛靠重慶市奉節縣文聯。

在不少類似會議的名冊上,都能看到與官方「沾親帶故」的辦會單位。如在河南省溫縣舉辦的紀念司馬懿文化座談會上,就不乏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司馬氏委員會的身影。該委員會會長司馬眾志就溫縣司馬氏祖塋問題發表了研究意見,建議溫縣在實施司馬故里項目的建設中,通過恢復河南省文保單位——司馬氏祖塋,突出司馬氏家族家風家教的文化內涵。

北京市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對類似會議的審批標準和流程不夠明晰,對有關主體成立後是否真正發揮作用也難以評價和監管,一些官方單位主辦承辦的會議與《通知》精神相悖。同時,一些機構缺乏實質性運轉內容,不僅引發社會爭議,還可能對行業和地方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不少網民還對此類會議的經費來源提出了質疑。「紀念諸葛亮仙逝1790周年座談會」由南陽市社科聯、南陽文物保護研究院、南陽諸葛亮研究會主辦,有網民質疑活動是否動用了公共經費。對此,南陽市社科聯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應說,會議經費來自另一主辦方,其性質為民間社會團體。

樹立正確政績觀 規範會議開展

於文軒表示,不少「紀念古人」會議為迎合某些政治或文化利益而舉辦,名義上是為打造地方品牌、推動文旅發展,實際上價值不大。王鵬表示,一些會議可能動用公共資金或由國企贊助,資金花銷需要嚴格規範審批流程,避免監管報批出現漏洞,滋生腐敗。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能夠文旅出圈,想方設法打造文旅IP,多地圍繞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劉備、曹操、司馬懿等歷史人物召開相關研討會。王天定表示,當下文旅市場競爭激烈,依託本地歷史和文化舉辦學術會議或開發文旅項目無可厚非,但過度挖掘、牽強解讀,過於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內涵的挖掘,可能會使活動效果打折扣,把學術會議變成捆綁營銷的噱頭,反而會對地方形象帶來負面影響。

王鵬認為,一些地方或單位沒有對會議活動的學術性和實際性進行評估,不僅無益於弘揚傳統文化,還容易讓公眾「心中留痕」,給地方文旅發展造成傷害。

專家建議,「紀念古人」會議層出不窮,需進一步加強審批,提高監管透明度。

樹立正確政績觀,完善審批機制。「為了提高影響力去抓人眼球,政績觀出了偏差。」王鵬等專家建議,杜絕辦會形式主義,會議籌辦前提交詳盡的會議議程、預算報告、參與人員名單等材料,由專門的委員會或專家組評估會議社會效用,抓嚴審批機制。

加強財務監督,提高監管透明度。於文軒建議,有關部門可在辦會時設立專門的財務監督或審計機構,對經費的申請、審批、使用、報銷等全流程嚴格把關。同時,相關部門可主動公開活動策劃組織執行和預算支出等具體情況,接受公眾監督,增強公眾信任感。

持續擦亮特色,培育高質量文旅產品。宣揚地方文化需要打造多元、特色的體驗場景,不斷豐富創新文旅產品。確需辦會的,應注重特色培育,避免「只有噱頭沒有看頭」。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瀟湘晨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23/207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