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陷入絕境!中國樓市越來越危險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在中國陷入絕境的房地產市場中,外國投資者不願將資金投入商業地產,其餘的參與者則將希望寄托在環保開發等領域的利基戰略上。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警告,中國依賴房地產和房地產開發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

房地產諮詢公司Knight Frank亞太區研究主管Christine Li表示:「我們看到了一些擔憂,尤其是來自美國房地產投資者的擔憂。5至7年後,能否找到買家退出中國市場,還是個大問號。」

根據投資研究機構MSCI數據,今年1月至6月,中國商業地產包括辦公大樓、工業地產、酒店、零售地產和公寓的跨境交易總額為3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儘管日本的此類交易下降了35%,但仍以37億美元的交易額位居亞太市場之首。

在此期間,新加坡投資者受當前地緣政治逆風影響較小,且在中國擁有長期經驗,仍然是中國(香港除外)商業地產的最大海外買家。2024年前六個月,來自新加坡的資本總額約為69億元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

根據MSCI明晟數據顯示,美國投資者投資額僅6億元人民幣,不到新加坡總額的10%。

儘管新加坡資本在2024年上半年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0%,但仍僅略高於2019年下半年峰值的1/3,當時新加坡向內地市場注入了220億元人民幣。較低的投資軌跡反映出,即使是長期對中國持樂觀態度、在各個周期都投資中國市場的人士,也越來越擔心這個問題。

自中國在2020年推出抑制房地產開發商借貸的政策並發起整頓行動以來,該國房地產市場一直舉步維艱。恆大地產曾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目前正處於破產清算階段,海外投資者收回成本的希望目前很小,而其他一些民營開發商則因清盤申請而被告上法庭。

房地產行業的崩潰給中國家庭的信心造成了巨大打擊,他們過去幾十年來通過押注房地產價格上漲積累了財富。2024年前六個月,中國整體房地產投資價值較上年下降10.1%,至525.3萬億元人民幣。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GIC一直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買家,該基金警告稱,中國「依賴房地產和房地產開發的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GIC首席投資官Jeffrey Jaensubhakij在7月對日媒表示,這導致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投資長期潛力的看法「突然減弱」。

中國的結構性挑戰已促使一些投資者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國,新加坡的吉寶企業(Keppel Corp.)最大投資者是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該公司表示,過去幾年一直在努力「降低」其投資組合在中國的風險。

作為新家坡主權基金,淡馬錫計劃未來五年向美國市場投資300億美元,但該公司對華投資持謹慎態度。彭博社報導,淡馬錫在美洲的投資已超過在中國布局。

在8月1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吉寶集團執行長Loh Chin Hua表示,該資產管理公司已在中國出售了總價值約30億新加坡元,約合22億美元的土地儲備,並在過去幾年中實現了約「10億美元的利潤」。

吉寶集團表示,今年該公司還剝離了價值2.8億新加坡元的資產,其中包括位於中國東部江蘇省無錫的一個住宅項目。儘管吉寶集團努力將其業務變現,但Loh表示,與新加坡和越南等其他市場相比,該國的總體機遇仍然「艱難」。

該公司目前專注於相關的房地產服務,例如提供諮詢和開發服務,以翻新舊建築,使其更加環保。10月份,吉寶完成了16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可持續城市更新項目投資基金的募集,重點是改造和重新利用現有建築。

最近的這些變化是該公司針對其30年前進入的「複雜」中國市場制定的新戰略的結果。隨著經濟的成熟,該公司已將重點從建設新的工業園區、辦公室和住宅轉移到可持續建築、能源轉型和數據中心等需求不斷增長的領域。

Loh提到:「我們為中國制定了新的策略,重點關注中國目前的需求,以及資本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地方。」

晨星證券分析師Xavier Lee表示,許多已承諾在中國開展項目的新加坡房地產公司將繼續投資並完成這些項目。他補充說,考慮到他們花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來建立自己的業務,預計他們不會突然撤出。

「但考慮到嚴峻的市場環境,我們也不認為他們會繼續擴張。」他對日媒提到。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FX168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806/208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