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帖吐槽去蕭山一家五星級酒店不准新能源車進入地下車庫,而燃油車卻可以。網友質疑酒店「歧視新能源車」。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女子在社群媒體上發文透露,自己每天工作12小時,時薪僅12.5元人民幣,甚至低於當地停車位的收費標準。這一帖子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8月中國乘用車產量和銷量雙雙下降,銷量更是連五個月下滑,同時部分車企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周一,8月份CPI和PPI數據出爐。時政觀察人士秦鵬表示,中國進入1999年以來最長的跌幅,整體已進入了最嚴重的通縮狀態。
自己人都不相信!中國酒店禁止新能源車進地下室
近日有網友發帖吐槽去蕭山一家五星級酒店住店吃飯,發現酒店方不准新能源車進入地下車庫,而燃油車可以進地下停車庫。網友質疑酒店「歧視新能源車」。
《第一現場》報導稱,酒店負責安全的工作人員說,「相比油車火災,新能源車火災存在起火速度快,撲滅難度大,起火瞬間能量大的特點。基於新能源車火災的特點,以及我們酒店自身的消防處置能力,我們覺得不讓新能源車進入地下車庫的安全係數更高。」
當新能源汽車電池溫度過高時,確實可能會發生「熱失控」反應,從而產生自燃風險。根據數據統計,2023年270多起的新能源車火災案例中,只有10%是碰撞事故引發,而50%以上都發生在充電或靜置狀態下,其中罪魁禍首就是電池熱失控。
深圳消防提醒,雖然新能源車的起火率比燃油車低,但電池起火比汽油起火更難撲滅,復燃率較高。從車外見火到車內起火,平均只有64秒的逃生時間,新能源汽車起火後一定要第一時間離開車輛,不要進行自行滅火等嘗試,並且要合理安排充電,放電。
她哭在北京時薪比停車費還低!網同嘆:大家都一樣8小時後不收費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女子在社群媒體上發文透露,自己每天工作12小時,時薪僅12.5元人民幣,甚至低於當地停車位的收費標準。這一帖子引發了廣泛關注和討論。
這名在北京市海淀區某工廠實習的女子,日薪為150元人民幣,但工作近12小時,平均時薪只有12.5元。她突發奇想想通過開車通勤,卻發現停車位每小時收費16元人民幣,遠超她的時薪,令她崩潰。
不少網友在帖子下方留言,感嘆廉價勞動力的困境。一名網友還指出,這名女子與停車位一樣,都有「超過八小時後不再收費」的特點,調侃她的處境。其他網友則批評中國國內「人礦」過多,內卷嚴重,生活越來越艱難。
有人更尖銳指出,中共的「大國治理」模式正在極致剝削各階層,情況只會越來越糟。而這類「廉價」實習機會依然備受爭搶,揭示了更深的制度問題。
8月中國乘用車產銷量雙降,銷量連五個月下滑
周一(9月9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CPCA,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發布2024年8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8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量同比下降3.7%,至215.8萬輛,銷量同比下降1.0%,至190.5萬輛,連續5個月下滑。產銷量呈現雙降局面。常規燃油車前8個月銷售744萬輛,同比下降15%,其中8月份銷售87萬輛,同比下降28%。
純電動汽車和插混電動車前8個月銷售601.6萬輛,同比增長35.3%。其中8月銷售102.7萬輛,同比增長43.2%,環比增長17.0%。
儘管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但部分車企卻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尤其是6家上市造車新勢力。這些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除理想汽車外,其它5家全部虧損,合計虧損207億元(人民幣,下同)。
不僅是造車新勢力,整個汽車行業利潤率一直呈下滑趨勢。
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汽車製造業利潤從2017年以來逐年下滑,2015年到2023年,汽車製造業利潤率分別為8.7%、8.3%、7.8%、7.3%、6.3%、6.2%、6.1%、5.7%、5.0%。今年上半年的利潤率仍為5%,但相較於2015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已經下降了3.7個百分點。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近日表示,中國汽車企業(世界500強公司)利潤率只有3%,德國、日本企業利潤率為6%—7%,且汽車行業相對於整體工業企業平均5.8%的利潤率,仍然偏低。
債務總額遠遠超過全年收入,如果哪個地方能還得起利息,都已算是「健康財政」。至於賴帳,「以刑化債的貴州馬老闆」,絕非個例。罰款方面,以遼寧省罰沒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為全國第一,有些地方的年度增速為100%。
中國進入1999年來最嚴重通縮
上周五,中共央行前行長易綱一語驚人,首次公開承認中國現在應該把重點放在抵擋通貨壓力上,還說中國目前的重點應該是在未來幾季讓GDP平減指數轉正。
本周一(9月9日),中共統計局發布了最新的一組數據,卻看起來和這種擔憂有一些距離。居民消費價格即CPI同比上漲0.6%,1-8月平均,較上年同期上漲0.2%。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則同比、環比下降。
數據還顯示,今年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8%;8月和7月環比,食品價格上漲3.4%,占了CPI上漲的主要因素。
中國財經資料探勘專家老蠻並不認可。他認為:考慮到國家統計局一直刻意大幅低估消費物價漲幅的傳統,事實上的食品價格漲幅一定在5%以上。他也不認可易綱說的通貨緊縮。他強調:「在經濟大蕭條的同時,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滯脹』。」
今年第二季度,官方公布的GDP是4.7%,這是實際GDP,但名義GD只有4.0%。
實際GDP增長率減名義GDP的差額,就是GDP平減指數。時政觀察人士秦鵬表示是,-0.7%就是中國第二季度的官方口徑的廣義物價變化,負數表示整體物價下降。而中國GDP平減指數已經連續5個季度下降了,這也是1999年以來最長的跌幅,中國整體已進入了最嚴重的通縮狀態。
這表明,中共之前的各種經濟刺激政策,都失敗了。
滬指跌超1%逼近2700點,三桶油集體下挫
周一(9月9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滬指、深成指盤中均跌超1%,雙雙續創階段性新低,創業板指尾盤勉強翻紅。滬指一度下探至2726點,市場喊出2700點保衛戰打響。
Wind統計顯示,兩市及北交所共1944隻股票上漲、3089隻股票下跌,平盤有312隻股票。
煤炭板塊領跌,平煤股份、新集能源等跌幅較大。石油石化板塊跌幅居前,「三桶油」股價集體下挫,中國石油、中國海油跌超2%,中國石化跌近2%。
金融從業者「價投研究所」發博文分析:「2700點保衛戰又打響了,這一次很難守。三大權重板塊,銀行、煤炭、石油都不樂觀。8月的CPI出來了,同比增長0.6%,繼續維持通縮狀態,降息迫在眉睫了,銀行息差面臨繼續下降的壓力,基本面上不支持銀行股繼續上漲。
中國人大大低估了房價下跌帶來的災難性後果
最近,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4」上提出,「房價一旦下跌,連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讓人有點猝不及防。
過去的主流觀點是高房價抑制了消費,這也是支持房地產調控「下狠手」的主要依據之一。按照這種觀點,房價越高,購房支出在收入中占比就越高,擠占了其他的消費項目。
不過,也有反對者提出,不應忽視購房帶動的消費增長。裝修、購置家具和家用電器,都是「大消費」,消費拉動力遠遠大於剩下「買菜錢」的「小消費」。這種「反直覺」的觀點,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
究竟誰是誰非呢?
只有等潮水退去後,才能看到沙灘。「房價一旦下跌,連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並非臆想誇大,而是當下正在發生的。
2022年至今,長達二十年的房產升值預期終於被打破。「手中有房」的,心裡也慌了。實際上,「財富效應」迅速退潮,對中產人群全年齡段、全方位打擊。最先「反轉」的還不是「40元一杯咖啡」的消費領域,而是金融行為。
首當其衝的是2015年第五輪調控後踩著「周期尾巴」上車的「新中產」。2018年-2023年購置房產的,六成是80後,三成是90後。很多人才被高比例首付、高房價掏空「六個錢包」,還要承受歷史高位的按揭利率,不得不自救。不僅自己要節衣縮食,還得再刮一遍「六個錢包」,以提前還貸的方式儘可能止損。
70、80世代的「老中產」也沒好到哪裡去。「以房養老」、「賣房上岸」的中長期財務成了鏡花水月,只能以增加儲蓄的方式增強經濟安全感。
目前的情況,不是高房價擠占了消費,而是高儲蓄增加擠占了消費。這是房價下跌導致中產人群資產性收入增長預期消失、經濟安全感下降後的應激反應。
汽車和茅台都賣不動了,「新中產」鍾愛的「潮牌」迅速落潮,「老中產」身份標誌的米其林也不香了。
這輪消費衝擊最為顯著的是「四大一線」。2024年6月,北上廣深的社零同比增速比5月分別大幅下滑了12.8、11、10.2、3.2個百分點,至-6.3%、-9.4%、-9.3%、-2.2%。
四大一線的調控政策相繼放寬後,樓市表現不溫不火,沒有預期中的「反轉」。最後的救市預期幻滅了,四大一線的中產人群終於到了「夢醒時分」——當初「財富效應」效應有多強,現在的退潮就有多猛。
事到如今,人們必須正視房產和消費之間的關係。房產占中國家庭財產的80%之重,這塊「大蛋糕」縮水導致資產性收入預期的下降,怎麼可能不影響消費?
房地產打個噴嚏,幾萬、幾十萬的家庭資產人間蒸發,「連40元的咖啡都不敢喝了」還是說得太輕了。如果房價大幅下跌,中國能有多少中產家庭倖存?多少消費動力將會化為烏有?失去消費升級的動力,產業升級之路能走多遠?
請訂閱阿波羅網主頻道,訂閱連結:
請訂閱阿波羅網副頻道,訂閱連結:https://shorturl.at/lMP34
請訂閱乾淨世界:https://shorturl.at/luF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