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Lab)團隊的敏感詞搜索探測器系統,中國數字時代整理並介紹近期檢測到的敏感詞。
要進一步了解這些審查規則是如何被發現的,請參閱公民實驗室報告《缺失的連結:中國搜索審查制度比較》
基於百度搜索、搜狗搜索、微博、嗶哩嗶哩的敏感詞組
事件一:中國各地「獻忠事件」頻發
敏感詞組:
珠海體育中心事件:撞人+珠海;惡性+珠海;珠海+悼念;珠海+35人;珠海+傷人;案件+珠海+駕車;珠海+惡性;四無五失;中國嚴控珠海駕車襲擊事件消息;珠海+體育;獻忠+七殺;
杭州電子科大宿舍砍人事件:杭州電子+傷人;電子科技大學+杭州;杭州+學校+砍人
無錫工藝持刀傷人事件:無錫+持刀傷人;無錫+傷人
成都街頭持刀傷人事件:成都+持刀;嚴防發生極端案件;
常德永安小學門口駕車衝撞事件:永安+小學+撞人;湖南常德+撞人;常德+學校+撞人;小學+常德;永安小學;常德鼎城
近期,中國發生了多起無差別傷人事件。根據中國數字時代編輯的不完全統計,11月11日晚,廣東珠海發生一起嚴重傷人事件,一輛越野車在珠海市體育中心隨機撞人,造成35人死亡、43人受傷;11月16日晚,江蘇宜興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內有人員持刀傷人,共造成8人死亡、17人受傷;11月18日下午,成都市大面街道惠王陵東路有人持械傷人;11月20日晚,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宿舍發生砍人案。一名受傷男子躺在血泊中,滿地血腳印,還有人被蓋上黑布抬上救護車;11月19日,常德市鼎城區永安小學的校門口發生一起嫌疑人駕駛一輛白色汽車衝撞人群,導致多名學生和家長受傷的惡性事件而在半個月前,10月28日下午放學時間,北京海淀某著名小學門口就發生了一起惡性持刀襲擊案,導致5人受傷,其中有3名未成年人。
目前,中國數字時代已收錄了相關404文章18篇。詳情請參見【404文庫】
根據微信公眾號「海隅蒼生」的一篇被刪除文章「2018-2024中國無差別殺人案件總結分析」的總結:
單從已知案例看,今年這類案件確實多一些,尤其和去年相比,兩年間信息披露水平應該差別不大。經濟低迷持續時間較長後,確實可能導致一小部分國民生活信心消磨殆盡,雖然這更多只是主觀感受,往往受個人生計、情感能因素影響。
而旅居日本的中國獨立知識分子李厚辰在一篇被刪除的文章「無差別傷害事件,只能用「經濟下行」來解釋嗎?」中寫道:
圍繞這些事件,有限的輿論場出現了一些討論,從是否應將其定義為「恐怖主義」到如何避險,再到更深層次的社會結構性問題。有學者指出,這類暴力源於個體失去經濟、家庭和社會支持,解決之道是「加強法治建設」、「完善社會安全體系」、「拓寬弱勢群體的表達渠道」、「構建邊緣群體的緩衝機制」。
這些目標聽上去正確無比,卻顯得遙遠且無力——法治對此種犯罪「失效」,社會安全體系無法迅速升級,弱勢群體的需求表達長期被壓抑,邊緣群體的保障機制缺乏現實資源支持。
每逢這種時候,我們總希望有人能提供某種理解的視角和普通人自處的策略。但今天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遠多於答案,因為公眾和社會層面掌握的信息實在太少,而透明度才是一切解決方案的基礎。
然而,從中國數字時代編輯統計到的超20個有關敏感詞組來看,中國政府並不希望公眾和社會層面能獲得完整的、透明的案件實情。正如微信公眾號「衣者朝新」在404文章「我們需要知道更多,也有權知道更多」中所言:
大家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又出事了」。這才真正會導致「社會恐慌」。
信息高壓之下,人人自危,慌亂之下更容易出事。只有將高壓逐步釋放,危險才會越來越少。
事件二:薄熙來之子在台灣結婚
敏感詞組:薄瓜瓜;薄瓜瓜+陸委會;薄瓜瓜+結婚;評論+薄;薄瓜瓜+迎娶;薄瓜瓜+女婿;薄瓜瓜在加拿大;
11月15日,台灣媒體「聯合新聞網」報導稱,中共前高級官員薄熙來之子薄瓜瓜前往台灣,將與一名台灣女子結婚。
稍後,台灣陸委會在一份聲明中稱,薄瓜瓜是以中國大陸人身份「申請來台團聚」,並稱「因申請人身份特殊,政府對全盤狀況均有所掌握」。
陸委會還表示,出於隱私考慮,不會透露更多細節,並稱家屬亦「希望低調」。
目前,中國國台辦或外交部暫未對該事件做出回應。但中國數字時代編輯統計到的敏感詞組可以顯示出,目前中國網際網路上對於薄瓜瓜的新聞正在進行嚴格審查。
37歲的薄瓜瓜家世顯赫,祖父薄一波是中共開國元老,曾擔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央委員會副主委,是鄧小平時期的中共「八大元老」之一;外祖父是中共開國少將谷景生。
而其父親薄熙來曾是中共「太子黨」的耀眼新星,被視為與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角逐大位的競爭對手。
不過,2013年薄熙來被控收賄、貪污等罪名,遭中共判處無期徒刑,至今關押在北京秦城監獄。
延展閱讀:
中國數字空間:薄熙來詞條頁面
【真理部】薄熙來案報導
【網絡民議】薄瓜瓜重現紐約公共場合
事件三:習近平再度讀錯字
敏感詞組:習+讀錯字;習總+博士;沒文化+習近;秘魯的秘為啥讀bì;習總+小學生博士;寬衣+薩格爾;二十大+口誤;習近平+讀錯字;
11月14日,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秘魯共和國總統博魯阿爾特邀請,乘專機抵達秘魯首都利馬,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15日,據央視新聞發布的一段視頻顯示,習近平在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進行會談時,他說「這是我第三次訪問秘魯…..我強烈感受到秘魯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但卻誤將秘魯的國名「秘魯(bì lǔ)」讀成了「(mì lǔ)」。
諷刺的是,就在這段視頻發布前,央視新聞早在13日就在一篇名為《跟著習主席看世界丨「from China to Peru」是個英文成語你知道嗎?》的報導中強調了「秘魯」的正確讀音。
這一頗具「節目效果」的事件,再次讓對習近平的學歷、知識水平的討論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上的「敏感話題」。根據中國數字時代編輯的統計,諸如「小學生博士」、「薩格爾王」、「通商寬衣」等詞組成為嚴格審查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