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挑食的後果竟然這麼嚴重!是病得治!

小時候超挑食,不愛吃這不愛吃那,最後在我老爸的調教下,終於治好了一些!無非是不吃就不能duang duang變美,不吃上課就會被老師點名回答問題……

一、挑食,是遺傳的還是後天的?

易過敏,不易消化?

身體自我防禦機制開啟

天才們,我兒子咋變得這麼挑食呀

「遺傳不好,回爐重造。」達爾文說

「沒管教好,打一頓。」弗洛伊德說

1

遺傳,導致身體拒絕這些食物?

①味覺

DNA決定自己嘗到的味道和其他人不一樣,別人吃的好吃,自己就會覺得難吃。

②過敏

同樣是DNA決定的,18歲以前的症狀往往最嚴重。比如八大過敏食物:牛奶製品、雞蛋花生、魚、貝類、堅果、小麥、大豆。隨著年齡增長,對過敏源的反應可能會減輕。

③腸胃不消化

比如常見的乳糖不耐受群體不能吃乳製品,否則腸胃不消化會導致拉肚子。

PS:每個人基因都是不同的,如果小孩長期強烈排斥吃某些東西,除了調皮,也可能是由於有某種基因缺陷導致不耐受,從而開啟了大腦潛意識保護,從而拒絕吃這些食物。

近期,一個針對4~7歲雙胞胎的研究證實,一部分人的挑食是由於特殊的基因引起的,如,TAS2R38的基因變異使得味覺感受器對於苦味的感覺更加強烈。

TAS2R38可以預測兒童對於甜食的欲望有多強。對於苦味特別敏感的孩子,他們更願意選擇甜食或者甜飲料。

但是對於同樣有著苦味感受器基因的成人來講,他們雖然對於苦的食物也會挑食,但是並不會像兒童一樣傾向於甜食。

這也提示了,在挑食這個問題上,年齡和生活經驗可以掩蓋基因的影響,比如以前不愛吃的菜,現在愛吃了。

2

後天性挑食是怎樣引起的?

①吃傷了。「拜託,別叫我去吃那啥了,現在想想都有點想吐。」這叫感官過飽;

②家庭環境與習慣的影響。經常吃到爸爸或者媽媽做的某種黑暗料理,導致現在容易產生抵制的心理;

PS:在添加輔食階段,父母沒有注意給孩子吃各種食品,使得孩子的味覺對好多食物不適應、不接受,也會導致挑食。

③心理疾病。比如逃避型進食障礙,有病就趕緊去治療;

④認知錯位。這種屬於偶然事件,如吃完一樣東西後經歷了讓人極其不舒服的體驗,比如眩暈、嘔吐、疼痛等;

⑤宗教問題。大學一個校友在食堂打飯時,食堂阿姨給他打了一大碗豬肉,給平常人都開心的要shi,可是校友要求換菜,阿姨沒理他……然後一發不可收拾,最後鬧到了校長那裡,意思就是說阿姨種族歧視,因為他是回族不吃豬肉……

二、孩子挑食可能會導致多種疾病

可不僅僅是缺乏營養那麼簡單

別把你的挑食習慣遺傳給孩子

1

挑食是病,趕緊治

儘管兒童不愛吃蔬菜的問題一直都存在,但是有研究者們將挑食看作是一種慢性疾病。不過,除非挑食情況十分嚴重,一般情況下挑食並不像其他精神疾病一樣需要醫學診斷。

在某些極端的情況下,挑食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

①挑食兒童患者很可能因營養和能量缺乏而影響生長發育,成人患者則會影響健康。

②會對社交、工作或學習成績、人際關係以及自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③挑食也與其他的精神疾病有關,例如強迫症。強迫症患者大多都有潔癖,他們常對不熟悉的食物的衛生情況表示懷疑,因此不願意去餐館就餐。

④自閉症小孩更容易出現挑食的情況。由於不願意吃多種類型的食物,從而影響發育時期吞咽和咀嚼的功能,進而影響到以後的生活。

如果不嚴重,那你就放心啦

因為任何元素的攝入渠道都多得很

2

孩子挑食?你可以這樣做

①首先孩子吃飯的地方要固定,吃飯前,父母儘量不要安排孩子進行看電視、聽廣播、看書、玩玩具等活動,應將電視等關掉,玩具、書籍收起來放好。

②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吃飯,孩子一個人吃飯一般都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自己認為好吃的多吃一點,其他的飯菜動也不動。

③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輕鬆的就餐環境,父母可以要求孩子遵守必要的用餐規矩,並且做到以身作則。不要採用激烈的手段(如訓斥、打罵、恐嚇)強迫孩子吃某些食物,和諧、安詳的用餐氣氛可以減少孩子的緊張情緒和反抗心理,促進孩子的食慾。

④大人要起到表率作用,不挑食厭食,孕婦以及哺乳期的媽媽為了下一代的健康,也要儘量做到科學選擇食品、做到食品多樣化,保證其營養均衡全面。

⑤飯菜的花色品種要多樣化,注意食物種類、花色、口味、形狀和搭配,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行為。

⑥食物新鮮、製作衛生、現做現吃、不吃剩食。多選擇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多選擇一些魚蝦,蔬菜和水果不能互替,要多選擇一些深綠色、紅黃色的蔬菜和水果。

PS:嬰兒4~6個月開始添加輔助食品,這階段正是味覺的敏感期。這個時候,多接觸各種不同口味的食物有助於嬰兒發展味覺,今後能接受不同味道的食物。

三、趣味:舌頭,你挑食的藉口

你為什麼不愛吃香菜

那怪怪的味道,受不了

你也許不是挑食,而是你的味蕾在作祟。擁有超級味蕾的人,能察覺出別人無從感受的食物味道。

1

你的味蕾豐富嗎?

普通人每平方厘米舌面上有30~70個味蕾,有些弱勢味蕾者的味蕾不到30個,而超級味蕾者則有70個以上味蕾。

研究者推測,味蕾的種類和數量跟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基因,其他因素,比如胎兒的發育狀況也會影響味覺。早產兒出生時血液鈉離子水平偏低,這會影響他們整個童年時期甚至是成年都更傾向於吃鹹味的食物。

傳說中的味覺地圖,應該就是這樣的……

2

如何保護味蕾呢?

要預防口腔疾病,進食時充分咀嚼,讓食物與味蕾接觸機會增加,提高其興奮性,以增加味蕾的敏感性。食物加工過程中不宜多加鹽和糖,過量的刺激會降低味蕾對食物的反應。平時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促進味蕾細胞的代謝。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冬琪

來源:中醫健康保健養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