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排便出現3種徵兆 最好去檢查一下 腸道可能癌變了 莫拖延

腸道長度,約為身高的4~5倍,蜿蜒曲折。

這也導致了,腸道病變時,比較隱匿,早期不易察覺。

臨床上,很多腸癌發現時,已經到了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時機。

因此,在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養護腸道,留心其給出的「求救信號」。

排便出現3種徵兆,最好去檢查一下,腸道可能癌變了,莫拖延

徵兆1,排便有「槽溝」

正常的便便呈香蕉狀,表面不凹凸。

若排出的便便有「槽溝」,像被劃開的一道口子一樣。

此時,要小心了,有可能是腸道內長了腫瘤,及時檢查。

徵兆2,便中帶血

血便,也是辨別腸癌的最重要的信號之一,但要學會和痔瘡區分。

腸癌會導致自身的便便出現膿血便,甚至是黑便,就是便便上帶血,血呈粘液型或者發暗發紅。

而痔瘡引起的便血則是鮮紅色,呈滴狀的感覺。

徵兆3,排便規律改變

排便的時間、次數,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瀉等發生改變,要警惕。

當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沒有糞便,只有一些粘液、血液,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可能是腸道癌變了。

還有可能便秘後出現腹瀉,或大便開始時乾燥而末端變稀,或反覆交替出現便秘與腹瀉,都可能是腸道癌變信號。

為何,腸癌越來越多?

原因一:飲食所致

不良飲食,是導致腸癌高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腸癌的高發,與紅肉、高蛋白、高脂肪攝入,密切相關。

動物蛋白質攝入過多會使糞便中的致癌物質甲基膽蒽增加,誘發直腸癌發生。

原因二:習慣所致

久坐,缺乏運動,吸菸喝酒等,也是導致腸癌高發的一大誘因。

久坐易導致腸道蠕動減弱減慢,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腸癌風險。

吸菸者比非吸菸者,死於結腸癌的風險性要高34%,女性則要高43%。

國外研究發現,每天飲酒男性的乙狀結腸癌死亡率,為不飲酒者的5倍。

原因三:忽視檢查

生活中,由於忽視對於腸道疾病的檢查,也是導致晚期腸癌的一個誘因。

在延誤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中,約80%以上,是因未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腸癌發病隱匿,很多人是拖到了後期,才就醫檢查,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想要腸道好,常飲二水,少碰三物,做好四事

常飲二水

1、淡茶水

多喝水,可使大腸保持清潔,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除了白開水,喝點植物茶水,潤腸通便,排腸毒,預防癌症,效果更佳。

植物茶水,比白開水好喝,比飲料健康,是養護腸道,不錯的選擇。

用一些潤腸排毒的小植物,搭配泡水,對於腸道健康有益。

蒲谷丁苦苣茶,泡水代茶飲,有助於腸道排毒,改善腸道菌群,助力腸道健康。

蒲谷丁,隨處可見,被稱為「排毒草」,有助於人體排毒,此外,還可以促消化,有益腸道健康。

苦苣,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小植物,其根莖,富含低聚果糖。這是一種「不消化性」低聚糖,不能在人體小腸內消化吸收,但能夠被大腸中的微生物發酵,產生乳酸和短鏈脂肪酸,有益腸道健康。

此外,還可改善體內菌群,排毒清腸、改善脂質代謝、調節機體免疫系統,提高免疫力、促進礦物質吸收等生物活性。

這兩種,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潤腸排毒,改善便秘,保護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2、湯水

經常喝點湯水,對於胃腸都十分有益。

尤其是蔬菜湯,如木耳白菜湯,雙二湯等,可洗滌腸道,護健康。

經常用黑木耳大白菜銀耳等,煲湯喝,對於腸道健康,十分有益。

黑木耳含大量植物膠質,可吸附殘留於腸道的「毒素」,並將其排出腸道。

大白菜含纖維素,能潤腸、排毒,還能促進身體對於動物蛋白質的吸收。

銀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有利於糞便的排出

少碰三物

1、燒烤之物

食物經過烤制,會破壞其中營養成分,導致蛋白質變質,產生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

經常吃這類食物,增加腸道消化的負擔,會引起便秘,腹痛,甚至是癌變。

2、麻辣重口味食物

比如麻辣香鍋、滾燙的火鍋、麻辣燙、麻辣小龍蝦等等。

這些重口味的食物,很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腸道負擔,引起腹瀉,甚至是腸癌。

3、加工肉製品

所謂加工肉製品,指的是紅肉、禽類肉、動物內臟、血等經過醃製、發酵、煙燻等,以增強口味或方便存放的產品,是比紅肉本身更容易誘發腸癌的食物。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50克的加工肉製品,可使患結腸癌的風險會增加18%。

這類加工肉製品,吃得越多,患腸癌機率越大,一定要注意忌口,切莫貪嘴。

做好四事

1、再難也要戒菸

吸菸與大腸癌也有關係。

研究發現,長期吸菸的人群,不僅易罹患肺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也會升高。

相比不吸菸的大腸癌倖存者而言,吸菸者死亡的風險是前者的2倍。

所以,儘早戒菸,越早越好,並且,任何時候都不晚,再難也要堅持。

2、體重不能超標

肥胖,會增加罹患腸癌的風險,所以要控制好體重,不能超標。

肥胖者,脂肪堆積,還會增加消化道的負擔,妨礙正常消化,脂肪的代謝產物最終容易轉化為致癌物質。

此外,肥胖者,膳食纖維攝入相對較少,而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強腸蠕動,有助於消化、分解脂肪,一旦,缺少缺少膳食纖維,還易發生便秘,增加直結腸癌的風險。

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邁開腿,多運動,控體重,避免過於肥胖。

3、再忙也要運動

長時間靜坐,缺乏運動,也是導致腸癌的因素之一。

久坐,會導致腸蠕動減弱,腸道代謝產物,易在腸內滯留,久而久之,刺激結腸黏膜和腸壁,損害腸道健康。

因此,再忙也要堅持一定的運動。

4、檢查決不能少

重視腸道檢查,尤為重要。

90%的腸癌,都是通過腸鏡檢查出來的,腸鏡檢查,是最準確的檢查。

40歲以上的肥胖人群、有腸癌家族遺傳病史、腸道息肉、熬夜久坐的人,及時完善腸癌篩查。

40歲後,每年做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每5-10年做一次結腸鏡檢查。

50歲後,每五年查一次乙狀結腸鏡/結腸造影/ CT結腸成像,每3年做一次大便DNA檢查。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宋雲

來源:營養師雪姐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