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場屬於孩子的勇氣之旅

我一直相信,好故事是有力量的。它們能跨越年齡、國界,在最柔軟的心靈深處種下希望的種子。最近,我陪著8歲的女兒 Nina經歷了一場這樣的旅程,一切都始於一本看似沉重,實則充滿力量的童書——《養家之人》。

起初,我對這本書是有所疑慮的。作為一名成年讀者,我對阿富汗塔利班、戰爭這些詞彙並不陌生,深知其中蘊含的殘酷和悲痛。我無法想像,一本以如此沉重題材為背景的書,要如何向一個8歲的孩子講述。然而,當我看到這本書精美的封面——一個大眼睛、眼神堅定的女孩,我覺得童趣真是不少。

我原本以為,這本書需要我帶著 Nina一起慢慢讀。可讓我意外的是,她拿到書後,幾乎沒有放下。短短兩天,她就讀完了這本200多頁的小說,這股毅力,連我這個大人都自愧不如。我這才意識到,真正的好故事,是能自己抓住讀者的,無論他年齡大小。

從孩子視角,感受現實的殘酷與人性的光輝

《養家之人》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心疼。它講述了11歲的阿富汗女孩帕瓦娜,在塔利班政權統治下,父親被捕,家庭失去頂樑柱。根據當地規定,女性不能獨自出門,這意味著全家都將被困在家裡,忍飢挨餓。為了養活家人,帕瓦娜剪掉長發,喬裝成男孩,獨自走上街頭,開始她的「養家之旅」。

她第一次走上喀布爾的街頭,內心充滿了恐懼和掙扎。她害怕被發現,害怕那些全副武裝的塔利班士兵。可當她看到母親和妹妹在家中挨餓時,她還是鼓足了勇氣,開始叫賣。她遇到了同樣喬裝成男孩的女孩莎米拉,她們的友誼為這個悲傷的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她們一起在廢墟中挖掘,在市場上叫賣,互相扶持,這份友誼的光芒,穿透了戰爭的陰霾。

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它選擇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帕瓦娜的內心獨白,對過往美好生活的追憶,以及她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這些都讓殘酷的現實有了一層溫情的濾鏡。她不是一個被塑造成英雄的符號,而是一個真實、有血有肉的小女孩。她會害怕,會難過,但為了家人,她選擇堅定地前行。這讓孩子們更容易產生共情,也能更好地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堅強。這本書沒有說教,沒有精妙的文筆和深邃的哲理,它只是把一個事實擺在你面前,卻能讓你為之動容。

當 Nina讀完這本書,她告訴我,一想到帕瓦娜要獨自面對這麼多困難,就忍不住想哭。但她也說,帕瓦娜很勇敢,她很喜歡她。我知道,這本看似沉重的童書,已經在 Nina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它教會了她,即使身處困境,也要懷揣希望。

從文字到影像,一次獨特的藝術鑑賞之旅

後來,我告訴 Nina,這本書還有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動畫電影。她的眼睛立刻亮了起來,那種興奮溢於言表。這種先讀原著,再看電影的體驗,有著獨特的樂趣。書本給了她廣闊的想像空間,她可以自由地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帕瓦娜世界。而電影則用色彩、音樂和動畫,將這個世界生動地呈現在她眼前。

電影的創作,是對原著的二次解讀。比如在電影裡,導演用童話般的插畫來穿插講述一個勇敢男孩戰勝象王的古老故事,這個故事和帕瓦娜的現實處境相互映照,既是對帕瓦娜內心世界的投射,也讓故事的沉重感得到了一種平衡。這種藝術手法,讓孩子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如何通過不同的媒介來表達情感和思想。

帕瓦娜的故事,本質上是對命運的抗爭。它告訴孩子們,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它有黑暗,但也有光亮。正是這些微弱的光亮,支撐著我們在逆境中前行。這本書,讓孩子們認識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孩子正在經歷著苦難,從而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它也讓他們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無論是和平的生活,還是家人的陪伴。

《養家之人》是一本值得所有孩子閱讀的童書,它不僅是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更是一面能照亮內心的鏡子。它告訴我們,勇氣並非無所畏懼,而是在恐懼面前依然選擇前進。願每個孩子,都能在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勇氣。這本好書,也恰好是搜狐精選書單中的一本。作為讀者,我一直關注搜狐,看到他們這麼多年來,為推動全民閱讀、特別是為我們這些大讀者和小讀者,不遺餘力地精選好書,真的覺得他們是在認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Nina爸爸寶藏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27/226849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