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腎不好,喝完水後尤其明顯

腎臟是個「堅強」的器官,即便其功能已經損失50%以上,身體仍然可能不痛不癢,這也就造成很多腎病不易被患者察覺。

其實,腎臟受損的表現藏在一些細節中,很容易被忽略。

腎臟出問題的幾個表現

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要警惕腎功能受損,有些症狀在飲水後可能尤其嚴重。

!尿液味道奇怪

如果白天沒有吃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但尿液卻出現和以前不一樣的氣味,要警惕腎功能。

!小便里有泡沫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內科主任醫生李月介紹,腎臟病可有尿頻、泡沫尿,常見於腎病的泡沫尿是指蛋白尿,往往綿密、黏稠、渾濁、氣味重,可通過尿常規檢查進行鑑別。

!身體出現水腫

腎臟負責水液代謝,腎不好時,體液平衡易出現異常,導致水腫,臉部、四肢出現浮腫,一按一個坑,並且不能馬上恢復,尤其要當心。

!夜尿持續增多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生王煒介紹,正常成年人夜間排尿0~1次,尿量約為白天的1/3~1/2。排尿次數超過2次,或夜尿量超過500毫升,且連續多天,就要警惕。

!血壓升高

人的心血管就像水循環系統,心臟像水泵,不斷為全身輸送血液;腎臟像人體排水口,穩定血壓與內環境平衡。腎臟不好,喝的水排不出來,水分瀦留囤積在血管內部,會導致血壓升高。

除了以上表現,皮膚瘙癢、貧血、頭痛、乏力、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食欲不振、月經紊亂異常出血等,也可能是腎臟疾病引起的,需要警惕。

6個習慣其實很傷腎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經意的小習慣都是腎損傷的誘因,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醫生盧方平提醒,有以下習慣的人要尤其當心。

濫用藥物

例如長期大量服用止痛劑,不恰當地應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草藥等,均可引起腎功能破壞。亂用保健品也會給腎臟帶來負擔。

喝水太少

長時間不喝水,尿量就會減少,尿液中的廢物和毒素的濃度就會增加,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積水等。

頻繁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時間過長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細菌經輸尿管逆行到腎,導致尿路感染和腎盂腎炎。一旦反覆發作,會引發慢性感染,不易治癒。

不控體重

體重超重或肥胖,也是造成腎臟疾病的危險因素。肥胖還會使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增加,進而造成腎臟損傷。

酒和果汁

果汁、甜飲料中含有大量糖分,長期大量攝入會引發腎臟病變。大量飲酒易導致高尿酸血症,啤酒還會導致尿酸沉積,使腎小管堵塞,造成腎臟衰退。

勞累熬夜

熬夜、睡眠不足、過度勞累會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腎臟血管會因此收縮,血液灌注減少。交感神經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腎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也變得紊亂。

此外,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等慢性疾病都會導致腎臟損傷。

長期患高血壓者,若降壓過快,可導致腎臟灌注壓急劇下降,加速腎功能惡化。糖尿病腎病是造成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他免疫結締組織系統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皮肌炎、乾燥症候群也會造成腎臟損傷。

好腎臟是「養」出來的

若發現腎臟病變,首先應明確病因,再採取相應處理措施,避免病情遷延不愈、反覆發作。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腎病內科主任醫生李青表示,在治療過程中,腎病患者也應嚴格控制血壓、血糖、血尿酸,遵從醫囑規範用藥。慢性腎病是一種終身疾病,需長期用藥控制。

防控腎病還要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

1少吃鹽、多喝水

減少鹽分攝入、保持水分充足有利於增加尿量,降低藥物和代謝廢物在腎臟的濃度,減輕對腎臟的傷害。多喝水多排尿,讓尿液沖刷尿道,也是尿路保健的重要方式。

2把好「入口關」

高蛋白飲食會增加腎臟負擔。應注意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蛋類、奶類、魚類、瘦肉等,以更好地維護腎臟健康。

國際腎臟營養與代謝學會建議,每日飲食攝入總能量應在30~35千卡/千克體重,並根據年齡、性別、體重指數等進行個體化調整。

3嚴格控制「四高」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並稱為「四高」,對腎臟有直接損害。嚴格控制「四高」是重要的保腎措施,應依據臨床指南標準進行日常管理。

4養成規律作息

熬夜會干擾生理時鐘,規律作息、減少勞累、避免熬夜、適當運動能有效保護腎臟。

責任編輯: 時方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904/227236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