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老子三種智慧:懂一種,醒半生

如果說孔子的思想,是將處世之道看得透徹,那老子的智慧,便是將天道規律講得通明。

順境為運,逆境為命,逆境沒有屈服,順境沒有傲慢,就能走出不一樣的人生。

所以,那些遇到的無數岔路,做出的無數選擇,都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影響他的一生。

而當一個人領悟老子的三種智慧時,人生便會通達順遂,萬事勝意。

01

柔——至柔馳騁至堅

柔,可以說是老子的第一法寶。

道德經》貴柔。

老子讚美水、嬰兒、女人(雌性),主要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陰柔的力量。

柔,就是陰柔、柔弱、柔韌……柔首先是生命的特徵:「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和草木都一樣,有生命的時候,身體都是柔的,死了以後身體就會慢慢變僵硬。

柔不僅是生命的特徵,更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老子說,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水卻最能克制剛強。老子用了一個詞非常形象:馳騁。「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02

靜——清靜為天下正

老子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喧囂、戾氣、浮躁,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慌、越來越亂,導致大家很難真正靜下來。

然而只有靜的時候,才是一個人最清醒的時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

我們經常面對各種不良誘惑,使自己難以看清事物的本質,進而做出錯誤的決策,甚至誤入歧途。

只有當我們內心安靜,擺脫外界事物的干擾,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遇事首先把自己調整到「靜」的狀態,這樣才能減少犯錯誤的情況。

03

止——知止不殆

老子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意思是說,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到困辱,知道適可而止的人不會遭遇危險,可以長久平安。

有所不為,而後才可以有為。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做的事,能掌控的東西也是有限的。

如果事事都要做,到最後說不定半途而廢,得不償失。

在我們的一生中,唯有學會適可而止,方能減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傷害。

《大學》的開篇寫道:「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知止,是為人的根本,也是做事的根本。

責任編輯: 吳莉亞  來源:大道知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027/229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