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看了讓你想家 河北各地的名小吃小介

 

李連貴燻肉大餅



中國北方素來以麵食為主,而精緻的面品不在少數,有的甚至成為中華名小吃。這裡要介紹的是李連貴燻肉大餅。說起李連貴燻肉大餅,自然要提到它的創始人及其來歷的了。

李連貴燻肉大餅為河北灤縣柳莊人李連貴於是1908年在四平梨樹首創。 李連貴逃荒到梨樹之後,開了一個小飯館。老中醫高品之把祖傳的用中草藥肉的秘方告訴了李連貴,在老人家的指導下,李連貴對配藥、選肉、切肉、養湯、和面、火候等工序進行了潛心的研究,終於制出了具有獨特風味的李連貴燻肉大餅。

李連貴燻肉大餅色澤棕紅、皮肉剔透、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薰香沁脾,日食夜嗝;大餅皮面金黃、圓人滿月、層層分離、外酥里嫩、滋味濃香。其食用時輔以買內醬、蔥絲、再喝上一碗小米綠豆大棗粥更增食趣。其具有暖胃、健脾壯腎、引氣、調中、消食、殺蟲等藥用功效,實為集美味藥膳於一體的不可多得的佳肴。

1930年,李連貴燻肉大餅已譽滿東北,其製做燻肉大餅的配方、老湯和老湯油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被人們! 廣為傳送。 1940年李連貴病故。其子李堯繼承父業,於1941年帶著老湯從梨樹遷人四平,辦起四平李連貴燻肉大餅鋪,從此李連貴燻肉大餅成為中華一絕。

50年代以來,鄧小平、陳雲、李雪峰、楊尚昆、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品嘗李連貴燻肉大餅。 1997年,李連貴燻肉大餅榮獲「中華名小吃」和「著名商標「稱號!
驢肉火燒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可見驢肉的地位。走在滄州的街頭經常見到的就是河間驢肉火燒,經過慢火細燉加上師傅們的配料,然後將燒餅一分為二,把驢肉切片和作料夾起來,您就慢慢享用吧。記得來滄州一定要品嘗。不用特意的找,走在任何地方您都會找到的。當然保定的驢肉火燒更是另有一番風味的。


蜂蜜麻糖 

蜂蜜麻糖是河北省唐山市特產,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早產於唐山豐潤縣七樹莊,原用撈漿方法生產。1930年傳至唐山市,改用了澆漿方法。

原料配方:(按50千克成品計)特製粉21.5千克白砂糖15.25千克上等蜂蜜4千克花生油9.5千克香油9.5千克飴糖3千克桂花250克

製作方法:
1.麵團調製:先將白砂糖加水溶化,然後加入麵粉和成較硬的麵團,再多次沾水,反覆攪拌成筋性好、軟硬適度的麵團。把麵團分成500克左右的塊,用熟麵粉培埋餳發1小時左右。

2.壓片:先將餳好的麵團擀成直徑約0.5米的底片,每擀一遍都要均勻撒上浮面,第三遍擀開撒浮面後,將兩邊對摺成扁筒狀,用擀麵杖卷緊,擀、拍、抖、滾,經二次掉頭,擀到五遍後,即成長2.7米、寬2米薄如紙的面片。這道工序要求在3~4分鐘內完成,否則易使面片風乾。將面片卷在擀麵杖上提起,迅速轉動放開,使空氣鼓進筒內,將浮面抖出,同樣,掉頭再抖淨另一半浮面。注意保持面片完整。然後攤開面片,兩邊各切去0.3米,鋪在大片上,再把大片卷在「花槓」上。

3.網花成型:將卷在花槓上的面片破成麵條,每條寬藥1厘米,15~17層,再把每條斜剁成3厘米寬的菱形35塊,每塊中間剁一切口翻卷一端網花,即成生坯。

4.炸制:先將花生油煉好後加香油,再放入生坯炸制約7分鐘,其間要翻動一次,待炸成金黃色時起鍋、控油。

5.燒漿:白砂糖加適量水溶解熬成漿,熬好後加入桂花、蜂蜜、飴糖,進行攪拌,然後分兩次燒漿,即為成品。

質量標準:
形態:蓬鬆成花狀,層片厚薄均勻,近似透明。

色澤:淡金黃色。

組織:疏鬆、無生心。

口味:清香綿軟。

醬汁瓦塊魚 

河北風味包括三大流派,冀中南派、宮廷塞外派、京東沿海派。京東派以唐山為主,以烹製鮮活海產原料見長。特點是原料豐富,刀工細膩,口味清鮮,講究清油抱芡,菜品配以精美的唐山瓷盛器,別具風格。


烤大蝦 


是中、西餐主要菜餚之一。原料以北戴河的海蝦為主,精工細做之後,再輔以適量湯汁,其造型生動,色澤艷麗,香味醇厚,由於蝦體較大,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邢台道口燒雞 

邢台道口燒雞是河北邢台地區的肉食名品,早在1959年即獲河北省食品一等獎;1980年,又被評為河北肉類名牌食品。邢台的燒雞源於河南道口鎮,是道口「義興張」燒雞的分支。

原料配方:雞100隻食鹽2~3千克砂仁15克豆蔻15克丁香3克草果30克陳皮30克肉桂90克良姜90克白芷90克

製作方法:
1.選料:須用生長半年以上、兩年之內的嫩雛雞和肥母雞,重量在1~1.25千克的健康無病之雞,病、死、殘之雞一律不用。

2.宰剖:將活雞宰殺,放淨血,趁雞體未涼時即入58~60℃的熱水中浸燙,煺淨雞毛,技術熟練者每分鐘可煺淨1隻雞。然後洗淨雞體斬去雞爪,在雞頸上方割口以切斷食管、氣管,在雞臀部開7~8厘米口子,取出內臟,拉出氣管、食管沖洗乾淨。

3.整型:先用利刃將雞肋骨、椎骨中間處切斷、按折,選一段高梁稈,放雞腹內,撐開雞身;再在雞下腹脯尖處割一小圓洞,將雞腿交叉插入洞內;兩翅交叉插入腔內,使整雞成兩頭尖的半圓形,洗淨後懸掛,晾乾表皮水分。

4.油炸:把晾好的白條雞均勻地塗上蜂蜜水(水和蜂蜜的比例為6∶4),然後入150~160℃的熱油鍋內翻炸約半分鐘,炸至柿紅色即可。

5.滷煮:將雞按大小順序擺於鍋內,加上煮雞老湯,對入鹽水,放入藥料袋,上用竹箅壓住雞身,使湯浸到最上層雞身的一半,先用大火將湯煮沸,加入約12克硝,改小火燜煮約3~5小時(時間依季節、雞齡而定),即可出鍋。

6.撈雞:撈雞時先備好專用工具,手、眼配合好,一隻手用叉子夾住雞頸,另一隻手用雙筷端住雞腹內秫秸,迅速離鍋放好,以保持雞型完整。

產品特點:邢台道口燒雞,造型美觀完整,色澤淺紅而帶嫩黃,肉質軟爛,味美鮮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變,冬季存放時間更長。


楊長子火腿腸 

始創人楊庭珍曾在山東濟南給一家德國老闆馬斯薩茲製作火腿腸的手藝。1932年,楊庭珍與人在天津合開「勝利腸子鋪「。1941年「勝利腸子鋪「遷至北戴河海濱,從那時起「楊腸子「即作為楊庭珍的藝名而名揚四方。成品腸鮮香濃郁,口感獨特,回味悠長。


承德涼粉  

承德一帶居民食用涼粉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人們所以喜歡食用涼粉,不僅因它味美消暑,還因為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據《中藥大辭典》載:綠豆涼粉有「清熱解毒,治痛疽瘡腫初起,燙傷,跌外傷,並解熱藥及酒食諸毒。」
  咸豐10年,英法聯軍炮轟大沽口,咸豐帝倉惶出逃,來到避暑山莊後,就常吃宮外的涼粉。至今承德還流傳著這樣一人故事:一天,咸豐帝在湖邊乘涼,聽到宮外有人叫賣:「酸、咸、麻、辣、香,解暑賽冰涼,若要吃一碗,猶如進天堂。」咸豐從太監處得知是賣涼粉的,很想嘗嘗。於是換了便服出宮,只見賣涼粉的周圍一群人吃得正香,便也要了一碗。吃完後,只覺得涼爽可口,味道極佳,於是又添了一碗。吃完轉身走時,賣涼粉的道:「客爺您還沒給我錢呢!」可皇帝身上向來不帶銀兩,咸豐帝只好將身上馬褂脫下,叫他第二天到避暑山莊門口換銀子。第二天賣涼粉的去後,咸豐帝賞了他三百多兩紋銀,並留他在宮中傳授做涼粉的技藝。後來出宮後,怕再遇麻煩,便帶一家老小回了山東老家。之後他的徒弟繼承了他的技藝,一直流傳至今。
  涼粉的原料有綠豆粉、白礬、麻醬、香油、香菜、醋、蒜等。製作分為投料、熬製、成型三道工序。成型後用刀片將粉漏成絲條,放入碗內,根據個人口味酌量加入各種調料,拌勻即可食,滑潤爽口,清涼解暑。


二仙居碗坨

 承德盛產蕎麥,《承德府志》載:「蕎麥於山田尤宜。《廣群芳譜》曰:『北人日用以供常時,農人以為御冬之具』」。這足見當時北方及承德一帶農人是以蕎麥做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宋代詩人陸游還曾有「蕎麥漫漫連山路,豆莢離離映版扉」詩句,極言蕎麥之盛。
  用蕎麥麵制的碗坨,是承德專訪傳統風味小吃,已有200多年歷史。它的特點是:營養豐富,酸辣鮮香,滑嫩筋道,是經濟實惠的大眾化美味食品,吃起來別具風味,食慾頓增。乾隆年間,皇帝巡幸熱河,隨行的后妃宮女們從小太監處得知二仙居一帶這種叫碗坨的小吃,非常好吃,便叫太監去買。賣碗坨的為了討好后妃們,就把碗坨裝到一個精緻的盒子中,帶到避暑山莊叫賣,碗坨的身價也隨之提高了。
  二仙居一帶,碗坨做得最好的要數人稱「碗坨王」的王老三。他從清末起就以制碗坨為業,他製做的碗坨選料精,工藝新,煎得透,器皿也很考究。民國年間,他曾被熱河督統湯玉麟召到督統府專門傳授制碗坨技藝。他去世後,這門手藝由他的後人傳了下來。直到現在,二仙居的碗坨仍然深受國內外遊客的歡迎。
  碗坨的原料有蕎面、綠豆粉、五香粉、花椒面以及適量的豬血。碗坨的製作要經過和面、熬煮、成型三道工序。吃時,要在煎好的碗坨上澆點麻醬、蒜汁、醋、醬油、香油,用小叉子叉食,味道極美。  


深州蜜桃 

深州蜜桃已有近兩千年的栽培史。主要產區在河北深縣。其主要特點是個頭大,每個重約250克,果型秀美,色澤淡黃中又襯有鮮紅色,皮薄肉細,汁既多又甜,古時就有「北國之桃,深州最佳」之說。明清兩代,作為「貢桃」送到北京。深州蜜桃有十幾個品種,最好的品種有紅蜜和白蜜兩種。


承德驢打滾 


承德地區盛產黍米,承德叫黃米,性粘。「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捲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

  「驢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麵、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製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風味小吃。

滄州冬菜、大棗 

河北滄州冬菜早在清朝康熙年間就已聞名中外了。它是用當地出產的優質大白菜,去葉和根,切成小方塊,放上佐料,再經過自然發酵而製成。口味清香、脆生,微微帶辣,是一種可供常年食用的小菜。


回記綠豆糕

清真回記糕點部始建於1945年,因初創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稱「回記「半個多世紀來,用地產綠豆以及白糖,按祖傳秘方的調製生產出口味醇正的產品,深受市民以及周邊地區群眾的歡迎。 


清宮御膳銀絲雜麵

銀絲雜麵是一種用各種豆子面和制而成的麵條,是承德民間傳統食品,已有300多年歷史。承德屬於雜糧產區,古時候麥子多從關內購進,售價高昂,而承德人又十分喜歡吃麵類食品,人們就用土產的各類豆子磨成粉,軋製成雜麵食用,後來雜麵逐漸由民間傳入皇宮、市井。
  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皇帝每次偕后妃來避暑山莊,都要派太監到熱河街的雜麵鋪,購買雜麵。可見,銀絲雜麵已成為常用御膳之一。
  清末至民國初年,承德府經營雜麵的鋪子已有十餘家,其中尤以火神廟「廣益水」、「三官廟」、「義泰興」和「磨壇」等雜麵鋪最為有名。這幾家店鋪用料考究,製作精細,麵條拉力強,可盒裝作為禮品饋送親友。直到解放前,這幾家雜麵鋪還在街頭巷尾或設攤或肩挑,叫賣雜麵,深受人們歡迎。
  銀絲雜麵的原料有豌豆、綠豆、冬小麥、江豆。
  食用時,可根據個人口味嗜好配以各種肉丁、蔬菜、辣醬或其它不同佐料。
  其特點是清淡爽口,營養豐富,可消熱、祛毒、開胃、降壓。常食對冠心病、糖尿病多有益處。
 


鮮花玫瑰餅 

玫瑰花不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為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製做點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每當康熙來承德避暑或去圍場打獵時,都把此餅作為專供食品享用。鮮花玫瑰餅造型美觀、色澤鮮艷、綿軟酥脆,有誘人的餓玫瑰香氣,是饋贈親友的上好佳品。


槐茂醬菜

保定醬菜始出現於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槐茂醬菜門市部原在保定大街,因門口有一棵古槐生長茂盛,故得名「槐茂醬菜」。

槐茂醬菜歷史悠久,製作精良,品種多,質量好,香、鹹、甜、酸、辣、嫩脆,味道齊全,鮮美適口,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經化驗,含總酸1.8%,胺基酸0.4%,還原糖11%,食鹽10%和多種維生素。1983年4月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獎。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遠銷日本、港澳等國家和地區,深得國內外用戶讚譽。

撥御面 

承德吃蕎麥的方法很多,最享盛譽的當首推河北省隆化縣張三營鎮的撥御面。
  張三營原名「一百家子」,據《承德府志》及《隆化縣誌》記載,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蘭圍場狩獵,途經一百家子,住在伊遜河東龍潭山腳下的行宮(康熙四十二年所建)。當天下午,行宮主事周桐向隨駕太監呈報御膳安排,特命當地撥面師姜家兄弟為乾隆製作蕎麥撥面,並從西山龍泉溝取來上好的龍泉水和面,以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和純木耳做鹵。飯菜呈上後,御前太監將飯盤銀蓋取下,乾隆一見眼前的撥面潔白無暇,條細如絲,且清香撲鼻,頓開食慾,連吃兩碗並一再稱讚此面「潔白如玉,賽雪欺霜」,還當即吟詩一首:「罷圍依例犒筵加,施惠兼因答歲華,耐可行宮逢九日,雅宜應節見黃花,朱提分賜一千騎,文綺均頒甘九家,蘇對何妨頻令預,由來澤欲不遺遐。」又命御前太監賞賜姜家兄弟白銀二十兩。從此,撥面改名「撥御面」,一百家子白蕎面名聲大震,姜家兄弟生意也更加興隆。從那以後的170多年裡,皇帝、后妃的食譜中,又增加了「撥御面」一款。
  解放後,張三營的「何家面鋪」曾遠近聞名,可惜在十年動亂中店鋪倒閉,工藝失傳。70年代後期,青年廚師辛占武重新鑽研和恢復了這一傳統技藝。在1981年,辛占武還應邀赴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傳藝兩個月,教出了4名徒弟。凡吃過撥面的國內外賓客,都讚不絕口。
  撥御面的原料有一百家子的白蕎面、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等。將煮好的面盛在碗內,澆上用老雞湯、豬肉絲、榛蘑丁、木耳、鹽做的鹵即可食用。面潔白如雪,風味獨特,並有開胃健脾、降低血壓的功能。


四條包子 

四條包子鋪是1958年開業的老字號企業。因座落在古城山海關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創時,服務質量比較高,吸引顧客較多,而名氣越來越大。

  普通的麵粉,常見的餡料加工成造型美觀、口味獨特、醇而不霸、肥而不膩。一直為古城和外地遊人喜歡。


唐山蝦醬

蝦醬又名蝦糕。它是以各種小鮮蝦加鹽發酵後,經磨細製成的一種粘稠狀醬。我國沿海凡產小蝦地區均能生產。以河北唐山、山東惠民、羊角溝、浙江和廣東出產最多,每年5~10月為生產加工時期。以河北唐山、滄州加工的蝦醬質量較高,一般作調味用。

產品質量:蝦醬的形狀略似甜醬,分一、二、三等。色紅黃鮮明,質細味純香,鹽足,含水分少,具有蝦類的特有鮮味,無蟲,無臭味者為佳。唐山、滄州產品質量最好。有的加工時混入小蟹、小蛤等,影響質量,顏色多是灰黃色,也不鮮明。

食用方法:蝦醬一般作為調味使用。放入各種鮮菜內、肉內食用,味道最鮮美。吃湯麵加入少許蝦醬,則別具鮮味。也可生吃,也可蒸一下作菜餚吃。

保管方法:宜用缸盛裝,亦可用木桶裝。必須嚴密封口,防止雨淋和沾生水。存放陰涼通風處。開缸取貨和零售後,都要及時加蓋,防止蒼蠅叮爬、污染、生蛆、生蟲、發霉變質。如發現有翻泡現象尚未變質時,及時加少許白酒,密封保存。如已翻泡變質和有臭味者,不能作為食用。有些地區喜歡生食,更要注意防止污染。 


白肉罩火燒 

翻開中國旅遊出版社的《中華小吃》,白肉罩火燒赫然醒目。提起這道名吃,人們不禁就會想起保定的名樓義春樓,它是清末民初保定的五樓之首,其經營的名吃之一就是白肉罩火燒。

  白肉罩火燒,做起來十分講究,要選用一定部位的豬肉,活水洗淨,放入沸水中煮熟,其火候很要勁兒,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得爛而不柴,煮製時要去沫去油,加入十幾種調料,文火燉熟。吃起來香而不膩,清而不淡。

  而今義春樓以不復存在,保定人還能享受到這口福嗎?在建設路上的一塊「正宗白肉罩火燒」牌匾下的小吃店裡,食客找到了滿意的答案:能。

  老根酒家的老闆李領根,是當年人稱宋一刀的名師宋德山的高足,現在50歲李領根已是特二極廚師,高級烹調師,是正宗的白肉罩火燒的繼承者。在店裡,我與幾位同行首先問起這塊牌匾是否原作,李領根肯定地回答:「一點沒錯!」接著他又講起了這幾字的來歷。

  義春樓1906年開業,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叔父愛新覺羅溥新宇親筆為名吃提了匾。因當時義春樓的熟肉製品不僅在民間享有盛譽,而且還是向清廷進貢的物品,溥新宇品嘗後頗為得意,於是就提了此匾。

  除了民間、朝廷外,當年的愛國將領馮玉祥在保定時,也不斷進城吃白肉罩火燒,有時還用大車拉上運到四里營營盤,讓官兵們一起品嘗。後來,梅蘭芳、侯寶林等藝術大師都曾往義春樓吃過白肉罩火燒。

  1966年,義春樓在破「四舊」中被砸,白肉罩火燒為保定爭得過的榮譽,加上他得過名師宋一刀的真傳,繼承保定的名吃,不但恢復了這道名吃,而且在過去的基礎上不斷改進,推陳出新,形成了系列食品。

  在我們品嘗的時候,李領根獻出了絕活,又上了精瘦肉、豬肚、肥腸、豬踢、豆腐泡、素丸子罩火燒,並配以泡蒜、黃瓜條、大蔥等小料和保定三寶之一的面醬,吃起來清香適口,最大的特點是一飯三吃,有肉有湯有主食,最妙的感覺是一物五味,就不同的料有不同的口味。


任丘茄子餅

 製法:
(1)將茄子切絲、拌鹽醃1刻鐘,使變軟。
(2)將大蒜拍成泥,辣椒切細絲與花椒粉、味精拌入茄絲中;再加適量麵粉攪勻至上勁。
(3)素油入鍋燒熱,把拌好的茄料搓圓成餅狀,入鍋中炸2分鐘撈起裝盤即可。

特點:鮮香酥軟,佐餐佳肴。

萬字扣肉 

這是一道宮廷菜,現在成了壽辰名菜,作法是將紅燒豬肉切成3.3厘米見方小塊,用小刀逐個將肉塊由外及內,依方形繞圈向肉塊中心呈「萬」字型,不可使之分離,然後皮朝下,擺在蒸碗內,加高湯、佐料,上籠蒸2小時,取出扣盤,澆上高湯,肥頭勾芡即成。


宣化油麵窩窩 

宣化作為張家口的一個地區並不大,但街道古樸,車穿行在有明代建築的鼓樓大街,灰城樓,磚墁地,長街老樹舊鋪面,與北京繁華都市景觀相比,另有一番風韻。

  來到一家大號「雜糧館」的餐廳,十分潔淨。臨窗而坐,古城市井畫卷近在眼前。正聊著,冒著火苗的「張北羊肉鍋」、盤大量足的「炒磨菇丁」、四籠熱氣騰騰的油麵窩窩上來了。我定睛一看,籠中的窩窩煞是好看,手工捏攏,四孔朝上,宛若石榴嘴一般,晶瑩剔透,香味撲鼻,服務員又將滷料端上,我一看不由地叫好,羊肉丁、蘑菇丁、黃花菜勾的鹵,誘人食慾。來自京城的我面對如此有特色的風味小吃,只有大飽口福了。夾著油麵窩窩,蘸著蘑菇滷汁,吃到嘴中,脆、爽、鮮香、筋道。李科長忙著介紹:「油麵是好東西,滋補健脾養中氣,蘑菇更是植物肉,常吃有防癌作用。宣化的油麵做的花樣可多了,有貓耳朵、蒸撥魚、燙麵餃,哪樣都好吃,可就一樣不好,只能吃六分飽。


柴溝堡燻肉 

河北省懷安縣亦名柴溝堡,柴溝堡燻肉是有名的熟肉製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製作方法:
1.備料:選用膘肥約3厘米的二級豬肉50千克,切成16~17厘米見方的大塊,厚度一般在1.6厘米左右。

2.頭鍋中配的作料為:大料、花椒、茴香、桂皮、丁香(以上裝入一布袋)、砂仁、肉蔻(裝入另一袋)。另備大蔥、蒜、姜、甜麵醬、黑面醬、醬豆腐、醬油、醋適量。

3.煮肉時先放脊肉,其它帶皮肉塊分層碼在上面。另外加入大蔥1千克、大蒜250克、鹽適量。最後加水沒住肉塊,慢火煮開後,再放甜麵醬、黑面醬、醬豆腐、醬油和醋。

4.開鍋後肉塊上下翻個,繼續以慢火燜煮,每0.5小時翻一次鍋,大約煮2~4小時,因為是慢火煮肉,油層嚴嚴的覆蓋在肉湯上,鍋內作料味能全部入肉,因而肉味香美,這是製作柴溝堡燻肉的關鍵。

5.熏制時要瀝盡油湯,碼放在鐵箅上,鐵箅下的鐵鍋內放柏木鋸末(150~200克),蓋好鍋蓋,用慢火加熱15分鐘,即可出鍋。

6.煮肉湯可連用7次,每次應追加適量涼水、食鹽、大蔥、大蒜、姜等。其它甜麵醬等調味料加量要根據肉湯成色,靈活掌握。

產品特點:色澤紫紅,亮光光,肉皮上冒著晶瑩的小油胞,肥不膩口,瘦不塞牙,噴香可口。不僅營養豐富,而且有醒胃、去寒、消食等作用。


笑口常開 


酸酸的、甜甜的,樣子很可愛,就像滄州的招牌菜——笑口常開。這道菜是用金絲小棗和白糖製成,先把棗核去掉,再把和著面的糖塞進去蒸熟。吃起來,糖是甜的,棗是甜中略酸的,混在嘴裡的感覺一如初戀,發自內心的甜蜜,可吃到後來卻有一絲酸澀,那種感覺永遠美麗。


清蒸海鮮 

到秦皇島去自然要大啖海鮮,當地人喜歡清蒸海鮮,不管是螃蟹、蝦還是蛤,放上水,清蒸,吃的時候蘸點姜醋汁,那個鮮!吃海鮮是有季節的,螃蟹一年兩季,四月底開始吃皮皮蝦,當然也可以不論季,吃養殖的,在秦皇島人眼裡那就不叫海鮮了。近年來燒烤海鮮開始流行,有一種小雜魚叫青皮子,細長,脊背那兒有點青,不能炒著吃,只能烤著吃,有味道而且特便宜,當季的時候5元錢可買兩斤、兩斤半。


蕎面餄烙

蕎面餄烙是北方麵食三絕之一,與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麵齊名。蕎面分白蕎面和黑蕎面,是承德特別是垻上地區的傳統作物,用它為原料作成的麵食滑潤筋道。其作法是,先把蕎面用淡鹼水和好,然後用一種特製的工具--河漏床子,把麵團壓成長條,下入鍋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食用。 


烙糕

烙糕是承德人用當地所產穀米磨成面,再經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風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閒季節,承德山區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嫩、味香適口。 


抓炒全魚 

從傳統菜的角度看,石家莊太年輕了,年輕得沒有自己的特色,所謂的石家莊菜,其實就是吸收了京、魯等地菜系特點,再加以創新而成。本地菜里有一道抓炒全魚頗見石家莊人的這種「胸襟」。抓炒全魚用的是大鯉魚,精彩之處在於刀功。端盤上桌,一盤菜就占去三分之一桌面,好吃又有氣氛。


白運章包子

回族麵食廚師白運章創製。鮮牛內絞餡,拌以多種調料、佐料、切碎擠乾的菜料,麵粉作皮,包餡,蒸熟。皮薄、邊窄、餡大、油香、形美,隔皮見餡,由餡成丸,入口噴香。已有70餘年製作歷史。 


棋子饒餅 

鮮豬肉與香油調餡;和面作皮;豬油、精粉作酥。經裹酥、擀片、卷條、揪團、包餡、烘烤而成。外形如棋子,表層附芝麻,中間夾心餡。色澤淡黃,小巧玲瓏,酥軟清香。 


一簍油水餃 

鮮豬肉絞餡,拌以時令蔬菜,配各種調料,用老肉湯打勻;和面作皮,包餡成餃煮熟。皮薄見餡,餡抱成丸,油水充盈,味鮮肉嫩。已有40餘年製作歷史。


邯鄲郭八火燒
 
由店主郭致忠(乳名郭八)創製。以麵粉、食油、調味品等,經燙麵、成團、擀薄、加料、卷合、烘烤而成。層多且薄(均為25~30層),金黃油亮,呈石榴子狀,皮酥里勁,焦香可口。已有100年製作歷史。


老槐樹燒餅



麵粉、調料、去皮芝麻作餅,小吊爐炭火烘烤而成。色澤焦黃,穌脆味香,鹹淡適宜,經濟實惠。已有50餘年製作歷史。 


廊坊香河清真肉餅 

羊肉絞碎伴入調料作餡,用麵皮包餡成餅烙制。皮薄如紙,隔皮見餡,滋味鮮美,肥而不膩。


博愛漿麵條 

博愛這個地方小吃還算比較多,如果嚴格推敲起來,應該是舶來品比較多。因此在博愛的流行小吃一般是短命鬼,印象中很多小吃就像飯店裡的白酒,仨倆月就要換一種面容。生命力比較強的大概有這麼一些:米皮,據說西安是正宗;燴麵,好像鄭州的比這裡的還要有名氣;刀削麵,當然是人家山西特產了;米線,自然是雲南的天下……
  數來數去,如果說多少有點博愛特色的小吃可能是漿麵條了。
  漿麵條的做法很簡單,用做豆腐時擠出的豆湯當老湯在鍋里熬,湯燒開後將麵條下到鍋里,煮熟撈出,放到碗裡加配料,配料則是水煮花生、黃豆,涼調芹菜,芝麻炒焦後軋成的的碎末,香油等等,不放醬油、醋等佐料。這樣做出的漿麵條面色很白,白中有青,青中有紅,紅中有黃,味道酸中有香,香中有脆,如果放些辣椒油一類的佐料,十分可口。吃法更是簡單,一雙筷子即可,是博愛的一道名吃。
  過去的時候,漿麵條只是一般人家裡的副餐,不是每天都可以享受得到的,因為那時豆腐做得少,因而漿麵條的主要原料酸豆漿就少。何況,還要有花生、黃豆之類東西。即使這樣,那時候的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漿麵條只是一種小吃,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又因為好吃,營養豐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吃有了深刻的變化,野味和稀罕成了首選的目標,況且漿麵條可口、便宜、實惠,一大碗才賣1塊多錢,一碗就能吃個差不多,這是漿麵條進入市場的主要動力,這樣漿麵條才「猶抱琵琶半遮面」,逐漸在市場上露出崢嶸。
  不過最開始,也僅僅是在路邊的地攤上能夠吃到漿麵條。漿麵條進入大飯店是近幾年的事情,但是一進入大飯店,它就有不可收拾的欲望,逐漸占領了餐桌上的一席之地,倒是成了一種餐桌上的主食,這是人們始料不及的。
  飲食是一種文化,像川、豫、粵大菜,滿漢全席,無不充滿著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的內涵,博愛沒有典型的大菜,漿麵條的出現總算是彌補了一下飲食上的缺憾。
  那麼,漿麵條是否也包含著什麼深刻的文化內涵呢?現在實在是差無考證,漿麵條的歷史和傳說幾乎是一個空白。但是,對博愛很有名的傳說或者說是揶揄倒是博愛人的精明,或者說是博愛人最摳門,這和漿麵條實在是套不上近乎。漿麵條不想粵菜等等那麼明顯,也許這是小吃的一個重要特徵?說不清。
  不管怎麼說,無論是坐在路邊吃一碗漿麵條,還是在五星級飯店點一碗漿麵條,都是很可意的事情,因為喝上一口麵湯,酸溜溜、香噴噴的,這種享受誰說不是一種文化呢?


南沙餅 



南沙餅在承德地區歷史已逾200年。可隨意製成多種餡心。如澄沙餡:將紅小豆煮熟,成糊爛狀過篩,除去皮渣豆沙。炒鍋內放200克白油,按500克豆沙500克白糖比例配製,加文火炒干,待不粘時再加桂花和適量青紅絲而成。

水晶餡:將豬板油去皮切丁,用開水焯一下晾乾。按500克板油750克白糖和成餡。此餡適於冬季食用。

原料配方:麵粉1千克豬油250克白蕎面500克白糖1千克香油200克杏仁、桃仁、青紅絲、桂花、香精適量

製作方法:
1.用500克麵粉與250克煉熟晾冷的白油和成油麵,另用500克麵粉加入300毫升清水和成水面,用水麵包油麵擀開成麵皮。

2.將白蕎面蒸熟,按500克乾麵1千克白糖、200克香油的比例。適量加入桃仁、杏仁、青紅絲、桂花和少許香精拌和成餡。

3.按每千克麵粉出40隻餅的分量揪劑子擀皮,用皮包好餡,擀成3毫米厚的南沙餅生坯,上鐺,用溫火烙7分鐘左右即成。

長城餑欏餅 

相傳明朝將領戚繼光率領以浙江人為主力的「戚家軍「鎮守山海關,北方粗糧較多,戌邊士兵生活艱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長城沿線餑欏葉鮮嫩時機,製成餑欏餅,粗糧細做,改善生活。據說這種食品已經傳到日本。成品為一張秦皇島市山區常風的餑欏樹葉,內裹澱粉作皮,三鮮為餡的餅,餅皮隱約透明。味道三鮮和餑欏葉散發沁人的清香,是純粹的民俗食品。
麻醬燒餅 

色澤微黃,層次分明,麻香醇正,鬆軟適口。與涮火鍋,喝羊湯相搭配同吃,味道尤佳。 


義盛永熏雞

義盛永熏雞是河北唐山市的傳統名食,已有悠久歷史。在唐山有「熏雞大王」之譽。

製作方法:
1.選料:選用只重在500克以上的健康無病活雞為主料,仔雞要500克以上,大雞要求肥壯。

2.宰剖:將活雞宰殺,放淨血,入熱水內浸燙,煺淨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淨雞身內外,瀝乾水備用。

3.滷煮:將白條雞經過整型,按大小依次擺於鍋內,加上陳年煮雞老湯,對上適量清水,以使湯汁浸沒雞身。然後加上花椒、大料、桂皮、白芷、茴香(裝紗布袋內)及蔥、姜、蒜、食鹽等調料,用量多少視季節和老湯多少而靈活掌握。用大火將鍋燒沸,再改中火煮一段時間,然後用小火燜煮至熟爛即可出鍋。

4.熏制:將熏鍋燒熱,投入白糖,將煮好的雞放鐵箅子上入熏鍋熏制,至雞色紅潤即可。出鍋後塗上香油即可食用。

產品特點:色澤美觀,味道濃香,鮮美可口。 


地瓜果脯 

  製作方法:利用地瓜制果脯並不複雜。先把地瓜洗乾淨,削皮切成塊,放在鍋里煮,每10公斤加糖3公斤,再放入適量檸檬酸、亞硫酸和200克蜂蜜糖,待地瓜八成熟時撈出,在50℃左右的烤房烤熟。2.5公斤左右地瓜,可製成1公斤果脯。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08/1062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