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4.6萬億地方債成金融雷管 專家無力解爆

近日大陸各媒體都在報導說,今明兩年將是地方政府債務償還高峰期,43%的債務將在兩年內集中到期,預計達4.6萬億元。經濟界也都在熱議如何還債、如何拆除「金融雷管」問題。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講話提出,要堅持「誰的孩子誰抱」的原則,令外界越發感到事態嚴重性。

大陸和海外的經濟學家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認為財政部推出的地方政府自行發債並非良策,不利於民生,是中南海不負責任的行為,並認為地方債是否中央打包這才是核心問題。中國各級政府間事權和財權不匹配,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聯手唱雙簧盤剝民眾,是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對於如何解除這個金融雷管,專家也沒有辦法。

「如何還錢」將成為明年首當其衝問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2011年和2012年兩年債務到期將占10.7萬億元總債務規模的43%左右,總額約4.6萬億元,「如何還錢」將成為明年中國地方政府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而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1~2012)》中稱,目前解包的10.7萬億債務有23%左右沒有任何收益。因此報導說,短債長用很可能使得地方政府面臨債券償還期到來、項目卻沒有收益的窘境。

中金公司報告稱,過去3年間,地方財政支出規模大且增速快,地方財政以每年2,000億元的缺口赤字運行,缺口由地方政府債抵補。往前看,中央要求加大水利建設和社保力度,地方財政將更為緊張。但如果單純從財政收入來填補的話,這對地方政府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大陸民間經濟學家綦彥臣認為問題嚴重的話,可能導致金融擠兌,老百姓擠兌存款,要麼就是給老百姓把存款折合成黃金,而中國金價肯定在未來2~3年瘋漲。

學者:發行地方債有損民生 民眾應清醒

前不久財政部推出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四地允許試點自行發債,期限分別為三年和五年債券。上海於11月15日開始發行總額71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券,是首批試點中的最大單,廣東也將於11月完成規模69億元地方債券發行。廣東和上海公布的債券招標利率均低於預期。

經濟學家郎咸平前不久演講中也表示,地方政府面臨破產的邊緣,上海獲准授權發行地方債券是為新債補舊債。中國四個地方試點發行地方債,表明債務危機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了。現在是飲鴆止渴!

美國的經濟學家陳子飛先生也告訴大紀元記者,實際是發行新債抵消舊債的方式,說明它的風險非常高,對老百姓來講,是非常不好的政策,有損民生。他進一步分析:「中國現有的經濟體制底下,老百姓可以借用的投資手段非常有限,原來房地產是主要大項,還有股巿。現在股巿像過山車一樣,很少有人問津。而房地產的泡沫現在正在破裂之中,估計明年房地產跌幅將更令人望而卻步。所以從中國百姓的儲蓄和融資手段來看,可能還是有一些百姓會上當。」

他認為這是舊瓶換新酒對民眾不公,「實際上它是舉債融資以後,再去還它前兩年在經濟泡沫中借貸來開發房地產的債務,這樣就造成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沒有解決,只是把它推遲了。將來政府如何來償還它這個自主融資之後的債款,現在還沒有一個可行的方式,這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風險。」

陳子飛還認為現在政府的舉債已經過高了,超過它每年的日常預算大概有20%,如果再允許地方政府借債的話,這是一個不負責任的行為,「老百姓被欺騙,給它矇混過關,讓它藉著這種方式來渡過它們的債務高峰,它們可能會用行政手段或甚至採取一些表面上的優惠方式來讓老百姓上這個圈套,得規勸老百姓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上政府的當。」

清理地方債務有效方式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現在清理地方政府債務的一種方法就是設立新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債務重整,但需要承擔的風險較大;另一種就是政府用「真金白銀」購買,中央具備這樣的資金實力,但最重要的還是從最根本的資金需求方面解決問題。

陳子飛教授認為,前一個方式某種程度上還比較可行,把債務轉移到一國營企業,然後再通過第三者的方式把它打包,做成債券,再賣給公民。而且最好的債務是政府做為一個抵押人,保證這些錢到時能收回來,這樣對老百姓是比較公平一點,也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

他舉例美國在80年代借貸高峰時,也有類似的危機,就採用這種方法,政府把債務全攬到自己手中,然後再把它賣出去逐漸消化、解決。不過他擔心在市場機制不健全的中國,很可能運用行政手段來採取一些走捷徑的方式,犧牲老百姓的利益來做這個事情。在債務轉移過程中,如果經事人沒有合適的監督機構、沒有合適的市場機制來進行管理、各種評審的話,其中的貓膩還是很多的。

經濟學家綦彥臣告訴大紀元記者,上海才發行總額71億元的地方債券,發行量非常小不足以解決問題,地方債是否中央打包這才是核心問題。如果中央不打包肯定帶來全面的金融危機,而且從王岐山的講話、全球經濟危機長期化可以看出,中國今後二年中必然要注重內部調正。如果中央不能打包,你地方上的國資委就要賣掉一些國有企業來頂它的地方債,這是重大經濟結構調正的一個方面。

「誰的孩子誰抱」的原則 金融體制漏洞大

《每日經濟新聞》認為,「防範金融風險」很可能是中南海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防範金融風險與調整結構息息相關。金融系統性風險中,地方融資平台首當其衝。」而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19日會議上強調,「對於各類金融風險的處置,要堅持『誰的孩子誰抱』的原則,明確責任,確保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陳子飛認為王岐山說這話其實就是金融體制這塊漏洞非常大,一方面表面來說打擊和懲罰的幅度和力度要大,另一方面實際上是說明漏洞比較大,很難管理。「因為中共的金融管理主要是靠國家壟斷的官方機構來執行,其中的黑幕,其中的地下交易非常多,比如最近揭露出上證股數銀行類的一半收益都是幾大國營銀行壟斷的,這其中的貓膩就顯而易見就非常多了。它主要是政府介入太多,一手壟斷了。

「反觀美國的資金市場,當然由美國證券委員會做一些法規上的規定,主要提醒一些懲罰性、監控的行為,但是大部份市場的交易都由通過自由交易來進行的,它的透明度非常高,企業的報表、訊息流通各方面都非常流暢,又有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所以在現在國內資金市場非常不發達的情況下,片面或貿然採取的類似美國這樣的國家收購方式來處理中國的債務問題,很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聯手唱雙簧

社科院副院長李揚坦陳,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形成的原因十分複雜。各級政府間事權和財權不匹配,這是造成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愈演愈烈的根本性體制原因。

陳子飛認為李揚只看到表面,還沒有完全看到實質,或者說他看到實質也沒有膽量說。「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中共中央政府和各地聯手唱的一首雙簧戲。因為中央政府現在好像把財權放到地方,地方財政在90年代的時候也非常吃緊,中央政府為了解決地方財政的問題,希望他們炒地皮增加收入,這是他們一起制定的方針。雖然表面上好像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博弈,實際上最後還是保證了地方政府的利益,把危機和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通過銀行的金融剝削、通貨膨脹來剝削普通的納稅人,尤其是那些沒有能力進行投資的納稅人,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

他還認為各級政府間事權和財權不匹配、不對稱,恰恰是中共中央政府給予地方的特權。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駱亞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1126/2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