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專家教你如何飲食不得癌

大包大攬最害胃腸

關鍵詞:剩菜剩飯

中國人有個習慣,男人愛大包大攬,這不僅體現在幹活上,連吃飯也是,常常是家裡的剩菜剩飯全是當家的給包了,過去條件不好時是這樣,現在生活好了,一些家庭還是這樣。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不良習慣可能誘發胃癌

「胃癌原來是日本人發病率第一的癌症。但後來逐漸降下來了,與胃癌下降對應的是家庭冰箱持有率的上升。」孫燕說。日本人喜愛吃生食,但在過去冰箱沒有普及的時候,食品在常溫下存放容易變質。

為了對抗胃癌,日本已經在職工體檢中普及了胃腸造影檢查,如果發現問題,馬上加做胃鏡。現在,日本不僅胃癌的發病率下降了,早期診出率也達到了50%,治癒率也上升了不少。

孫燕建議,偶爾胃疼一次沒關係,如果長期有胃部不適,最好去醫院做一次檢查。如果查出有慢性萎縮性胃炎,再加上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話,就基本是癌前病變了,必須馬上治療。

農村人要講衛生,城市人吃的太好

關鍵詞:肥胖

中國城鄉差異也不折不扣的反映到了癌譜上,愛找城裡人的癌症與愛找農村人的癌有著明顯的差別。以消化道癌症為例,用孫燕院士的話來說,就是上消化道癌症(口腔癌、食管癌、胃癌)喜歡窮人,下消化道癌症(腸癌)更愛富人。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希山也認為,癌譜的二元化實際折射的是城鄉膳食結構的二元化。農村人易患的上消化道癌症多與飲食衛生有關,而城裡人現在普遍衣食無憂,現在的問題是吃的食物過於精細,熱量攝入太高,而體力勞動又少,所以體重上升,就帶來了肥胖,而中心性肥胖與乳腺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腎癌和胰腺癌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世界防癌共識亮點

美國癌症研究所與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撰寫的《食物、營養與癌症預防》中指出,如果能做到合理膳食、經常運動和保證正常體重,可以降低30%~40%癌症的發生風險。

果蔬:選擇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穀類和粗加工澱粉性主食可以減少結直腸癌、食管癌的發生。每日吃至少400克不同種類的蔬果,可減少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肺癌和胃癌等的風險。

肉類:紅肉的攝取量每日應低於80克;而加工的肉製品則應完全避免;少吃醃製食物,減少烹調用鹽,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的風險。

飲酒:男性每日不超過兩份,女性不超過一份(大約含10~15克酒精),因為含酒精飲料是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肝癌和乳腺癌發生的原因之一。

烹飪:不吃燒焦的食物,少吃在明火上直接燒烤的肉和魚,少吃燻肉;用較低的溫度烹調肉和魚。減少攝入高能量密度的食物,避免含糖飲料,目的是控制體重。不要吃發霉的穀物和豆類,這種食物易污染上黴菌毒素,而黴菌毒素是肝癌發生的充分原因。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2/1202/271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