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法媒:三中全會中國領導層「後背貼牆、無處可遁」

作者凱文

11月8日星期五,法國各大報紙頭版多數聚焦在國內社會議題。費加羅報頭條關注在法外國人的醫療補助帳單出現大幅增長,預計2013年的總費用將超過8億歐元。世界報則一本正經地討論在賣淫問題上是否應當懲罰嫖客;法共解放報注意力放在最近越來越多大企業關閉法國本土工廠造成的社會抗議風潮;人道報則為即將到來的一戰停戰日預熱,為戰爭中違反軍紀被槍決計程車兵平反。

中國領導層「後背貼牆、無處可遁」

相比之下,當天法國各大報對中國報導不多,但經濟報紙回聲報卻用兩個整版報導即將開幕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此外,天主教的十字架報也發表了相關文章。

回聲報記者格列錫永(Gabriel Gresillon)開篇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形容這次全會的背景:中國領導層已經後背貼牆、無處可逃避了。新領導班子上台一年後,必須要把改革承諾轉化成行動。從中國政治傳統上看,三中全會是在經濟領域中確立標杆的時機,1978年和1993年都是如此,而2003年的胡溫體制並沒有推出重大改革,相反,2008年卻出台了經濟刺激措施,而這些措施的負面影響近年來一一浮現,這次三中全會正是修正錯誤的時機。

無論各方對局勢嚴重性如何判斷,在儘快改革這一點上是有共識的,但是北京會把改革付諸行動嗎?樂觀主義者有理由相信,因為最近幾周以來,習近平、俞正聲等人接連表達改革決心,而目前經濟形勢平穩,對採取重大措施來說也是良好的窗口時機。但是細說起來,大多數的改革決策都不無可疑之處,因為這涉及到觸動利益集團的問題。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薄智躍表示,光看紙面上,當局會有一個大規模、面面俱到的改革計劃,但真正的問題是如何實施。

改革可能發生在哪些領域?回聲報文章歸納了四個方面:一是稅制改革。1990年代的分稅制使得中央拿走大部分稅收,以維持對國家的控制,但是讓地方債務上升,並嚴重依靠賣地來維持財政。二是放鬆金融管制。雖然銀行是中央政府調控的馴服工具,但2008年的大規模刺激計劃導致銀行債權質量堪憂。三是改善農民處境。近年來社會動盪的一個主要根源是強制拆遷征地,而失地農民在城市中又缺乏上升通道被邊緣化。四是打破公共事業的寡頭壟斷。例如電信等領域的寡頭濫用優勢地位,限制競爭,扼殺私營企業的創新。

在回聲報第12版,格列錫永更詳細分析了中國農村強制征地和農民工的社會地位問題。中國目前有2.63億流動人口只具有半合法的地位,因為戶口制度限制了移民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裡享有教育、退休和醫保等基本的公共服務。在他看來,征地和環境污染,已經一道成為導致社會動盪的兩大根源。目前,城鎮化政策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這種背景下,戶口問題就更加成為問題焦點。

黑人司法部長遭受種族歧視困擾

儘管法國一直致力於推動種族平等,但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仍然難以消除,即便對於塔比拉(Taubira)這樣出任司法部長的黑人女性來說,也仍然被這個問題所困擾。11月7日,總統奧朗德通過政府發言人呼籲,用最強烈決心和最高警惕來面對種族歧視。世界報今天用一個整版來關注此事。

事實上,在接受議會質詢的政府閣員中,塔比拉一直是被噓最多的部長;在今年同性戀婚姻法案出台前後,塔比拉做為黑人司法部長,受到保守力量的大肆嘲諷,法國社交網絡上把她的形象畫成電影金剛中的大猩猩,在最近的示威中,還有惡意的示威者用她的名字和香蕉的諧音做文章,對她大喊「有好香蕉(banania),沒有好塔比拉(Taubira)」。

在這些種族歧視現象背後,是極端保守思潮的上升。在極右派國民陣線內部,塔比拉已經成為公開的嘲笑對象,極右議員更是在公開的電視節目中出言不遜。相比這些,政府內部的支持聲音可以說是姍姍來遲。總統周圍的人士把執政團隊的困境歸納為:政府被極右派步步緊逼,卻無計可施,因為不管做什麼,都會導致極右勢力順竿往上爬。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09/34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