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咖啡里的健康密碼

密碼四:喝咖啡容易上癮?

解碼:

嚴格來說並沒有咖啡成癮這個詞,許多人每天習慣喝咖啡,只是因為咖啡可以提供一種溫暖的感覺、特殊的香味以及輕微的提神效果,這與一般精神科所定義的藥物成癮(DSM–IVR)並不相同,長期飲用咖啡的人並不會表現出無法控制一定要喝咖啡的衝動,用「咖啡依賴」這個詞,可能更適合用來形容這群人。

不過,習慣每天喝的人一旦突然停止飲用咖啡,可能會出現頭痛、嗜睡、情緒躁動、頭腦不清晰、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現象,稱為咖啡因戒斷症狀。即使只是每天飲用100毫克的咖啡因,仍有可能出現戒斷症候群,這些症狀通常是在停止飲用後12到24小時出現,到48小時候達到高峰,而在重新飲用後達到緩解。所以,想要減少對咖啡的倚賴,應該循序漸進地減少咖啡因的攝取,避免戒斷症候群。

密碼五:咖啡含有害物質?

解碼:

衛生署將針對市售咖啡產品訂定「赭曲毒素A」(Ochratoxin A)殘留標準,最新公告草案訂決標准限量在5ppb以下。

什麼是赭曲毒素A?對人體有何影響?

赭曲毒素是一種由赭曲菌等某些黴菌所產生的毒素,可分為A、B、C、D四種,其中以赭曲毒素A毒性最強,具有腎毒性、免疫毒性,會導致免疫功能抑制、易致畸胎以及癌症形成,所以被歸類為可能致癌物。老鼠實驗發現,在飲食中加入赭曲毒素A,會促使老鼠產生肝癌及腎臟癌,但在人類相關研究並不多。

包括咖啡豆、黃豆花生、玉米甚至中藥等農產品,若保存不良受到赭曲菌污染,有可能產生赭曲毒素A,不過,衛生署曾抽驗過市售米麥類及咖啡豆產品,驗出此毒素的比例並不高。其中,咖啡豆經過高溫烘焙,可以消除大部份的赭曲毒素,但仍可能有少數殘留。要避免這個問題,咖啡豆要烘焙夠久、溫度夠高、並采真空密封保存,並清楚標示拆封多久應食用完畢,才能避免將赭曲毒素喝下肚。開封后的咖啡豆或咖啡粉,最好密封置於冰箱中保存較安全。

咖啡因建議攝取量

不同溫度與沖泡時間皆會影響咖啡因的濃度,簡單的原則就是沖泡的時間越久,從咖啡粉里萃取出來的咖啡就會越多,咖啡因也越高。衛生署參考歐盟數據,建議每人、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300 mg,並要求業者必須清楚標示咖啡因含量,且咖啡因含量不可列入營養標示中,以免使消費者誤認咖啡因是營養成份。

Q:長期藉咖啡提神,有什麼副作用嗎?

A:每個人對咖啡因的反應不同,有些人喝咖啡可能會有睡眠障礙,引發焦慮,或是因為咖啡因而引發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心跳加速甚至心律不整;咖啡因還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逆流性食道炎。當一天攝取的咖啡因超過500毫克時,容易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心悸、噁心感及尿液增加等中毒現象。即使都無上述反應,但喝咖啡提神祇是權宜之計,治本之道應找出疲累的原因,對症治療。

Q:喝咖啡容易引發胃食道逆流嗎?

A:有可能。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逆流至食道,症狀包括從胃到喉嚨的灼熱感、喉嚨有異物感、容易嗆到,咳嗽,嚴重甚至會出血。不只咖啡,只要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茶、可樂、巧克力、汽水等,都有可能會引發逆流性食道炎。這是因為咖啡因會降低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壓力,一旦此括約肌放鬆,就會導致小量胃酸和食物回流到食道。再加上,咖啡因會促進胃酸分泌,當胃裡面充滿胃酸,又馬上躺下,更容易導致胃酸逆流。

此外,咖啡因也會導致γ-氨基丁酸(GABA)效果降低,γ-氨基丁酸在人體面對壓力時,會有舒緩壓力、放鬆腸胃道的效果,但咖啡因會與γ-氨基丁酸交互作用而降低它的功能。綜合以上原因,如果喝咖啡會感覺腸胃不舒服者,就不適合再飲用咖啡。

Q:擔心咖啡造成骨質流失,所以喝加了牛奶的拿鐵或卡布奇諾比較好?

A:一些觀察性研究顯示,攝入含咖啡因的飲料與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增加有關,因此老年人和停經後女性必須避免大量攝入咖啡因。不過,咖啡因雖然對腸道鈣離子的吸收具有微弱的抑制效應,但不會增加尿液中鈣離子的排泄;因此在咖啡中加牛奶,多少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Q:喝咖啡可以治療頭痛嗎?

A:咖啡因與頭痛的關聯就像是兩面刃,雖然咖啡因對某些人來說有緩解頭痛的效果,但若長期、每天飲用超過500毫克的咖啡因,一旦突然減量或停止飲用時,也會引發戒斷性症候群而導致頭痛,所以最好別倚賴咖啡因治療頭痛。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110/34813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