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體濕是疾病的根源 中醫教你祛體濕

體內濕氣過多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醫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是祛濕法寶。

入春後,人體內的濕氣也會日益加重。體內濕氣過多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遇熱則成為濕熱,遇風則成為風濕,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

判斷體內有濕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溏軟不成形。此外,舌苔膩,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黃膩,說明體內有濕熱。體內濕氣過重,覺得睏倦、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胃腸道症狀,即中醫講的「濕重如裹」。專家指出可以用以下方法祛除身體濕氣。

勤運動利代謝

運動可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於氣血運行,增加水分代謝。

避免潮濕環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如不要直接睡地板、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等。

飲食清淡適量

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冰品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過食,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其寒涼性質。

祛除體內濕氣,薏米紅豆粥是佳品,既能當茶喝,又能當飯吃。薏米,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在熬薏米紅豆粥時,不要加大米進去。因為大米長在水裡,含有濕氣,濕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

此外,中醫運用芳香、發汗及苦溫藥材,也是祛濕法寶。熱辣辣的薑汁發汗,最適合在淋雨之後驅散身體濕氣,預防感冒。食療防濕品還有:高粱、玉米、薏苡仁、扁豆、水芹、洋蔥冬瓜、馬齒莧、鯽魚、鮑魚、田螺等。這些祛濕食物,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濕、利水滲濕、清熱利濕、通便解毒的功效。通常祛濕湯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薺菜茅根脊骨湯等。

拔罐艾灸去濕很方便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能夠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對祛除濕邪很有療效。

責任編輯: 陳茉莉  來源:中醫中藥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11/120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