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了嗎?隔壁老王肝癌住院了。」李大媽剛買完菜,在回家路上迫不及待將小道消息分享給陳大爺。
「我和他認識幾十年了,他一直嗜酒如命,現在果然喝出問題了。」
「老陳你不也很喜歡喝酒嗎?」
「那不同,我只是每頓小酌一杯,沒事的。」
俗話說「小酒怡情,大酒傷身」,不少人都跟陳大爺一樣,認為小酌一杯並不會傷身,只要不是嗜酒如命的酒鬼,就不會喝出問題,事實真的如此嗎?
小酒也會傷身
針對這兩種看法,韓國一項978萬人的研究結果表示,在心臟健康方面,經常規律性少量喝酒其實比酗酒危害還大,更易增加房顫風險。
該項研究發現,每周每天都喝酒的人與每周只喝一次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出成屋顫,從而導致潛在的疾病發作。需要注意的是,研究指出,酗酒的習慣與房顫之間並沒有明顯的聯繫。這也就意味著,規律性的喝小酒可能比偶爾的酗酒更危險。
研究團隊的崔博士表示,每周吸入的酒精量也有一定的影響。無論年齡或性別,只要每消耗0.035盎司酒精,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增加2%。
因此,小酒並不怡情,而是可能誘發房顫的危險習慣,要想身體健康,不僅要避免酗酒,還應降低喝酒的頻率,最好「滴酒不沾」。
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因為喝酒喝出肝癌,這癌症真的是喝酒導致的嗎?
喝酒真的會致癌嗎?
歐洲八國曾對109118名男性和254870名女性進行了為期1年的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計算喝酒致癌的歸因數,這1年的時間裡,男性每日喝2杯酒,女性每日喝1杯酒,評估1年後癌症病例數。
基於歐洲八國所進行的研究,對喝酒導致的癌症發病率進行計算所得出的結果和數據證明,因為喝酒所導致的癌症占有很大的比例,如男性和女性上呼吸消化道癌的比例分別為44%、25%;男性和女性肝癌的比例分別是33%、18%等。
由此可以看出,喝酒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客觀看待研究結論
《自然》雜誌刊登了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通過動物模型發現,酒精和乙醛會對造血幹細胞造成顯著影響,又被不少人認為是喝酒致癌的鐵證之一。
不過,專家表示,我們應該客觀看待研究的結論。誠然,流行病學顯示,酒精或乙醇之間確實與癌症的發生存在一定關係,尤其是乙醇的代謝產物——乙醛是明確的致癌物,但是,癌症的發生涉及遺傳、免疫等多方面,簡單地將酒精與癌症劃等號是不合適的,而且這些研究的對象是外國人,研究結果對於國人而言僅供參考,應當客觀看待。
也就是說,我們無須談「酒」色變,說到喝酒就聯繫到癌症,但也不應無視研究結果的意義,理智對待喝酒,能不喝酒儘量不喝,如果不得不喝,一定要選好下酒菜。
不能戒酒,下酒菜要選好
喝酒時選對下酒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酒精對身體的傷害,但如果沒選好,卻會增加酒精對人體的危害。
喝酒的時候,有4種下酒菜一定不要選,分別是:醃製品、烤肉、涼粉、刺身。
首先,醃製品含有亞硝胺,在酒精的影響下,亞硝胺的溶解加速,會增加胃癌、食管癌的風險;烤肉本身屬於不健康食品,酒精會使消化道血管擴張,而烤肉里的致癌物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涼粉等物質在加工時會加入明礬,這種物質具有收斂作用,會減緩血流速度,延長酒精在血液中的停留時間;刺身中含有硫胺素酶,會破壞維生素B1的分解,如果在喝酒時吃刺身,會加重維生素B1缺乏的問題。
專家表示,喝酒時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食物,比如豬蹄、肘子等含膠原蛋白高的食物,這類食物含有一定油脂,而酒精難溶於油脂,可以減緩酒精的吸收,而且膠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在腸胃中會形成保護膜,有效保護臟器;大豆製品、肉蛋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這些食物中富含蛋氨酸和膽鹼,對肝臟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粗糧也是不錯的下酒菜,粗糧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夠減緩酒精的吸收。此外,喝酒時多吃海帶、木耳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也能減少酒精的吸收。
酒文化在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當代社會,無論是生意職場,還是社交往來,總是難免遇到一兩個酒局,如果實在推不掉,為了保護自己的身體,在喝酒的時候,一定要選對下酒菜,減少酒精對身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