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90%的大腸癌是它引起的!有腸息肉就要儘早割掉

熟悉皮西西的盆友都曉得,長期以來,我們的科普風格是非常之「淡定」嘞!比如遇到查出甲狀腺結節驚風火扯的患者,我們華西專家會說,慌啥子慌!遇到乳房長個包包遭嚇慘了的患者,我們華西專家會說,虛啥子虛!遇到腫瘤標誌物篩查數據有點高以為得癌了的患者,我們華西專家會說,又只聽半句就開怕了!

但是,當檢查發現有腸息肉時,華西專家可能不得那麼淡定了,多數情況下會喊你「要割了哦!」

遭了,這個息肉多半是癌哦,華西專家才會那麼肯定嘞喊割了噻!

NONO,不要那麼虛,腸息肉跟腸癌是兩碼事,但由於90%的大腸癌都是腸息肉引起的,所以腸息肉一定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所以今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牟一醫生將來給大家科普一下腸息肉的醫學知識,腸息肉跟癌症到底有多大關係?所有的腸息肉都要切除嗎?切了腸息肉復發又咋辦?

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腸息肉並不是一個疾病診斷,而是一個形態學的描述。

突出於腸道黏膜表面的上皮組織,統稱為腸息肉,是生活、環境、遺傳因素等多個因素綜合影響而出現的。

從位置上來說,腸息肉可以長在小腸上也會長在大腸上。其中,大多數息肉位於大腸,小腸息肉的發生率比大腸低。從數量上來說,有的人腸息肉只有1個,也有人會長几十甚至上百個。從大小來說,有的腸息肉可以小到跟芝麻一樣小,也有的跟豌豆差不多大,甚至還有像花生米、板栗那麼大的。

長了小的腸息肉,絕大部分人不會有啥子特別的感覺,最多偶爾出現肚子痛、腹脹等點把點不舒服,但經常憨吃哈脹的人可能隨時都會有這種不舒服,所以多數人不得特別在意。

只有當息肉比較大時,才可能出現拉黑便、粑粑裡帶血、大便次數增多、經常腹痛等等比較明顯的症狀。

問:醫生,莫得明顯症狀的人又咋個曉得自己有沒有腸息肉呢?

答:問得好!這個問題非常關鍵,畢竟腸道在身體裡頭,沒有明顯症狀的人只有通過腸鏡檢查才能發現是否有腸息肉。所以,我們推薦普通人群在50歲之後應該做一次腸鏡檢查,如果沒有問題則5~10年檢查一次就行。

至於以下高危人群,則強烈建議定期做腸鏡篩查:

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既往患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

本人有癌症史;

近期有排便習慣的突然改變;

符合以下任意2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糖尿病、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

問:醫生,我……痔瘡有點凶,他們都說痔瘡和息肉是兩兄弟,那痔瘡會不會引起息肉呢?

答:痔瘡和腸息肉是兩碼事。痔瘡是肛緣或者肛內一些曲張靜脈團塊,分內痔、外痔、混合痔,關於痔瘡的科普,大家可以點擊這篇文章了解→痔瘡是海椒吃多了引起的?華西專家問,想哈你在廁所耍了好久的手機!

由於痔瘡和腸息肉都有可能會引起便血,尤其接近肛門的直腸或者乙狀結腸長了大息肉時,可能出現便血。所以痔瘡患者在沒做腸鏡的情況下,出現息肉出血就可能會被漏診,甚至可能按照痔瘡出血來處理,耽誤了病情。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建議定期腸鏡的原因。

首先,腸息肉確實會癌變,其中90%的大腸癌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的。來看看這三張圖,感受一下原本一顆良性的腸息肉是咋個變成結腸癌的↓

腸息肉

早期結腸癌

結腸癌

是不是腳趾姆兒都抓緊了?不要慌,雖然腸息肉是有可能會癌變,但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而且從良性息肉到癌變一般來說還有很長的時間。

問:醫生,哪些腸息肉會癌變,哪些不得癌變呢?

答:那這就要提到息肉的兩種類型了——非腫瘤性息肉和腫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這些類型的息肉通常不會癌變。

▪腫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管狀絨毛狀腺瘤、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傳統型鋸齒狀腺瘤等,屬於癌前病變,都有癌變的可能。

雖說腸息肉不一定會癌變,但基本上只要發現腸息肉,醫生一般都會讓你割了,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1、在腸鏡檢查發現息肉後,光靠看是無法100%肯定這些息肉是非腫瘤性還是腫瘤性的,會不會有癌變的風險,所以需要切下來進行病理檢查才能最終確認。

2、一般來說,小於0.5cm的增生性息肉可以隨訪觀察。為什麼讓你觀察而不是不管它呢?因為雖然增生性息肉是屬於非腫瘤性息肉,但它並不是100%安全的,既然都發現了它的存在,那就看是選擇立馬割了,還是等它長大些再擇期割了而已。

3、對於容易癌變的腫瘤性腸息肉,雖然有研究發現,從息肉出現到癌變要5~10年甚至更長,但不要搞忘了,早期這個息肉長在身體裡是沒得啥子感覺的,一般情況下等檢查出來有息肉的時候,都搞不清楚它到底呆在體內多久了,不割得光光生生的你睡得戳啊?!

腸息肉如何割?

不要聽到割息肉就覺得要動個大手術了,目前絕大部分的息肉都可以在腸鏡下切除,就跟做個腸鏡的感覺沒得區別,只有息肉特別大或者有特殊情況時,才會考慮外科手術。

問:「那醫生,反正都是在做腸鏡,如果在做腸鏡時發現有息肉,可不可以直接就割了呢?」

答:這個要根據息肉大小、部位及患者術前查血指標等,由醫生決定治療方案。

息肉切除後有沒有後續治療?

息肉切除術後一般來說不需要特殊的後續治療,除非是息肉已經癌變,醫生會根據情況追加外科手術做進一步處理。

注意了,雖然在腸鏡下切除息肉不算大手術,但術後短時間內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哈!

問:「醫生,我喜歡吃火鍋串串那些,做了息肉手術後,是不是暫時都不能吃了哇?」

答:建議切除術後以清淡飲食為主,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息肉切除後多久複查一次?

這個要根據息肉的數目、大小、性質,還有要看患者是不是高危人群來決定。

普通情況下,術後1~3年需複查腸鏡。特殊情況如息肉很大或者病理檢查後考慮息肉是上皮內瘤變、早期結腸癌,那複查間隔時間就需要提前。具體的聽醫生的招呼就行。

如果復發又長該怎麼辦?

腸息肉這個鬼東西確實有時候不咋個聽話,有的人就是容易割了又長,但為了避免它癌變,醫生喊你割的還是要割,又長了又再割嘛。

雖然多數人在發現自己身體裡長了個息肉、包包時都巴不得幾哈割了,但還是有那麼些人在醫生架勢喊他割的情況下,還半信半疑、扭扭捏捏、一抹多想不開,簡直嘔死個人!

誤區1:吃藥可以讓腸息肉消掉

從盤古開天闢地到現在為止,沒有哪一種藥物可以把已經長出來的腸息肉消掉。大家記到,腸息肉跟長痘痘還不一樣,不是今天冒兩顆出來,過幾天就蔫了的那種,對付腸息肉有且只有一種辦法——割!

誤區2:切除腸息肉後,聽說吃藥可以預防腸息肉,就不消再做腸鏡定期複查了

研究出一種藥物或者方法來預防腸息肉的出現,這是我們全世界醫學人士正在為之努力的事情,但遺憾的是,雖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也沒有找到一種藥物或者方法能夠預防腸息肉。

所以,對於有腸息肉的人來說,想要保證你的息肉復發了能及時被發現,且儘早被切除,那也有且只有一個辦法——聽醫生的話定期做腸鏡複查。

誤區3:做基因檢測、腫瘤標誌物篩查等檢查,看身體內有沒有可能會癌變的息肉,再決定切不切

不管是高大上嘞基因檢測,還是很多醫院都有的腫瘤標誌物篩查,甚至是做一回好幾大千元甚至上萬的PET-CT,這些檢查手段都無法發現你的腸子裡面有沒的息肉。

記到,目前有且只有一個發現結直腸息肉的金標準辦法——腸鏡。雖然說喝洗腸液和拉稀的時候是有點焦人,但為了讓醫生把你的腸道看得更清楚,把那些死歪萬惡可能要癌變的息肉揪出來,還是值得忍一哈。

誤區4:腸鏡檢查和腸鏡下息肉切除術很傷身體,儘量少做

這裡要給大家說清楚,沒有一種檢查、手術方法是完全對身體無害的。再說了,做腸鏡檢查、腸鏡下息肉切除術是為了防止息肉癌變得嘛,你們平時說起癌症就嚇得遭不住,在這種保命的關鍵時刻,咋個又虛了喃?

另外,不管是胃鏡還是腸鏡已經開展很多年了,技術非常成熟且相對安全,尤其是無痛胃腸鏡睡一覺就完成了,即使是切除息肉也只是微創手術,術後恢復也很快的。

雖然天生、遺傳那些因素我們還沒有辦法干預,但目前研究發現腸息肉的發生跟生活方式也有比較大的關係,所以,預防腸息肉需要從下面這幾方面注意:

1、攝入高膳食纖維;

2、戒菸,戒酒;

3、控制體重,尤其是腹型肥胖的人;

4、堅持合理的體育鍛鍊;

「醫生,閉到眼睛都曉得你說的都是這些,簡直莫得創意!」

你們還是太年輕啊,我的話還沒說完得嘛!預防腸息肉、腸癌的發生,還需要注意一點——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意思就是說,過年隨時擺上飯桌的香腸臘肉、板鴨,都!要!少!捻!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搜狐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13/155676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