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別讓「假」癌前病變嚇壞自己!有的甚至都不用治

所有的疾病都最好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尤其是癌症這一難題,我們更是希望把它扼殺在搖籃里。癌前病變,顧名思義,是癌症的「先鋒」。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把「癌前病變」定義為:涉及細胞的異常病變,使癌症的風險增加[1]。

首先我們要明確,癌前病變不是癌症;其次,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一定會發展成癌症。「異常的」、「不典型的」增生才是癌前病變(例如持續感染特定類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可能導致浸潤性宮頸癌)[2],大部分常見的增生都是良性的,不需要太過緊張。

總之,癌前病變不是癌,「假」的癌前病變發展為癌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有的甚至都不需要治療,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假」的癌前病變。

01

無症狀的甲狀腺結節

隨著影像學檢查水平升高,甲狀腺結節往往因常規體檢頸部超聲而發現,部分直徑較大的結節可在頸部觸及。很多人都擔心會不會發展為癌症,跟據美國的流行病學統計,甲狀腺結節中有4%-6.5%發展為甲狀腺癌[3]。

在治療上,根據2012年我國《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推薦,所有甲狀腺結節的患者都應檢查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TSH)無症狀的甲狀腺結節無須手術等治療,建議每隔6-12個月定期複查頸部超聲和甲狀腺功能[4]。對於惡變機率很小的結節,如果做了手術,反而會面臨麻醉、出血和感染的風險,手術後更可能出現甲狀腺、甲狀旁腺等內分泌紊亂,頸部瘢痕等長期問題。

一項對我國浙江省18000餘名居民的調查顯示,甲狀腺結節的發病與工作壓力大、生氣頻率高、有甲狀腺疾病患病史、碘攝入過多或過少有關[5]。因此,為了減少甲狀腺結節的發生或發展,我們應該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適量攝入含碘的食物

02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

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即淺表性胃炎。隨著無痛胃鏡的普及,消化系統的疾病發病率逐漸升高。2011年,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統計我國10個城市近9000例慢性胃炎患者,慢性非萎縮性胃炎最為常見(59.3%)。多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病情較穩定,特別是不伴有Hp(幽門螺旋桿菌)持續感染者[6]。較為少見的萎縮性胃炎,尤其是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上皮內瘤變者是發生胃癌的危險因素[7]。

大多數的慢性胃炎沒有不適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對症服藥(促動力藥、消化酶製劑)即可;若有反酸燒心等症狀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Hp感染,需要進一步治療。對於Hp感染應該積極治療,根除Hp可使慢性炎症程度減輕,防止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進一步發展;可使部分患者的萎縮得到逆轉[8]。

相比於治療,改變飲食習慣的意義更大。目前國內外一致認為,發生胃癌的不良飲食習慣包括:攝入過多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吸菸、長期飲酒、缺乏新鮮蔬菜與水果以及所含的必要營養素、經常食用霉變、醃製、燻烤和油炸食物等快餐食物、攝入過多食鹽等[9]。因此我們應該戒菸限酒;清淡飲食;少吃醃製、燻烤、油炸食物;多吃新鮮蔬果

03

單純性肝囊腫

單純性肝囊腫可能是先天性的肝內囊性病變,囊腫內含液體,可為單發性或多發性。肝囊腫生長緩慢,多無明顯症狀,僅在體檢時被偶然發現。少數巨大的肝囊腫可能對周邊組織壓迫而產生症狀,當產生症狀時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目前國內外專家均認為,單純性肝囊腫即使手術治療,也存在一定的復發概率。因此,對於沒有症狀的肝囊腫,即使囊腫大、直徑達到10 cm甚至以上者,也無須治療,定期複查即可[10]。

肝癌為實質性的病變,其危險因素有乙型肝炎、C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食物中含有黃麴黴素、亞硝酸鹽,長期嗜酒等,與單純性肝囊腫並不相關。

04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發育和退化過程失常導致的一種良性乳腺疾病[11]。國內外研究一致認為,乳腺增生是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的,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

我國《乳腺增生症診治專家共識》明確指出,乳腺增生並無手術的必要,藥物治療也不能起到根治的作用。只有活檢證實為非典型增生時其發生乳腺癌的危險性才會增加,但約有80%的非典型增生病人終生都不會發展成為乳腺癌[12]。當出現非典型增生時,需要根據醫生建議進一步檢查。

由於乳腺增生受內分泌的影響,改善生活方式對於緩解乳房脹痛的效果更佳。現代女性普遍工作、生活壓力較大,我們應規律作息、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運動,避免其發生和進展。

05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多指子宮平滑肌瘤。根據國內多個大樣本的統計顯示,我國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高於10%,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

子宮肌瘤治療以手術為主,目前專家的觀點為無症狀的子宮肌瘤不論大小可以臨床觀察,而有症狀的不論大小需要手術[13]。子宮肌瘤一般都是良性的,而子宮平滑肌肉瘤則更加兇險,需要及時治療,且存在復發的風險。

子宮肌瘤的發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確,與細胞突變和性激素水平相關,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要保持規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要注意經期、孕期的個人衛生,避免使用緊急避孕藥,儘量避免流產

06

宮頸糜爛

相比於宮頸糜爛這個看起來就很可怕的詞,更專業的說法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可能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

不伴宮頸感染的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不需要治療。目前比較認可的觀點是,無論有無症狀,每1~2年要進行一次宮頸防癌檢查;定期的細胞學篩查有助於早期發現宮頸癌[14]。

宮頸癌前病變好發部位是移行帶內的化生上皮,而不是「糜爛」處的柱狀上皮,「宮頸糜爛」與宮頸癌不存在必然聯繫。然而目前有專家認為,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風險,而其中高危型主要包括 HPV16及18、31、45,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亞型[15]。故相比「宮頸糜爛」,我們更應警惕的是HPV感染

總之,定期的體檢無疑是最有意義的,但不用為這些「假癌前病變」擔心,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正確認識疾病,才能更好的擁抱健康。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腫瘤資訊美中嘉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03/156389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