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廣西一工地上,7名工人突然中毒!醫生:就是因為晚餐吃了這道菜

3月17日晚,崇左龍州縣人民醫院急診科陸續接診7名疑似食物中毒患者,經過診療救治,7名患者轉危為安,全部治癒出院。經過初步判斷是由於誤食野薯引起的食物中毒。

吃了挖出來的野薯7名工人出現頭暈、乏力、反胃等症狀

當晚20點,一名民工被送到龍州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該患者告訴醫生是晚餐食用了薯類食品導致出現嘴唇發麻、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並稱還有6人也出現了同樣的狀況,正在陸續送來。

據醫務人員問診後初步了解,在武德鄉一處工地上,民工們當天進行開路作業,挖掘機挖出來一些與馬鈴薯長相相似的野薯,在晚餐時民工食用這些野薯後不久,有7個人陸續出現頭暈、乏力、反胃等症狀,並陸續趕往醫院就醫。急診科醫務人員根據患者描述,初步診斷為疑似食物中毒。

確診為野薯中毒洗胃、打點滴治療後,患者全部治癒出院

龍州縣疾控中心衛生科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到急診科,分別對中毒患者展開流行病學調查。經過仔細的詢問,並進行進一步流行病學調查及採集相關樣品,初步判斷是由於誤食野薯引起的食物中毒。

根據中毒症狀的輕重不同,醫護人員動員民工採取洗胃治療方式,兩個情況較為嚴重的民工接受洗胃治療後,症狀明顯好轉,其他5名症狀較輕的民工也分別給予了打點滴解毒治療。當晚,7名患者已全部治癒出院。

提醒

當萬物復甦的春季遇上「回南天」

雨量增多,植物生長迅速,

蘑菇、斷腸草等有毒菌類出頭

植物中毒事件高發

此外還有各種細菌大量繁殖

在此提醒廣大群眾:

不採摘、不買賣、不進食不熟悉的野蘑菇、

野菜、野果和不明薯類,

警惕誤食毒蘑菇、有毒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警惕進食配方不明的自泡酒引起的食物中毒!

為預防食物中毒發生

這份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請收好!

0

1

警惕毒蘑菇中毒

春季正是菌類生長的季節,而在野生蘑菇中,有毒蘑菇遠遠多於無毒蘑菇。很多毒蘑菇和食用菇外形相似,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很容易誤食引起中毒。

致命鵝膏,俗名「白毒傘」,該種2000年3月初次被科學界認識是因為這個「劇毒殺手」導致9名誤食者全部中毒死亡,為了警示後人,我國真菌屆大咖——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楊祝良教授和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輝教授共同將該種定名為「致命鵝膏」。

由於該種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自從被發現以來,在我國至少製造了30餘起慘案,導致100餘人中毒,其中超過60人死亡,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蘑界」頭號毒王!目前研究發現,致命鵝膏分布於我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

致命鵝膏生長的時間為每年2月下旬至5月中旬,發生在「回南天」後,並伴隨「回南天」到來的時間差異有所變化

致命鵝膏生長在闊葉樹林地上,周身雪白,偶爾菌蓋表面中央部位為淺黃褐色。最大的特徵就是「頭上帶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靴(菌托)」。

提醒

不要隨意採摘野生蘑菇。如誤食毒蘑菇,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或出現煩躁、盜汗、意識障礙等精神症狀,要馬上進行催吐,初步催吐後,還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

0

2

警惕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食品種類

當前季節中,穀類發酵製品(如濕河粉、米粉、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糍粑、醋涼粉等)、質銀耳和木耳、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等三類食品,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即導致食物中毒。

提醒

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籤,注意感官和保存期限,貯存要注意保存條件和時間。在選購河粉、米粉(線)尤其是散裝稱重的濕河粉、米粉(線)時,要確認產品生產日期、保存期限,濕河粉、米粉(線)須當天食用完;

在選購木耳、銀耳或其他穀類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時,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選購有生產許可的正規產品,並注意產品標籤上的生產日期、保存期限和儲存條件。

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單位食堂在購進上述食品時,還應進一步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溯,並儲存在陰涼、通風乾燥處。

自製穀類發酵食品、泡發木耳或銀耳和穀類發酵製品貯存不當或貯存時間過長,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熱烹製無法消除毒素,食用後仍可引起食物中毒。一般應在穀類發酵製品購買、木耳或銀耳泡發當天食用完。不要採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0

3

切勿食用河魨魚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曾發布《關於河魨毒素中毒的風險解析》,其中明確指出河魨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魨毒素。

河魨毒素的毒性超強,毒性是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這種毒素廣泛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除常見的河魨外,還有蠑螈、蟾蜍、多棘槭海星、雲斑裸頰蝦虎魚、花紋愛潔蟹等

河魨在生殖季節時的毒性尤其強,且雌性毒性大於雄性。雖然部分河魨的肌肉中不含有河魨毒素,但河魨死後在內臟中的毒素可滲入肌肉,食用後仍可能導致中毒。而且河魨毒素的理化性質比較穩定,100℃加熱5小時或每天日光暴曬8小時,經20天後仍不能被完全破壞

所以,常見的鹽醃、日曬和一般的烹調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河魨毒素。大家還是不能抱有僥倖心理!

提醒君

@市民不要抱有僥倖心理,切勿自行加工食用河魨魚。

@餐飲單位禁止經營養殖河魨活魚和未經加工的河魨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魨。

消費者若發現餐飲單位有以上違法行為,請及時撥打12345進行舉報。

0

4

野生野菜莫要采

大地回暖,各種野菜生機勃勃競相長出。野菜,是指可以作為蔬菜或用來充飢的野生植物的統稱。廣泛生長於自然環境中。與栽培蔬菜相比,含有更加豐富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植物次生代謝產物。

許多野菜本身就是藥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見下圖)等。也有些野菜與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誤采誤食中毒,嚴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對不熟悉的野菜,公眾不要採摘,避免誤食有毒野菜

提醒

消費者如需購買野菜,應到正規超市或菜市場選購新鮮野菜,並保留購物憑證。為避免儲存不當變質,野菜最好現買現吃,不要長時間存放。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種,可涼拌、炒、蒸、煮,還可以做餡、做湯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淨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經過浸泡、水焯等去毒處理,在炒熟煮(蒸)透後才可食用。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930老友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324/1572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