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莊子:一個人一旦領悟了這五句天機,必能苦盡甘來,大器晚成!

連自己都不愛的人,怎麼懂得愛別人

夫道不欲雜,雜則多,多則擾,擾則憂,憂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莊子

翻譯:道不欲雜,雜則繁多,繁多就亂,亂了就會引起禍患,引起禍患就不可救治。古代至德之人,先求自己站得住,然後去扶持別人。

解讀:孔子說:「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要靠自己能卓然自立通達,才有能力去扶助別人自立、通達,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如何有能力保佑信眾呢?

很多人捨本逐末,不修自家的道場,而去修社會的道場,不能修身體,如何能齊家?不能齊家,如何能治國、平天下?君子務本,愛人從自愛開始。

保持清明之心,才能不會迷失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

翻譯:顏回說:「請問什麼是心齋呢?」仲尼說:「你專一心志,不要用耳朵去聽,要用心去聽,不要用心去聽,要用氣去聽。

耳朵只能聽沒有意義的聲音,心只能領會一般的符號、現象,氣才是空虛而能容納一切萬物。大道是存在於虛空的境界中,所以說,虛就是心齋。」

解讀:耳朵是視聽覺的媒介,耳朵的功能,止於聽覺,沒有反省選擇的能力,心才有綜合、分析、判斷的作用。可是耳朵所聽,心之所想,都是有限的,只有用氣去聽,才能接納無限。

大道存在於虛空的境界中,只有用虛空的心境,才能把握對大道的觀照。心齋是心的齋戒,心齋是指人受到物象和情慾的牽引時,如何才能夠保持心靈的清明,才能不會迷失,不會誤入歧途。

心安,才是活著的最好狀態

自事其心者,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

翻譯:從事內心修養的人,不管什麼哀樂都不改變自己的心境;知道事情總有無可奈何的時候,而能安於天命,這是德性修養的極點。

解讀:做人求其心安而已,任何事情都有正負兩個方面,順了姑意,逆了嫂意,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滿意,結果可能每個人都不滿意。

所以,做任何事要勇於向自己負責,堅持做對的事,堅持把對的事做更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自古而然。面對無可奈何的事,我們只能逆來順受,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相處之道,貴在保持一顆和善誠懇的心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莊子

翻譯:表面上不如去遷就他們,內心則最好保持和順。

解讀:一種米養百種人,社會上的人,行行色色,有好有壞,有正有邪,我們既然無法脫離人群,與人相處之道,貴在保持一顆和善誠懇的心,對於不同思想信仰,不同生活習慣的人,要學習尊重和諒解。

君子和而不同,與人和善相處而不同流合污。少一個敵人,多兩個朋友;少一個朋友,多兩個敵人。談得來的朋友,多談兩句,談不來的朋友,少談兩句,君子和為貴。

人貴自知,方得富貴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莊子

翻譯:你沒有看見那螳螂嗎?奮力舉起它的臂膀來阻擋車輪,卻不知道它的力量不能勝任,這是由於它把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了。

解讀:人貴自知,要了解自己的斤兩,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自己的機會和困境,才不會像不自量力的螳螂,想用自己的臂膀阻擋車輪。

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其志可嘉,其行不可取。我們不必低估自己的能力,但也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我們應該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國學經典智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031/1666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