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全球地緣政治大變,中國第一經濟大市將易主?

而此時,北京還是只靠一座首都機場苦苦支撐。無論是跑道還是航廈利用率,北京首都機場都是實打實超負荷運轉。

不管是旅客吞吐量,還是貨郵吞吐量,上海都吊打北京。

2019年大興機場橫空出世,故事開始有了改變。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一次性建設的占地規模最大、跑道最多的超級工程,無不顯示著北京的雄心。

第一,北京奪回了「國門」的地位。

由於2020年民航數據受疫情干擾太大,我們選取2019年數據進行對比。2019年北京所有機場旅客吞吐量為1.08億,低於上海兩場1.21億。

由於大興機場當年實際運行98天。如果按照全年計算,常態化營運後實際客流或為1167萬。這樣一來,北京兩機場當年吞吐量約為1.11億,與上海兩個機場差距縮小到1000萬。考慮到大興機場採用分季度轉場方式,開航初期運力尚未充分釋放。未來隨著全部轉場結束,北京兩場的運力將得到充分釋放,極有可能超過上海。

圖源:平安證券

旅客的增加,將推動北京的商務交往更加頻繁,與海內外城市聯繫更加緊密。這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可估量。

第二,有利於北京臨空產業的大發展。

在規劃中,北京在大興機場周邊布置了文化展示、國際交往、商業服務與辦公、電子商務與綜合保稅、國際會展,科技研發。

圖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規劃

虹橋經驗在前,北京極有希望複製上海的成功,通過機場的臨空經濟,撬動整個商貿領域的大發展。

按照虹橋開放樞紐的最新規劃,到2025年,這裡將聚集500家總部企業,超過4.5億交通客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60%以上。

圖源:上海虹橋開放樞紐規劃

既然上海能通過機場這個支點撬動整個片區的方方面面,為什麼北京不行?

6

一直以來,北京上海作為中國最頂級的兩座城市,各有特色:

有媒體就總結,北京是本土總部資源最多,上海是跨國公司實力最強。

作為萬里長江的出海口,上海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眾多跨國公司來到中國 大陸的第一站,都會選擇上海。

截至去年11月19日,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763家,數量遠高於北京。不久前發布的《2021年胡潤在中國的外資及港澳台企業百強》榜單也印證了這一點,上海有60家企業上榜,而北京只有32家。

作為大國首都,北京集聚了國內最多的資源。今年世界500強的城市榜單,北京擁有其中60家,連續第9年雄踞全球第一,並且超過東京、紐約之和。

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總部經濟國際高峰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總部企業數量3961家,超過半數的央企總部在北京。

未來在構建內循環為主的新經濟格局下,兩種路徑對城市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

過去,中國在外資的拉動下逐步走向世界工廠,成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那時候,本土企業實力並不強勁,像2003年,中國只有11家500強企業。

而跨國公司、港澳台資簡直是降維打擊,它們的投入,對於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相當顯著,這也是上海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經濟第一城的原因之一。

未來隨著大國崛起,中國本土企業會越發壯大,外資對於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會減弱,對內資的依賴會越來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說,北京似乎比上海更有優勢。

圖源:經濟網

2010-2014年,北京的GDP平均增速為8.26%,高於上海同期的8.2%。但自從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之後,北京的增速就略微弱於上海了。

數據顯示,2015年—2020年,北京平均增速為5.7%,低於上海同期5.9%。

隨著未來北京悄悄努力,補齊各種經濟短板,不排除以後北京取得較高的經濟增速,從而擠下上海拔得頭籌。

這不,今年前三季度北京經濟增速為10.7%,反超上海0.9個百分點,這裡頭既有疫情下北京大力生產疫苗、醫療製造業暴漲的因素,也離不開北京在金融、工業等全方位反擊的因素。

若北京真的上位成功,上千年的歷史就將被改寫了。

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125/167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