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管理情緒的三把鑰匙

拿回情緒的自主權,做自己的擺渡人。

網上有個提問:「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是什麼?」

有個回答獲贊上萬:「學會駕馭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一味受它驅使。」

沒有誰的生活不煩惱,太過情緒化的人生,是對身心的極大消耗。

隨著年齡和閱歷一起增長的,還應該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心情不好時,與其死磕到底,不如學會轉彎。

事不順時,讀書;氣不平時,運動;心不靜時,冥想。

愛自己,從學會管理情緒開始。

01

事不順時,讀書

作家蔡瀾每年過年前都會開放一陣微博評論,回答網友提問。

有人抱怨說自己近來事事不順,覺得人生簡直暗無天日,問他該如何排解。

蔡老聞言,只回了兩個字:讀書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異常難熬的時光:被人誤解、遭受背叛、壓力大到爆炸……

你可能苦惱,可能無助,可能在無數個夜晚情緒崩潰。

書不是藥,但藥在讀書的過程中。

一本好書,能在痛苦時給你撫慰,絕望時給你光亮。

有個年輕人,畢業後換了六七份工作,始終不如意。

他乾脆辭了職,每天窩在狹小的出租屋裡,靠寫稿維持生活。

收入本來就少,再加上對方惡意拖欠,他經常過得很窘迫。

那兩年,高昂的房租、養家的壓力、對未來的迷茫,一同朝他襲來。

他每天都在焦慮和痛苦中醒來,頭髮大把地掉,整個人陷入了情緒的低谷。

後來,朋友給他推薦了一本書《與神對話》。

花了幾個通宵讀完後,他感覺內心的焦慮仿佛被治癒了。

連那些困擾已久的懷才不遇、自怨自艾、憤世嫉俗等負面情緒,也突然消失了。

他開始重新振作起來,每天認真寫作、翻譯,還在友人建議下做起了出版。

這個人,就是知名翻譯家李繼宏。

人生難免有疾風驟雨時,閱讀,是自愈,也是自渡。

它沒法讓誰的人生一路綠燈,但卻能讓人從容地去面對生活的諸多不順。

白岩松抑鬱最嚴重的那段時間,是《道德經》一次次拯救了他;

樊登被房貸和工作壓得喘不過氣時,曾一遍遍地翻閱《論語》;

《哈姆雷特》裡那句「生存還是毀滅」,是許淵沖老先生幾十年來的精神支柱。

書,是排解情緒的通道,也是治癒內心的良方。

一個好的故事,會讓你暫時忘卻外界的痛苦。

一句撫慰的話,常常就能讓你重新蓄滿力量。

那些你讀過的書,看過的故事,得出的思考,會擺渡你,塑造你。

讓你心沉靜,腦清醒。

縱使被生活拖入泥沼,也有一寸一寸拉自己上來的精神力量。

02

氣不平時,運動

1965年,加州大學曾開展過一項名為「阿拉米達研究」的項目。

研究人員跟蹤隨訪8000名年輕人長達26年,調查其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關係。

結果顯示:長期保持運動習慣的人,罹患抑鬱的風險遠低於普通人。

每周鍛鍊兩到三次的人,與那些不怎麼鍛鍊的人相比,會更少有憤怒、壓力感、憤世嫉俗、懷疑一切的心態。

運動,是負面情緒的頭號克星。

曾有網友分享過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幾年前,她剛離婚不久,又趕上公司職位調整,自己被一個新人占了先。

再加上家裡還在搞裝修,到處烏煙瘴氣,生活簡直一團糟。

她每天心裡都憋著一腔怒火,不知道該往哪發泄。

時間久了,吃不好,也睡不著,整個人憔悴了一大圈。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她去看了心理醫生。

醫生沒有給她開藥,而是建議她買根跳繩,感覺煩了就去跳一會兒。

剛開始她很不情願,但每次跳下來,隨著汗水的流淌,人也莫名放鬆了。

後來每回碰到煩心事,她就開始跳繩,先是每回300,後來加到了500。

一段時間後,她驚訝地發現自己生氣少了,心態也變好了許多。

生活中,人人都有被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折磨得苦不堪言的時候。

運動,往往自帶修復內心的力量。

就像有句話說的:

「運動的過程中,雖然沒人跟你講話,你卻在跟世界交流。

聽腳下在沙沙作響,看天空在翻江倒海,感受風穿過你的身邊。

也許,困擾你很久的事情,都在大汗淋漓後得以釋然。」

難過時,就去跑跑步、跳跳繩。

汗水沖刷了身體,也掃除了精神上的所有鬱悶。

生氣了,就去打打沙包和羽毛球。

快節奏的鍛鍊消耗了能量,也趕走了心裡憤怒的小人。

運動時產生的多巴胺和內啡肽,是世界上最好的解憂藥。

一場大汗淋漓下來,你會發現,煩惱早就被拋在了天邊。

03

心不靜時,冥想

你是不是常會有這樣的感受?

待在人聲嘈雜的地方,會突然感覺思考停滯、呼吸困難;

工作壓力一大,人就猛地煩躁起來,面色潮紅;

明明有急事要做,可就是靜不下來,沒法專注。

很長一陣子,學者張萌都處於這種狀態,工作低效,睡眠也受到嚴重影響。

為了自救,她開始積極尋找各種調節方式。

最後,幫她從瀕臨崩潰的狀態里走出來的,是冥想

早上醒來,她會先打坐10分鐘,讓大腦快速清醒;

工作累了,就抽5分鐘做個短暫冥想;

心浮氣躁時,乾脆就停下來閉上眼,等待情緒重回正軌。

她發現,當自己徹底放空時,外界的紛擾似乎都被屏蔽了。

冥想結束後,壞心情一掃而空,之前棘手的事也變得簡單起來。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眼前的事,而是自己的情緒。

專注大師安迪曾提出過一個思考方式:第三者視角

簡單來說,把你當成張三,把你碰到的問題也當成張三的。

換種角度和心態,很多困難往往迎刃而解。

這種思考的關鍵前提就是完全放空,而冥想則能讓人很快達到這種狀態。

它還能提高大腦左前額葉皮質的活躍度,給我們帶來愉悅感。

它並非什麼高僧入定式的艱苦修行,而是日常就能用來調節情緒的便於執行的好方法。

比如,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專注自己的一呼一吸,然後慢慢放鬆,這就是呼吸式冥想

比如,找個物品,比如書,杯子,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上面,別的一概不想,這是目不轉睛式冥想

比如,打開一段輕音樂,把自己想成一條魚、一朵花,這叫引導式冥想

現代人的生活里,焦慮、壓力、浮躁成了常態。

冥想就是教我們去除雜念,讓心休憩。

內心若是秩序井然,即便風波四起,也能從容以對。

成年人的世界,到處都是大寫加粗的不容易。

很多時候外界的困難並不可怕,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

氣從暴躁生,百病憂中起。

管理情緒,就是最好的養生。

整理好心情,才有精力面對世事刁難。

養成好心態,生活才會對你溫柔以待。

任何時候,能真正治癒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1209/168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