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吃肉與吃素 哪個更容易患癌?

一項12月22日發表於《自然》的研究,對世界各地動物園內數萬隻動物進行了分析,發現肉食性哺乳動物比只吃素的哺乳動物更容易死於癌症

匈牙利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10148隻動物園動物(涵蓋了191種哺乳動物)的屍檢記錄,以確定它們死於癌症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肉食性哺乳動物比很少或從不吃肉的哺乳動物更容易死於癌症。其中,偶蹄目哺乳動物是最不易患癌症的。

該目主要由食草動物,如羚羊、綿羊和牛等組成。

鬃尾袋鼬是最易患癌的物種之一。

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小型肉食性有袋類動物。在研究人員開展的研究中,該物種28份屍檢記錄中有16份記錄的死亡原因是癌症。

相比之下,196隻印度黑羚(原產於印度的食草動物)和213隻巴塔哥尼亞豚鼠(一種大型食草嚙齒類動物)的屍檢記錄顯示,其死亡時均未患有癌症。

上述發現挑戰了一種普遍的觀點,即壽命長的大型動物最有可能患癌症,因為它們可能有更多的細胞發生突變,而且有更長的時間可供突變發生。

這項新研究提示,飲食可能對患癌風險有著很大的影響。

當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以證實圈養哺乳動物的這一現象,是否也存在於野生種群之中。

研究人員表示,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生肉中含有病毒,攝入後有致癌的風險。

例如,一些圈養獅子患的癌與其食用的牛身上的乳頭狀瘤病毒有關。

研究團隊成員、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的Beata Ujvari補充道,肉食性動物更易患癌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食肉動物更易受污染物的影響,因為越往食物鏈上游,動物體內的污染物就越集中。

此外,肉食性動物的飲食中脂肪含量高、纖維含量低,導致其腸道細菌的多樣性低於植食性動物,這些與人類癌症風險因素具有相似性。

Ujvari指出,肉食性哺乳動物更易患癌,並不一定意味著吃肉的人也更容易患癌,「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而且不傾向於吃生肉。但是,一些人體研究已經將肉類消費與患癌風險的增加聯繫起來」。

目前,研究人員還不清楚為什麼偶蹄目對癌症具有異常的抵抗力,但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有助於保護人類免受癌症侵襲。

在Ujvari看來,偶蹄目低脂、富含纖維的植物飲食可能是導致它們不易患癌的一個因素。

它們也可能已經進化出天然的抗癌能力,以補償其體形過大帶來的額外患癌風險。

「了解它們如何對抗癌症可能有助於人類開發癌症治療方法。」Vincze說。

(圖片來源pixabay)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科普中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101/169028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