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99%的血栓無徵兆!提醒:手腳若出現這3個異樣,別不當回事

24歲的小薇,是一名辦公室文員。平日裡沒什麼愛好,不上班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窩在自己出租的小窩裡,手捧零食,看偶像劇。尤其是周末,一躺就是一天。

這周末,小薇像往常一樣窩在床上追劇。期間,起來上廁所的時候,感覺左側半邊身體有些發麻,但小薇只覺得可能是自己躺久了,一會就沒事了,所以也沒太在意。

可一兩小時過去了,發麻的感覺不僅加重了,還感覺頭暈目眩,這讓小薇有點害怕,趕緊撥打了120,之後便逐漸失去了意識。

而小薇的這一正確舉措,救了她自己一命。原來她被查出是腦血栓,當時的情況十分兇險,幸虧她在失去意識前及時求助,最終搶救及時,在死亡手裡搶回了一條命。

事後,小薇十分後怕,但也不解:為什麼自己這麼年輕,怎麼還會得腦血栓呢?

一、99%的血栓無徵兆

首先,需要強調一點,血栓並不是老年病,即便是年輕人,也一樣不能倖免。

而何為血栓呢?簡單來說,就是附著在血管壁上的「血塊」,如若脫落,可堵塞相關臟器的血管通道,使局部缺乏血液供應,出現壞死,嚴重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而讓人頭疼的是,99%的血栓可神不知鬼不覺的突然發生,很容易讓人措手不及。

血栓一般可分動脈血栓和靜脈血栓,前者更為多見,如心梗、腦梗都屬於這一種,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特點。而靜脈血栓由於較少見,所以很多人不了解,其實它的兇險性不低於動脈血栓。

靜脈血栓的可怕之處在於發病時,基本沒有任何症狀,部分患者可出現發紅、腫脹、結節、痙攣性疼痛等不適,但常被忽視。

而嚴重的可出現深靜脈炎,患者可面臨截肢的艱難選擇,如血栓堵塞肺動脈,還會導致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

可見,血栓的危害性有多大。所以,對於血栓,大家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做好防患。

二、腦血栓多半是「吃」出來的

脫落的血栓如若堵在腦部血管,便是腦血栓,這種情況一旦出現,致殘率是很高的,不少患者可出現失語、偏癱、視物不清等後遺症,嚴重的直接致死。

所以,對於腦血栓,提前設防是關鍵。而它的發生與「吃」脫不了關係。

1、高鹽飲食

長期保持高鈉飲食,對心血管健康極其不利。據了解,超過9.5%的心血管代謝死亡、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壓心臟病死亡等等,都與攝入過量的鹽有關。

2、高糖飲食

長期保持這種飲食習慣,可使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一直處於較高的狀態,同時又降低脂蛋白水平,使血液變得粘稠,對血管健康也是很不好的。

3、油炸食品

長期攝入薯條、油條、炸雞腿等油炸食物,可導致脂質堆積,堵塞血管,也易出現血栓。

而開頭提及的小薇,就是因長期久坐不動,又愛喝奶茶、吃甜品以及薯片等不良飲食習慣,「吃」出了腦血栓。如果你不想成為下一個,就儘量遠離這些食物。

三、血栓的到來是有跡可循的,這些細節別忽略了

血栓的症狀難以發現,但一旦發生血栓,手腳是會發出輕微的「信號」,此時千萬別忽視了。

1、單側手臂或腿部腫脹

當出現靜脈血栓時,血液不能正常回流到心臟,就會導致液體擴散到腿部等組織,使其腫脹。所以如果發覺一側手臂或腿部,與另一側明顯不一樣大,尤其是膝蓋以下部位,也要小心深靜脈血栓。

2、單側手臂或腿部脹痛

主要因血栓引發的炎症引起,隨病情發展,痛感越加明顯,部分患者還可出現抽筋、抽痛等情況。

3、手臂或腿部發紅

當血液回流到心臟的量減少,靜脈壓則會相對升高,使體液滲透到其他組織中,導致手臂或腿部出現發紅、發熱等炎症表現。

另外,血栓早期還可能會出現突發暈、頭疼、口眼歪斜或流口水、偏側肢體無力、說話不利索、視物模糊、愛犯困或者哈欠連連、嗆咳、吞咽困難等情況。

建議高血壓、糖尿病、有過血栓病史、吸菸、久坐、久站等高危人群平時要加以注意,發現異常,及時就醫尋求幫助。

四、遠離血栓,牢記「三字訣」

血栓的發生,多是有原因的,比如久坐、喝水少、攝入過多油脂等,所以平時如能規避這些危險因素,就可以離血栓遠遠的。

1、多運動

長時間保持坐位不動,可導致膝部血液流動變慢,提升血栓的發病風險,所以建議大家多運動,尤其是辦公一族,坐1個小時就應該起來活動。

平時也要積極鍛鍊,進行游泳、健步走都有氧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預防血栓。

2、多喝水

體內如果缺水,血液也會變得很粘稠,繼而增加血栓的形成,所以平時要多喝水,尤其是早晨4-8點時,血液黏度最高,此時建議可以來杯溫白開水。

3、抬抬腳(「踝泵練習」)

長期堅持這個動作,可幫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降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具體方法為:

一是跖屈,平躺於床上,儘量放鬆身心,吸氣,再緩緩的儘可能的朝著自己面部的方向勾起腳尖,保持5~10秒,然後呼氣,再慢慢歸位;

二是背伸,方法一樣,只是腳尖的方向有所改變,變成儘可能使腳尖朝下。這兩項可以連續做,中間無需停頓。

總結:血栓一旦發生,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高危人群平時要注意預防,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診治,爭取將危害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205/17048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