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酵母致癌是真是假?常吃麵食的人,身體會怎麼樣?告訴你答案

小林的妹夫是北方人,前段時間帶著妹妹來小林家做客,有一天,突然想吃大饅頭蘸醬菜,因為小林一家都住在南方,所以,吃得比較少,也不會自己做,妹夫表示自己做就行,就問家裡有沒有酵母。

此時,小林的婆婆聽到了,說不能放酵母,酵母吃多了會致癌的。聽到這話,小林突然想到怪不得近期都不見婆婆做麵食了,以前隔段時間就會做點韭菜盒子或者水餃、饅頭啥的,原來是這個原因。

妹夫聽到卻不以為然,認為他們作為北方人經常吃麵食,吃酵母的次數必然很多,也沒見有人因此患癌,就回了句婆婆:不礙事的。婆婆聽了也沒說啥,但可以看出,她還是在意的,認為酵母用多了是致癌的,只是年輕人沒當回事而已。

酵母真的致癌嗎?麵食不能吃了?

酵母致癌的說法,源自於酵母在高溫下,會在美拉德反應之下產生有害物質,主要是麵粉中的糖和蛋白質發生了變化,但事實上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酵母在高溫下是難以存活下來的,也就不存在高溫作用下,酵母讓麵粉中的糖和蛋白質發生轉變。

可是,不管是做麵包還是做其它麵食,溫度都是超過60℃的,甚至可達到200℃,在這樣的溫度之下,作為微生物的酵母,是不會存活下來的,致癌這一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酵母的作用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讓麵包蓬鬆起來,使得麵包或麵食的口感變得更加鬆軟可口,酵母是有益的微生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很快的進行繁殖,繁殖之後澱粉就得到了分解,變成葡萄糖和麥芽糖,在繼續發酵過程中,還會產生二氧化碳,不要擔心,對身體不會產生危害,只是為了讓面蓬鬆,還會讓面多出很多的透氣孔,面的筋道也就會比較

既然,酵母不致癌,且在做麵食或麵包上,還有如此多的作用,當然是可以吃了。不過,對於部分人群,在吃麵食時,還是要有所節制的,再愛吃也不要貪吃,比如糖尿病人群、肥胖人群

那麼,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卻愛吃米飯,是啥原因?

氣候有別

南方和北方的氣候,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北方大多比較乾旱,雨水比較少,這種情況下,就適合種植小麥、玉米、高粱,而這些種植物都適合做麵食,逐漸的也就形成北方人多吃麵食的習慣。

南方氣候以溫熱為主雨水相比北方要多很多,且冬季也沒有那麼的冰冷,不太容易結冰,不像北方一到冬天,冰結的很厚,根本無法種植水稻,南方就可以種植稻米,稻米產量多,自然是吃米較多了。

營養及熱量存在差異

籠統來講,麵食和米飯的營養和熱量,其實相差的不算大,大多數人食用的都屬於精製麵食和米,熱量和碳水也就是差不多的,營養的話,同樣都含有蛋白質、脂肪、微量元素、維生素B1以及煙酸,當然也會有一些營養素,米飯中沒有,而麵食中有。或者麵食中沒有,米飯中卻有。

較大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麵食中的胺基酸、維生素B1和蛋白質的含量會更高一點,不過,米飯的熱量卻低於麵食,兩者都有相應的利弊,南北方人也會有自己的選擇。

研究發現,中國低質量碳水攝入普遍過多,與糖尿病發病關係密切。

所謂的低質量碳水,說的大多指的是精製的米和面,裡面含有的物質容易影響到人體代謝,還會導致過多的碳水轉化成脂肪,也就容易引發肥胖,從而增加糖尿病的患病機率。

《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中國糖尿病患病人群中,北方地區患病率是最高的,然後就是西南、東北、南方、中部、東部和西北地區,由此可以發現,北方和南方都是糖尿病患病率較高的地區,而他們不是喜歡吃麵食就是喜歡吃米飯,低質量碳水攝入會比較多。

而低質量碳水的攝入量與糖尿病的關係,在另一項研究中,是有明顯體現的。這項研究被發表在《Metabolism》上,研究由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秦先輝主導的,研究團隊主要收集了16260個人數據,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3歲,數據是以調查問卷方式進行採集,每2-4年採集一次。

平均9年的隨訪當中,發現參與者攝入的低碳水化合物占碳水化合物82%,經過對比分析圖來看,低質量碳水的攝入量與糖尿病存在的關係是呈現U型,簡單來說,就是攝入量達到中等時,新發糖尿病風險是最低的,而攝入量過少或過高,風險都會有所增加

從此項研究可以發現,低質量碳水過多過少都不合理,想要保證碳水攝入量合理,主食種類應該多一點,而不是單一的攝入精製主食,需要粗糧細糧搭配著吃,或者增加雜豆、薯類、全穀物的攝入。

你偏愛哪種主食?米飯還是麵食?嚴格來說,不建議偏愛某一類主食,應該合理搭配才對,會更加有益健康,不過,最終選擇全在自己,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民福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07/177225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