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在中國985畢業後,在街道辦工作是什麼體驗

下沉的碩博精英,扎堆入編街道辦。

1.下沉的名校生

2019年8月,某個凌晨一點的深夜,深圳市龍崗區泰雅園小區,溫瀅從夢中驚醒,心臟撲通跳個不停,這種心悸的感覺讓她想到新聞里年輕人猝死的新聞,她捂住胸口,打開手機,撥打了120。

醫生做了全身檢查後告訴她,這是年輕人比較勞累引起的心跳加速而已,沒必要太緊張。

但溫瀅被嚇住了。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因為心悸半夜醒來,在投行實習了三個多月的她,總要忙到晚上十一點才下班,「從早忙到晚,真的感覺特別累,也很焦慮轉正的事。」

溫瀅本碩畢業於湖北省一所985高校,一路在知名的投行與券商實習,在她畢業前的規劃里,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做白領是理所應當的。但兩次深夜心悸,以及家裡人頻頻催她」返鄉「,讓她做了一個決定:放棄眼前可能轉正的投行工作,回家做街道辦的公務員。

一年前的六月,家裡人給她發來了一則選聘公告,作為高學歷人才,她完全符合公告要求,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回到家鄉,在浙江省某地級市的體制內工作。

在應屆生身份下,想要進入體制內,選聘和選調是更省力的選擇,每年,一些地方單位會針對某些高校點對點地選拔人才,省略掉筆試環節,給予豐厚的補貼待遇,直接將名校精英網羅囊中。

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通過了面試,在選崗階段,認識的領導說,「年輕幹部先去基層工作兩年會更好」,她便聽取建議,選擇了街道辦事處。

2019年秋天,入職後,溫瀅主要分管黨建板塊,每天的工作就是寫宣傳稿。「剛進去挺困難的。」金融專業出身的溫瀅要靠自己去摸索寫文件的套路和技巧。好在這份職業符合她預期的穩定,工資待遇也尚可,一年能拿到十幾萬。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除了選調選聘這樣的特殊渠道,要想進入體制內,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公務員和事業編考試。畢業於某211高校的蕭蕭就是通過事業編考試,上岸西南地區某城市街道辦的。

蕭蕭備考的2018年,這個崗位的報錄比是300:1,而今年,根據中公的數據,在她工作的省份,街道辦事處最高報錄比達到了1423:3。

工作四年後,蕭蕭發現基層單位人才溢出效應越來越明顯了,「現在區縣一級,985碩士這樣的可以直接引進,只用面試,走綠色人才通道就可以進來。現在單位里那種211的,好的學校的本科生都不稀缺了。」

人才下沉,精英返鄉,類似的情況早已在全國掀起風浪。

今年4月,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的一份有關引進優秀畢業生的公示名單引發熱議,入圍人員均來自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校,碩博比例高達95.8%。為了吸引人才進入,遂昌縣給出的待遇是:「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高考第一分數段錄取的全日制本科生可享受45萬元政策獎勵;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萬元政策獎勵。」除了薪資待遇外,相關文件還提到,1年試用期滿考核合格的,根據工作需要「中層幹部選任程序聘用為單位中層正職或中層副職職務」。

浙江大學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曾就畢業生基層就業數據進行分析,在論文《我國「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基層就業現狀、趨勢及改善路徑研究——基於對Z大學2009-2019年研究生基層就業數據的分析》裡提到,隨著國家、學校各級基層就業導向性政策不斷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研究生願意選擇到基層去。

而街道辦這樣的單位,因為有地方的人才激勵,穩定帶編,也開始成為名校畢業生們的選擇,今年4月,北京大學博士考上街道辦的消息就引起過激烈討論。

「這幫人是全中國最聰明的一幫人,都考街道辦了,說明什麼?」有網友在相關報導下評論。

2.「返鄉」最優解

2014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又在國外讀了碩士的李冉來到上海某街道工作,在當時,政府部門還未像今天這樣給予進入基層工作的人才以優厚的待遇。「只是參照副主任科員的待遇,沒有其他特殊的補貼。」

對於體制內工作,李冉早有自己的觀察,在本科入學的2008年,「當時經濟在高速發展的最高速,公務員還是普遍不被看好的就業去向,最主流的就業去向是去大外企。」

但在他碩士畢業時,就業行情已經發生了變化,「同學們找工作最看重的是錢途、前途、性價比。要麼錢給的很多,要麼很有上升空間,要麼事少穩定。選擇去做選調生的同學,大都也奔著單位級別帶來的上升空間、經濟發達地區機關的較高收入、工作城市帶來的豐富生活、離家近帶來的歸屬感、不能隨便開除帶來的穩定感。」

據清華大學發布的《清華大學2021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清華大學2021屆簽三方就業畢業生總數為3669人,其中去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人合計占比為69.9%。也就是說,近七成清華畢業生進了體制內。

在今天,有一個「鐵飯碗」意味著職業生涯的穩定性與安全感。選擇街道辦,正是這群高智商年輕人審時度勢的判斷。除了較為豐厚待遇和穩定的性質以外,她們的下沉理由里,家庭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在一線城市壓力增大的今天,返鄉,正在成為年輕墮胎動的大趨勢。

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87.9%的受訪青年考慮過返鄉就業,家鄉發展迅速、與城市差距縮小和大城市生活壓力大是受訪青年返鄉就業的主要原因。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2018年發布的論文《大學生基層就業的趨勢分析:2003—2017》顯示,在選擇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中有80%以上的學生家庭所在地位於縣城、鄉鎮和農村。縣城、鄉鎮和農村的畢業生返鄉就業在現在以及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是高校畢業生選擇基層就業的主要人群。

溫瀅就是被父母持續「勸返」回家的。在父母眼裡,家鄉的體制內工作穩定、舒適,而且能夠常伴身側,是最好的職業選擇,在畢業前,為了讓她回家,父母跟她爆發了多次爭吵,「我要租房子,她們生活費也不給我了,我只能借住在朋友那。」

雖然人在外面讀書,溫瀅卻一認為自己「從小就屬於被推著走」,所以父母的決定,她沒有力量也沒有決心反抗。直到兩次半夜因心臟悸動驚醒,溫瀅內心的天平逐漸倒向了體制內工作,「當時的想法是,體制內應該會很清閒吧,工作也很輕鬆。」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碩士畢業於山西省某大學的林才在山西某市街道辦工作了兩年,當初,他也是因為家庭原因留在了本地,他是獨生子,畢業那年正逢家中變故,必須要留下來處理問題,「我認為做任何事情,不能光考慮自己一個人,父母包括你之後的生活也得考慮。」

2020年,備考事業編考試時,他給了自己半年的時間,「如果考不上就去找別的工作了。」在林才看來,在本地找普通公司的工作,碩士學歷並沒有太大優勢,隨便找一個工作,再高的學歷也只能拿不到四千的工資,想要走賺錢的路徑,只能去拿身體拼的銷售崗位。相較之下,體制內的工作,工資不僅和普通公司持平,還更有穩定性,也有充分的保障,已經是最優的選擇了。

曾經北漂過的蕭蕭也認識到了這一點,在大城市,崗位多,人才可以得到合適的分配,但在小城市,「再高的學歷,沒有那麼大的市場來容納你。」人才湧入三四線城市,崗位供需的不匹配,讓體制內工作成為了名校碩博生們的擇業最優解。

除了機會受限以外,專業限制也成了高學歷人才們報考街道辦這樣基層單位的重要原因。

林才的專業是草學,畢業後無路可走,「要麼只能去繼續讀博,再教這個專業,要麼就去園林綠化公司,但是我畢業時候那公司它不招人了。」沒有了對口就業的機會,他只能另謀出路,而不限專業,工作內容專業化要求較低的街道辦就成了他的唯一選擇。

在街道辦,林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做經濟統計,「但街道辦的工作就是很雜,什麼工作都會涉及。」林才來到街道辦後,幾乎沒有感到這份工作有什麼難度,因為並沒有限制專業,所以很多情況下「你只要用心,去了解這個東西,你就能去做這份工作。」

在山西的基層單位,林才一年能拿到近8萬的工資,跟北上廣的高薪不能比,但在本地有房的他認為「一個人生活還是可以的。」林才認為,單位交的社保和公積金比例也很高,這些隱性的福利待遇也足夠讓自己在當地能夠自給自足,並且作為碩士研究生,他每個月還能得到額外的房租補貼,物質生活方面的壓力很小。

3.落差

但街道辦工作,並不像這些高學歷人才們一開始想像得那麼輕鬆和自在。

溫瀅快工作了三年,仍然覺得自己「還未完全適應」街道辦工作。

她所在的崗位常常加班,本以為的955工作變成了周末無休,和金融專業的同學們收入差距已經大了好幾倍,在單位,周圍的同事都是比較年長的前輩,生活中也沒有朋友,原先在一線城市的樂趣減去了一大半。

工作的忙碌,社交圈的窄化讓溫瀅逐漸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以前實習的時候,確實很辛苦,當時想著在體制內輕鬆一點也不錯。但事實證明,你回來了開始後悔了,再想跳出體制,好像又需要更大的勇氣了。」

溫瀅還感受到了在小地方才有的婚戀困境。每周見面,溫瀅的父母都會苦口婆心地勸她相親找對象,「30歲了就找不到了啊,每次都是這幾句話車軲轆來迴轉。」但她卻很清醒,像她這樣的高學歷體制內女青年,在圈子狹窄的小地方,要想找到合適的男生真的太難了,「想邁出一步都找不到對象」,她想找一個清清爽爽的男生,但一眼望去,身邊能夠接觸到的男生要麼已經有了家庭,要麼有著自己無法接受的「油膩感」,所以她常常拿工作忙搪塞掉相親的安排。

在街道辦民政科工作的李冉則見識到了人間生活的百態,「真實的世界和書本里的世界、網絡里的世界、想像中的世界完全不一樣。」在他與群眾打交道的三年間,見識到太多在原有圈層里無法接觸的人:有因為覺得房價猛漲自己虧了,便拖著九十多歲老母親要幾十年前的拆遷款的;有違法吸食違禁藥物破產,吸光了低保,抱著煤氣罐來要錢的;有把每個月退休金幾乎全部捐出只留最低生活費的;還有公益組織幫小區家長三點半後看娃的。

在李冉看來,街道辦工作最特別的一點就是直面居民,作為政府的派出機關,可以了解到最真實的基層社會。但正是這一點,會給基層工作者帶來與群眾的溝通問題,要面向各種性格脾氣的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這群「會做題」的年輕人在「處理人際事務」的問題上就沒那麼得心應手了。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除了做好對外工作以外,「向內管理」也是一門重要的功課。

作為年輕人,工作了四年的蕭蕭感覺到了單位給新人的壓力。「編內人員偏老齡化,所以很多責任會壓在年輕人的身上,但是作為一個很年輕的人,你要去如果要去管理一群年紀比你大,這是很困難的。」街道辦工作嚴格遵循著體制內的工作秩序,蕭蕭這樣的年輕人才,更需要對有資歷的前輩態度恭敬,對領導的指示遵從,但如果有在扁平化管理公司工作過的經驗,偶爾也會對這樣的關係鏈條感到疲憊。

工作了兩年的林才也遇到一樣的境況,「當我們10個研究生進去之後,能基本上接管80%以上的工作,這就是原來20個人幹的工作,我們現在10個人就能把這20個人幹的工作干到80%。」

林才認為,街道辦這樣的基層單位,引進高學歷人才是基於提高基層辦事效率的考量。同樣的情況下,年輕人的學習能力和接受速度比前輩更快一點,「他們肯定更有活力更有幹勁,但要論為人處事方面的經驗,肯定也是比不上前輩的。」

但「有幹勁,會幹活」並不意味著能夠掌控話語權。

「很多工作,也不是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還是得聽領導安排。」林才提到,在具體工作中,都要按照流程照章辦事,「我們得把一個事情跟上級部門報告,但你說我們本身也能處理這個問題,但處理之後我們就是不合規,到時候群眾再把你舉報了,你這就是有問題的。」

「其實很多人抱著一腔熱血進了體制內,都被現實打的面目全非。」林才感慨道,基層的工作充滿著雞毛蒜皮的瑣碎和環環相扣的嚴密規則,在龐雜文件和上下溝通的雙重磨礪下,一些抱著理想來的年輕人可能會受到打擊。

在一個專門面向考公人群的論壇,一位在街道辦工作和鄉鎮崗位搖擺的用戶提問:「街道辦是一個怎樣的選擇」。

「沒前途,也沒錢途,還累得要死。」有人回答。

4.高學歷人才能在基層發揮什麼作用?

街道辦和街道辦之間也有區別。

在北上廣等發達地區,高學歷人才能夠在街道辦拿到戶口和不錯的待遇,甚至有不錯的職級,稱得上「未來可期」,在部分類似於遂昌縣這樣花大力氣大手筆引進人才的小城鎮,他們也能在當地獲得比普通公務員更優越的資源和更為順暢的晉升之路。

但在大多數三四線城市,天價薪酬和坦蕩仕途對於進入街道辦的高學歷人才們來說,只能是一個虛無的泡影。

蕭蕭有一個同事,為了在街道辦考編上岸,在備考過程中花了4萬報班補習,但正式入職後發現,到手只有兩千塊錢。做疫情值守工作,要值24小時的班,她和蕭蕭感慨道,這份工作的強度和工資不匹配,「有一些不划算。」而蕭蕭另一位退伍回來無法適應工作的同事則直接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理由辭職了。

林才對自己的職業規劃並不局限於街道辦,他也打算在服務期滿後,試著考考遴選,爭取從「事業編」轉成正兒八經的「公務員」,去更上一級的單位。(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比較複雜,公務員、事業編制人員和編外人員三種身份都有。)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街道辦工作也像一座體制內的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也想進來。

根據中公教育2021年浙江省公務員報考數據顯示,在此前招聘清北畢業生引起爭議的杭州餘杭區,有4125人報名了南苑街道辦事處,這個崗位沒有應屆生、優秀社區幹部、退伍士兵及學歷和專業限制,是當年浙江省考職位競爭比最大的崗位。

沒有專業限制,辦公點在城區,還能享受鄉鎮的生活補貼,是絕大多數人選擇街道辦工作的理由。高學歷人才進入街道辦,也還有晉升的考量,一位考公培訓從業者就曾在社交平台上提到,「市級以上的單位直接招錄的名額越來越少,大多是從基層遴選公務員的形式來充實幹部隊伍。」對於有學歷的優秀人才來說,從街道辦這樣的基層做起,也是助益前途的一種選擇,在基層的鍛鍊,也更能夠讓這群未來的幹部熟悉民生,了解民情。

但高學歷人才真的能在基層發揮作用嗎?

有媒體在2020年對餘杭區街道辦做過回訪,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碩士已升任街道團工委副書記,她在疫情期間發動校友資源,為社區免費引進「疫情防控機器人」,提升了防控抗疫效率。

這些高學歷人才為基層帶來的資源和創新是顯而易見的。

網絡圖片,圖源IC photo

「當一個人的學歷越高的時候,他整體的素質會更高,然後這個人在工作中,肯定是會逐步去影響周邊的一些人或事,或者是工作的環境。」在山西某街道辦工作了兩年的林才,對街道辦引來高學歷人才持樂觀的態度,他認為,街道辦工作者素質的提升,會影響到整個部門的辦事風格,在具體的工作中,能夠完善系統和體制的建設。

但實際工作中,新人們發揮的作用也會有局限。

「在北京上海,有一些街道辦,平台更大,給年輕人發揮的空間也是很大的,他們能有機會去做出一些改變。但在我有限的角度看,在我們這種小城市的街道辦,主要處理的還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發揮有限,甚至可能還是會浪費掉你原有的學歷。」溫瀅在街道辦的工作幹得很好,年底排名靠前,但她始終認為自己沒有獲得成就感,「那種我成長了多少,或者說我干成了一件事的感覺基本是沒有的。」

但她也承認,只要有想法和幹勁,仍然會給基層工作帶來一些創新和改變。溫瀅聊到她的直系領導,「他的想法很多,他會努力地去做一些趣味性的事情。比如有領導過來採風參觀,他會設計一些打卡地圖,到一個地方蓋一個章。包括也會給我們社區包裝成文創產品,分發給大家,很用心地做海報。」

但在高學歷的名聲之下,個體的初心和能力才是發揮基層影響力的關鍵因素。

「如果一個人是土生土長,出身於鄉土的一個人,這裡是他的家鄉,他就是一心為民,我覺得他不管是碩士還是本科,他可能都會用心做得更好。但一個人他是來自城市,他來到基層有自己的私心,那不管他是什麼學歷,可能他做事情的導向都不會很好。」蕭蕭說。

蕭蕭覺得,出身名校說明這個人能夠更快地吸取知識,適應環境,但學歷的標籤、高考成績或者考試分數並不代表著一個人的治理能力有多強。「也許真正能帶來改變的,並不是985、211名校生的這個名頭,重要的,還是這個人他的本質是什麼樣的。」

註: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為化名)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後浪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25/178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