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心跳太快,消耗人體「心跳總額」?一套心內科醫生的降速法

人的心臟一生約跳動25億~30億次,即使人們處於休息狀態,心臟也在盡職盡責地工作。

心跳的頻率和節律反映著身體的健康狀態,正常情況下,心臟就像鐘錶一樣有節律的跳動著,一旦它超過了正常的節奏,可能會影響壽命。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心跳超速會給身體帶來哪些變化,並教你穩住心跳。

受訪專家

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石偉斌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侯曉峰

心跳超速可能影響壽命

心臟的跳動是由起搏和傳導系統的最高司令部竇房結髮動的,稱為竇性心律。通常清醒、安靜狀態下,嬰兒每分鐘心臟跳動120~140次,幼兒90~100次,學齡期兒童80~90次,成年人70~80次。

靜息狀態下心率高低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60~100次/分鐘被視為在正常範圍內。

心率超過100次/分鐘就算「超速」了,醫學上稱為心動過速。

大於100次/分鐘,為竇性心動過速;

超過150次/分鐘可能存在室上性心動過速、房顫、房撲等,患者常伴有心跳節律不規整。

心跳太快,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影響?

要想長壽,最好把靜息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靜息心率大於80次,壽命就可能縮短。可以理解為,心跳太快,是在加速消耗人體一生的「心跳總額」。

若心臟長期處於高速運轉狀態,就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收縮與舒張,會造成心肌供氧減少,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心肌缺血;還會增加心肌耗氧,導致心臟擴大、心衰。

雖然通常認為心率慢有利健康長壽,但這個慢也有限度,如果每分鐘低於60次就算心動過緩了。嚴重的心跳過慢(低於45次/分鐘)容易造成血液流速減慢,全身器官供血供氧變差,患者會出現頭暈、乏力、胸悶、氣短等不良反應,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除以上情況外,心率還可能發生節律不規整,即心律不齊,常會伴有心慌、氣短、胸悶、晚上睡不安穩等情況。這是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重要表現,可能進一步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房顫等。

什麼在悄悄影響心跳?

心率與年齡、運動、精神、飲食、心情等因素有關,運動和情緒激動時心率加快,休息和睡眠時減慢。

心動過速的原因可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因素

體位改變、體力活動、焦慮、激動、飲酒、吸菸時都可能發生,通常無需特殊處理。

病理性因素

既包括全身疾病,如發熱、貧血、缺氧、感染、甲亢,也包括心臟血管疾病,如心衰、高血壓、心肌炎、急性心梗等器質性心臟病

生理性因素導致的心動過速,若合併器質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也可能引發心絞痛、心梗、腦血管意外等嚴重事件。

此外,人體脫水、失眠疲倦、長期服用某些藥物(類固醇、減肥藥,以及含咖啡因、阿托品、促甲狀腺激素、心臟類的抗凝血劑等藥物),也有可能出現心跳過快問題。

心內科專家的減速方法

心跳偏快者,應首先了解有無心臟病、貧血、甲亢或其他慢性基礎疾病。

排除病理性因素,心率不超過100次/分鐘,一般不需要治療,可通過運動、調整生活方式等方法讓心跳減速。

堅持規律運動

定期進行強度適宜的鍛鍊,會使心功能得到鍛鍊。有研究發現,堅持至少3個月以上的運動,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鐘。

建議每周運動3~5次,每次20~60分鐘,不包括熱身和結束後的整理運動。推薦的慢跑、快步走、游泳、打羽毛球、太極拳等。

鍛鍊時要注意監測心率,一般而言,運動時的心率比靜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較合適。國際上通行的公式:運動心率=170-年齡;體弱且年紀較大的人,運動心率=(170-年齡)×0.9。

保持合適體重

肥胖會使心臟負擔加重,減重是降低心率的有效手段之一。

體質指數(BMI)是評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國,通常認為BMI超過24為超重,BMI超過28為肥胖。

避免消極情緒

生氣、過度的壓力和焦慮會造成心率加快,生活中心態儘量保持平和,平時可以通過聽音樂、靜心冥想等方式逐漸恢復平靜。

改掉不良習慣

熬夜、吸菸、飲酒、睡眠不足等,均可使靜息心率加快。少喝濃茶,特別是不要在睡前喝;還應定時大便,保持排便順暢。

服藥前諮詢醫生

某些藥物會升高心率,如感冒藥、哮喘吸入劑和某些抗抑鬱藥。服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心動過速等副作用。

如果糾正上述因素後心跳仍然偏快,並且患者有心慌等不適,就要去看專科醫生,遵醫囑服用一些減慢心率的藥物。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08/183941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