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2023,請將健康置頂

作者:

當我們無病無災時,很少人能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一旦失去了它,我們才明白所謂名利、金錢,都是身外之物,唯有健康才是人生頭等大事。

過去三年,關於健康的課題,我們都被狠狠上了一課,沒有哪個時刻,讓我們比現在更加關注健康。

其實,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情緒、心態、財務、人際等,健康不僅是一種身體狀態,還是一種生活方式。

想要過一種健康的人生,這幾個方面,你一定要讓自己做到。

最近,身邊感染病毒的人也越來越多。

面對病毒的侵襲,真正能夠與之對抗的是我們身體的健康程度。

體質好的人,感染病毒之後,沒有明顯反應,過幾天就恢復了正常;

體質差的人,並沒有那麼好過,不僅經受身體的折磨,精神也飽受摧殘。

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才想起來平時運動,保養身體,到底有多重要。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強大的免疫力,需要在平時養成自律的生活習慣。

國學大師梁漱溟先生,曾經分享自己的保持健康的經驗。

他說:「我每日必進行體育運動,必讀書寫作。」

除了讀書寫作,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梁老的秘訣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每天早上5點,他並不著急起床,而是在床上做些簡單的活動,喚醒身體的各項機能。

平時寫作之餘,他會到北海公園散步、打拳,或者沿著湖邊慢跑。

飲食有節制,碰到好吃的也不會大吃大喝,而是堅持食不過量,絕不貪杯。

這些保養身體的好習慣,也讓他收穫了一副好身體。

90歲高齡時,他還登台演講,聲音洪亮如鍾,讓底下的年輕人不得不佩服。

保持健康的身體,提升身體的素質,建立免疫力的城牆,不是靠一時興起的運動,而是靠長久的習慣。

平時常運動,不熬夜,注意節制,為健康打好牢固的基礎,關鍵時刻才有良好的體質應對疾病的侵襲。

聽過一句話,說得很有道理:

「沒有人因為保養身體傾家蕩產,卻有人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一無所有。」

千萬別等身體出問題後,才想起來要好好善待它。

做一個對自己身體負責的人,把身體養護好,比什麼都重要。

當外部的環境動盪,最先受到衝擊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人的內心。

過去三年,我們的周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接連挑戰著人們敏感的神經。

當人經常處於壓力、焦慮、內耗的狀態之下,經過累積,就會變成對內心的真實傷害。

後台收到一位名叫@壹壹的讀者故事。

壹壹是一位二胎媽媽,結婚4年,有兩個可愛的寶寶。

就在她生完二寶之後,卻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她稱自己在家的時候,什麼也不想干,經常忘記要做的事情,嚴重的失眠,並且經常流淚。

老公對她也毫無辦法,給她找了心理醫師,在醫生的引導下,她才說出了內心真實的聲音。

原來,生二寶之前,她有一間自己的小店,由於客流量驟減,為了節省成本,不得不做關店處理。

兒子出生之後,婆婆非常高興,過來幫忙帶孫子,壹壹的噩夢就此開始。

婆婆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總是指責她不會帶孩子,沒把孫子照顧好。

對於婆婆的育兒理念,壹壹也並不認同,認為那都是過時的育兒方式,她不想跟婆婆反駁,於是經常自己生悶氣。

這樣一忍就是2年,直到身體開始出現問題。

身體上每一次細微的疼痛,都是內心情緒的求救信號。

每一次負面情緒的產生,會給自己的身體留下印記。

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生悶氣的性格,不僅容易誘導抑鬱症,嚴重時還會引發癌症,這種性格的人比普通人患癌的機率高達3倍。

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首先應將自己的心情照顧好。

保持開心,保持暢快,建立情緒的保護機制,才是我們為身體最該做的保養。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蘇珊說:

當我們的智慧和內在的感受相調和,所做出的行為與價值觀一致,我們才能克服情緒,修煉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內心調整為高頻,心情變得晴朗,遇到問題自然迎刃而解,生活也會清風徐來,充滿希望。

過去三年,給我們上的最重要一課是,生而為人,要有存款。

曾經,我們都有一個財富目標,是實現財富自由;

後來,我們財富自由沒實現,也沒有剩下多少錢。

與其追求不切實際的財富自由,不如追求可以達成的財務健康。

什麼是財務健康。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時代里,你必須要有一定的存款,用來保障自己在沒有收入之後,還能夠維持6-12個月的正常生活。

有多少花多少,或寅吃卯糧的做法,都不屬於財務健康。

而這種沒有風險意識的消費模式,一旦危機來臨,生活就會變得搖搖欲墜。

自媒體人@瀟瀟曾講過一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在一家時尚公司上班,收入不錯,於是養成了隨手花錢的習慣。

跟同事一塊出去吃飯,他經常搶著買單,吃穿用度也都要最好的。

雖然日常花銷比較大,好在每月的工資尚且能夠覆蓋當月的花銷,他的生活暫時能夠維持正常運轉。

後來,由於公司的業務直線下降,老闆發不出來工資,索性直接宣布破產。

這個朋友瞬間從高收入人群變成無收入群體。

關鍵這個時期,趕上母親生病住院做手術,連2萬塊的手術費用,他都拿不出來。

他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消費習慣有多麼愚蠢。

最後,他只好出去打些零工,將平時都奢侈品賣了一些,才湊夠了母親的醫藥費和那段時間的生活費。

經歷這件事之後,他痛定思痛,好好反思了自己的消費問題。

解封之後,朋友們喊他去報復性消費,這次他終於忍住了誘惑,決定要摒除多餘的欲望,好好存錢才是硬道理。

人到中年,再也無法像年輕時,可以無憂無慮地花錢。

我們必須要扛起身上的重擔,為生活未知的風險未雨綢繆,以確保我們能夠安全度過每一次寒冬。

消費有計劃,非必要不亂花,學會精打細算。

讓自己的財務進入一個良性循環,人生才能夠承擔更多的風險。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

影響「人生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麼,結果卻讓所有人意外。

數據表明:

與母親關係親密者,一年平均多掙8.7萬美元;

跟兄弟姐妹相親相愛者,一年平均多掙5.1萬美元;

在「親密關係」得分最高的個人,平均年薪是24.3萬美元;

得分最低的31人,則平均年薪沒有超過10.2萬美元;

只要能在30歲前找到「真愛」——無論是真的愛情、友情還是親情,就能大大增加你「人生繁盛」的機率。

研究中卡米爾的人生故事,更是佐證了這一點。

35歲之前,卡米爾的人生可以用失敗來形容。

他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抽菸酗酒,消極易怒,並且是一個自殺未遂的神經症患者。

35歲那年,他因為肺結核住院14個月,在這裡,醫護人員的貼心呵護,讓他的人生感受到了久違的愛與溫暖。

他痛哭流涕,因為這是他活到35歲,第一次感受到被人關愛是什麼感覺。

這一次被愛的經歷,讓他的人生發生了巨大改變。

出院之後,從一個對生活失去希望的人,他變成了一個負責的醫生,丈夫和父親。

他的改變,也讓他贏得了家人、同事、周圍人的尊敬和愛戴,成為一個在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哈佛大學最終得出結論:

「人的幸福感,並不是來源於金錢、地位等大多數人追求的東西,而是來源於你一生擁有的溫暖的人際關係。」

愛、溫暖和良好的親密關係,也許不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直接的利益,但卻會影響一個人處事的方式。

面對同一個問題,樂觀的人和沮喪的人的處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

樂觀的人,眼裡有光芒,心中有力量,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也不願放棄;而心中裝滿烏雲的人,很多時候還沒開始,心裡就打起了退堂鼓。

兩種人生,會走向什麼樣的結果,想必每個人都有了答案。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感受愛與被愛,這樣的人才更容易收穫幸福,擁有健全快樂的人生。

健康,其實是一個複雜又完整的體系。

一個人想要保持健康的生活,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第一,擁有健康的身體;

第二,保持開心的心情;

第三,擁有健康的財務;

第四,有愛與被愛的人。

聽起來很難,但是從日常小事出發,培養健康生活的習慣,就能逐步與周遭建立良好的關係。

想要健康的身體,就需要經常自律;擁有愉悅的心情,需要凡事多想開;

想要財務健康,就需要有計劃地消費;想要擁有良好的人際,就需要多付出,常給予,不計較。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本來就有的,需要每個人努力去經營。

圖片|視覺中國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十點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231/1849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