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小伙自駕1500公里後瘸了?醫生提醒這件事

五一小長假到了

今年大家的出遊熱情達到了「頂峰」

不過假期出遊一定要注意這幾件事

小伙自駕1500公里後瘸了?

「醫生,我這膝蓋咋回事,又腫又痛,走路都瘸了。」前陣子,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之江院區骨科蔡友治的專家門診,25歲的杭州小伙小龍(化名)坐著輪椅進來,他邊捲起自己的右褲腿邊愁眉苦臉地說。

經過體檢,蔡友治發現小龍的右膝蓋紅腫明顯、活動受限,站立走路都要靠人攙扶。

「你最近有沒有突然的大量運動?」

「沒有啊,我就是和朋友一起自駕去福州玩了一圈,因為是自己開車的,所以也沒怎麼多走路,運動量和平時差不多啊。」

隨後,蔡友治為小龍完善了磁共振等一系列檢查,發現小龍膝蓋疼痛原來是痛風性關節炎發作,而且其體內尿酸很高,大大超過正常水平。

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的主要表現之一,指的是由於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導致多餘的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里,引起的炎症反應。

原來,小龍和朋友一路自駕游,在路上喝了大量的含糖、含果糖的飲料,並吃了許多滷味等動物熟食,再加上旅途中沒休息好、比較疲勞,這些都是導致體內尿酸過高的原因,從而出現了急性痛風關節炎。

如何預防痛風及痛風性關節炎

目前,痛風已成為一種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

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痛風是長期嘌呤代謝障礙、血尿酸增高引起。如果患者無臨床症狀,血中尿酸濃度高於正常值,醫學上稱為「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濃度如果達到飽和溶解度,這些物質最終形成結晶體,積存於軟組織中,最終導致身體出現炎症反應。

痛風性關節炎是由於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其多有遺傳因素,好發於40歲以上男性,多見於第一跖趾關節,也可發生於其他較大關節,尤其是踝部與足部關節。患者多在夜間突然發病,受累關節劇痛,首發關節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其次為踝、膝等。關節紅、腫、熱和壓痛,全身無力、發熱、頭痛等。飲酒、暴食、過勞、著涼、精神緊張均可成為發作誘因。晚期會出現關節僵硬畸形、運動受限,影響日常生活。

那我們如何避免痛風以至於發展成痛風性關節炎呢?

1.要管住嘴。

在日常的飲食中避免吃一些動物的內臟、骨髓、海鮮、發酵食物等,因為這些食物里含有嘌呤,嘌呤是細胞核中的一種成分,只要是含有細胞核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動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較多。

2.禁酒、少用強烈刺激的調味品或者香料。

酒精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的作用,易誘發痛風。

3.少食火鍋。

因為火鍋原料主要是動物的內臟,蝦、貝類、海鮮,若再飲啤酒,自然是火上添油,調查證明,涮一次火鍋比一頓正餐攝入嘌呤高十倍,甚至數十倍。

4.每天要大量地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少吃鹽。

每天飲水應該達到2000-3000毫升,促進尿酸的排出,食鹽量每天應該限制在2-5克以內。

5.患有痛風的病人最主要的是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因為脂肪會減少尿酸的排出,痛風並發高脂血症的患者,脂肪攝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0%-25%以內。

6.要適量運動。

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跳舞以及瑜伽等這些慢節奏的運動,不宜進行劇烈運動,痛風發作時禁止運動。

專家表示,每次在節假日之後,來就診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都會明顯增加,走路過多、大量飲酒、高糖飲食、大量吃海鮮或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過度疲勞、受冷受潮等都會誘發痛風性關節炎,所以大家在五一出遊的同時,千萬注意不要大吃大喝,尤其避免喝大量含糖飲料、油炸食物等,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夜疲勞,特別是曾有痛風發作的人群,更要注意。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搜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30/189608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