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一個喝酒時的習慣,讓胃癌風險增加56%

雖然知道喝酒傷身,但生活中一些人還是不能完全避免喝酒,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胃腸病學》雜誌的研究提醒,喝酒本身就會導致多種癌症,而空腹喝酒與胃腸道癌症風險進一步增加10%有關。

空腹喝酒胃癌風險升56%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庫的347591名參與者的數據,44%的參與者在吃飯時喝酒,36%表示要看情況,20%選擇空腹喝酒。

調整其他變量和酒精攝入量之後發現,與隨餐飲酒的人相比,空腹喝酒的人患胃腸道癌症的風險增加了10%。按照癌症亞型進一步分析,胃癌風險增加了56%,肝癌風險增加了42%,直腸癌風險增加了17%。

此前,世衛組織和世界各地衛生機構發現了相當多有力證據,證明飲酒與包括癌症在內的一系列疾病有關。

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腫瘤學》曾刊登一項研究,2020年全球大約有74萬例的新發癌症因飲酒所致。

2016年,紐西蘭奧塔戈大學的一項研究稱,在對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美國癌症研究協會等機構的數據,進行橫跨10年的分析研究後發現,酒精可引起口咽部、喉部、食道、肝臟、結腸、直腸、乳房這7個部位的癌症。

此外,也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酒精會導致皮膚癌前列腺癌胰腺癌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王東林表示,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並不會致癌,真正有「殺傷力」的是其在體內代謝的中間產物。酒精進入人體後,一小部分可隨肺部呼吸或經汗腺排出體外,絕大部分會在肝臟與乙醇脫氫酶作用下,生成乙醛,而後繼續發生反應變為乙酸,最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過程中,乙醇和乙酸對人體基本無害,乙醛最致命,它能破壞健康細胞DNA,使之發生不可逆突變,為癌變埋下隱患。

喝酒後身體發生了啥

據韓國kormedi網站,酒進入人體後,身體會發生以下變化:

最初幾分鐘

酒有特殊香味,如啤酒的小麥味、白酒的醬香味等,飲用前光聞聞氣味,大腦就能分泌多巴胺。喝上幾口後,酒精順著食道進入胃部,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穿透黏膜進入血液,直抵大腦,並從大腦向全身擴散。此時,大腦抑制功能關閉,自控力開始下降。

10分鐘後

人體開始認為酒中的酒精「有毒」,因此拒絕在體內儲存它,開啟分解模式。同時,心率逐步提升,使大腦獲得更多氧氣,導致感官敏感。

15分鐘後

胃裡生成乙醇脫氫酶來分解酒精,肝臟將其轉化為乙酸和脂肪酸。雖然酒精分解得十分緩慢,但大腦多巴胺的分泌比剛開始更活躍,開始增加對酒的渴望,會不自覺地繼續喝幾口。同時,全身血管在酒精的刺激下開始擴張,導致身體發熱、出汗。

20分鐘後

酒精的影響開始在全身顯現,出現心情變好等情感變化。

45分鐘後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峰值,大腦開始大量釋放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皮質醇等,變得更加興奮、大膽,甚至失去理智。此外,由於胃部肌肉被酒精麻痹、放鬆,大量堆積的消化液開始向食道上涌,造成胃部灼熱。

60分鐘後

由於酒有水分,尤其啤酒中水的含量較高,利尿作用明顯。因此,人在喝酒時經常想小便,漸漸出現脫水狀態,同時睡意來襲。胃部因想要擺脫酒精,一直在過量分泌胃酸,所以有人會噁心嘔吐。原本興奮的大腦在過量酒精影響下,變得遲鈍,逐漸失去了思考和運動能力。

12~24小時

體內超標的酒精還在分解,不擅長喝酒的人,分解時間更久,可能還會出現宿醉。宿醉後醒來,前一夜酒精導致的血管擴張,會引發第二天的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

此時,酒精雖被全部分解,但在人體內留下永久破壞,如心臟位置下移,導致供血受阻;堵塞胰腺,增加胰腺炎和糖尿病風險;鈣水平下降,引發骨質疏鬆;免疫力下降,更易感冒等;肝臟脂肪堆積,誘發肝硬化;大腦開始萎縮,導致記憶力下降等。

3種方法減輕酒後不適

飲酒一時爽,酒後人遭殃。當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0.08%以上時,人就會因飲酒過量產生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不適,而且這些不適可能會持續到第二天。

飲酒前吃點肉

空腹時酒精的吸收速度最快,而胃裡有食物能減緩酒精的吸收速度,肉類、魚或乳製品中的蛋白質尤其有助於減緩酒精的吸收,因為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被胃排空,進而緩解酒後不適。

多喝水

酒醉常伴隨著脫水,因此多喝水有助於減輕酒後不適。建議每喝兩杯酒精飲品至少喝一杯水。

別混喝

除乙醇外,酒中還有其他同類的化合物,比如紅酒和深色酒中的同類化合物要多於淺色酒和白葡萄酒。如果紅、白酒混合起來喝,危害更大,身體不適也會更加嚴重。

最後必須強調,酒精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攝入量」。

以上方法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黏膜,但作用很小,市場上宣傳的各種解酒藥,最多能緩解不適症狀,對減少酒精傷害也無明確療效。因此,從維護健康的角度出發,做到少喝、不喝才是關鍵。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5/199083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