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女子連吃一周臘腸後左眼失明,原因在血糖里

近日據媒體報導,湖北武漢的陳女士連吃一周的臘腸後,突然左眼看不見了。去醫院就診後,醫生發現她是糖尿病患者,左眼已進入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的增殖期,推測失明原因可能與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有關。目前,陳女士正在醫院接受治療。對此,「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武漢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高明松,他指出,糖尿病可引起多種眼部疾病,其中糖網是最常見、致盲風險最高的一種,臨近佳節親朋團聚,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飲食上多加注意。「臘肉、臘腸等腊味食品,在給味蕾帶來享受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健康風險,需要引起大家警惕。」高明松指出。

統計顯示,在糖尿病人群中糖網的患病率高達24.7%~37.5%,中國目前這類患者約4000萬~6000萬。2021年一項國內調查顯示,約有77%的人在患糖尿病後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眼部問題。

糖網早期無明顯症狀,易被患者忽視,一旦發生,往往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高明松介紹,臨床上將視網膜病變分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在非增殖期,眼內會出現微血管瘤、黃白色硬滲、棉絮狀軟性滲出,或合併有出血點,此時通過眼底檢查可以發現眼底部位的血管異常情況。增殖期主要表現為新生血管的形成,較脆的新生血管破裂,導致玻璃體出血或引起血痂,後期血痂收縮會牽拉視網膜,嚴重者會發生視網膜脫落。

嚴重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可考慮全視網膜光凝手術;若持續惡化,需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以清除玻璃體出血,使視網膜復位。早期手術成功率大於90%,大部分患者能恢復視力,控制疾病發展。因此,確診糖尿病後定期檢查眼底非常重要,尤其病程已到5年及以上的患者,一定要每年進行眼底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糖網造成不可逆損傷。

高明松指出,臘腸是一種高脂肪、高熱量、高鹽的食物,此外很多臘腸的含糖量也不低。大量高脂肪、鹽分以及糖分的攝入,使患者血糖「居高不下」,視網膜處於高糖狀態,極易傷害血管內皮細胞,加重視網膜和黃斑的缺血、缺氧情況,從而引起黃斑水腫,引起視力下降、視物扭曲等症狀。

此外,長期吃臘肉臘腸還有潛在的致癌風險。有充足的研究證據支持,臘魚臘肉中的苯並芘、亞硝酸鹽等物質對人體有致癌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也早將中式鹹魚、臘肉、香腸等列為一類致癌物。「雖說吃一兩次不會致癌,但是吃得頻繁、吃得多的人群癌症發病率更高。」高明松說。

最後,高明松提醒,對於臘肉臘腸等傳統風味食物,大家要記住「淺嘗輒止」四個字。如果特別想吃,一定要記住兩點:第一,烹調前先用溫水泡半小時,洗去浮塵和有害微生物,然後煮半小時,讓一部分鹽、脂肪、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溶於水中;第二,搭配新鮮蔬菜,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C抗氧化物質。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31/201162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