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照:中國遼寧省瀋陽市一家超市裡,一名顧客在購買食用油。(2022年10月9日)
華盛頓—
中國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室星期天(8月25日)晚對外公布針對各方高度關注的油罐車混運煤制油和食用油醜聞的調查處理結果,強調這一事件「性質極其惡劣」,「踐踏道德底線和法律紅線」,因此「必須嚴厲打擊」。
食安辦在通報中宣布,涉案的主管官員、運輸公司主管、車主以及油罐車司機都被追究責任,甚至移交警方刑事立案。而包括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在內的七家涉案企業也分別被課以最高286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各家罰款總額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約154萬美元)。
北京《新京報》七月初爆料,中國華北地區有油罐車既運送煤制油等化工產品,又運送大豆油等食用油品,而且換裝過程中不做沖洗清潔,涉案的企業包括中儲糧和匯福糧油等國企和大公司。《新京報》的報導還強調,這種旨在節省成本的操作,是罐車運輸業的公開秘密。
由於中國食安問題劣跡斑斑,中國民眾對於中國的食安形勢和政府管控食安的能力本來就沒有什麼信心,而《新京報》的調查報導一出爐,立即引起輿論譁然和民眾的強烈抗議與不滿。
在民意的強大壓力下,中國國務院食安辦7月9日宣布成立由食安辦、國家發改委、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和國家糧食和儲備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分赴河北、天津、內蒙古和陝西四地開展聯合調查。
星期天公布的調查結果稱,總共只有兩輛油罐車涉案。其中一輛罐車運輸的35.91噸被污染的食用植物油在山西省勉縣卸載,其中11噸用於飼料加工,其餘未售出,已經全部封存。另一輛涉案罐車運輸的31.86噸被污染食用植物油被運往內蒙古,其中2.48噸被封存,已銷售但未被使用的7.78噸已全部追回並封存,其他已被使用的21.6噸流向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未流向其他地區」。
食安辦的通報特別強調,聯合調查組同時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全鏈條清理排查,「從各地清查情況看,截至目前,未發現其他同類問題」。
當局的這一調查結果在中國社媒上引起強烈質疑。一篇題為「全國就2輛罐車混運食用油,被記者精準發現了?」的文章獲得廣泛傳播,但不久就被當局封殺。
食安辦在通報中指出,對涉案的七家企業給予行政處罰,其中包括食用植物油生產企業中儲糧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河北三河匯福糧油集團精煉植物油有限公司、以及涉案的物流企業、運輸公司、油品接收企業等單位。
此外,對運輸車隊和物流公司的法人代表、罐車車主做進一步查處,對構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對兩位罐車司機則刑事立案,並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通報還指出,涉事地區河北省邢台市是罐車所在地,因此市政府分管負責官員負有領導責任,相關監管部門人員也負有責任,因此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將對這些官員進行調查,追責問責。
「下一步國務院食安辦按照全面清查、舉一反三、打建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會同國家糧食和儲備局、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持續深入開戰罐車運輸食用植物油問題專項整治,嚴格落實食用植物油運輸專車專用,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處重罰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食安辦的通報說。
路透社在報導中指出,儘管中國政府過去十多年來試圖強化對食安問題的管控,但是過去一長串食安醜聞對民眾心理和對中國食安信譽的衝擊仍然揮之不去。此次罐車混運煤制油和食用油醜聞爆發後,許多中國的消費者寧可花高價購買外國產的食用油,也不敢購買中國的國產食用油。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此次揭露罐車運油醜聞的《新京報》首席記者韓福濤的個人微博帳號在事件引發社會關注和強烈反彈後顯示「註銷」,這也引起各界對他作為「吹哨人」處境的關切。
不過食安辦在星期天的通報中仍然聲稱,「歡迎來自媒體記者、人民群眾等各種方式的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