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5個壞習慣,會讓孩子的大腦越來越笨,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孩子的大腦,要到25歲左右才完全發育成熟。如果從小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則會影響大腦中神經元的發展。

5個壞習慣,會讓孩子的大腦越來越笨,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一:長期不鍛鍊

如今的孩子,可以活動的空間很小,基本就是學校和家裡兩點一線。

如果平時放假,孩子還喜歡宅在家裡不出去走走、鍛鍊身體,那他的認知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因為運動能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從而促進大腦神經元的生長和連接。神經元發育快速,那孩子的思維、記憶和認知,都能得到發展。

運動還能促使大腦中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分泌,而這些神經遞質又與專注力密切相關。

不僅如此,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的能量流動起來。平時積累的負面情緒能被釋放出去,孩子能保持身心愉悅的狀態,情緒也更穩定。

有研究表明,長期運動可以促進新的神經元生成、增加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改善大腦結構,這些都有助於提高孩子思維的敏捷度和專注度。

而長期不運動,大腦的新陳代謝緩慢,孩子思考、認知方面也會變慢,從而變「笨」。

二:睡眠不足

《我們為什麼要睡覺》一書指出,孩子的記憶力和睡眠密切相關。

因為在睡眠中,大腦中負責儲存記憶的海馬體,需要對白天一天的記憶進行清理。

那些無意識的、沒有用的海量記憶,會被清除掉。而那些重要的知識和記憶,則會被大腦搬運到長期記憶中進行儲存。

這樣,孩子第二天起來時,就會神清氣爽,又有足夠的記憶容量來記新的知識和事情。而以往的重要記憶,也被大腦儲存下來。

而且睡眠能幫孩子理清思維,白天想了一天沒想明白的事情,經過一晚上的整修後,他第二可能一拍腦門就想清楚了:「啊,原來是這樣啊!」

但如果孩子睡眠不足,白天積累的代謝廢物就會在大腦中積累,影響神經元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從而使思維變慢,也就使孩子變「笨」了。

三:不良飲食習慣

不好的飲食習慣,也可能使孩子的大腦變「笨」。

比如吃糖多,以飲料代替水,或者愛吃糖類零食,過多的高糖食物,會影響神經元連接,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不愛吃飯,以餅乾、蛋糕、油炸等高脂肪食品飽肚子,大量的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會影響大腦氧氣的供應,從而使人反應變慢。

而且不好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孩子難以攝入均衡的營養,可能導致缺乏一些必要的營養物質,時間久了,大腦發育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四:過度玩手機、看電視

電子產品中的藍光,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

尤其是睡覺前,如果孩子一直看手機、電視,那大腦中負責分泌褪黑素的部分,就誤以為天還沒黑,還不需要睡覺。

褪黑素的延遲分泌,會讓孩子遲遲睡不著,或者影響睡眠質量。而睡眠不足又影響大腦的發育和記憶力發展。

電子產品中快速、及時的刺激,會讓孩子大腦依賴這種多巴胺快樂。

一旦產生依賴,那大腦就不願意主動努力、專注。那些需要通過學習和思考得到的快樂,已經無法滿足孩子

而一離開電子產品,孩子就會焦躁、不安,沒法集中注意力、看不進書、讀題困難。

需要他思考和學習時,他就會反應變慢、轉不過彎來,大腦慢慢變「笨」。

五:缺乏社交互動

孩子需要從人際關係中學習,需要在自由玩耍中成長。

積極的人際互動,能促進大腦中神經元的連接和加強。孩子通過判斷、解讀他人的表情、意圖和情緒,來提高情感調節能力和發展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越強的孩子,一般情商都高、反應也快。

而且通過社交,孩子可以從不同的人那裡了解不同的信息,學習到新的知識、觀點和技能。這能增加大腦的認知和情感狀態。從而發展大腦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孩子在6歲以後,就會逐步從家庭走向同伴。這時候,同伴帶來的情感影響,不小於父母的影響。

同伴之間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興趣愛好,孩子遇到學習、生活上的挫折時,可以從同伴那獲得理解和支持。

這對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利,而且還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並且趕走孤獨感。這對大腦情感調節系統發育非常重要。

5個壞習慣,會讓孩子的大腦越來越笨,我們一定要幫孩子及時改正。希望你家孩子一個不占~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我的絲路花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1020/211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