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有個「內耗人」小組,裡面有五萬多人。
其中,有人因為想要的東西太多,自己卻無法滿足而痛苦;
還有人總強迫自己融入不合適的圈子,整天被社交壓得喘不過氣。
你看,人之所以內耗,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人和物消耗了我們的精力。
每個人的心靈空間有限,不斷增添負擔,難免會失衡。
所謂至繁歸於至簡。
只有一切從簡,人生才能擺脫內耗,輕裝而行。
01
物質極簡
《極簡生活》中說:
「身邊的雜物,就跟我們身上的贅肉一樣。贅肉越少,心就越輕鬆。」
對此,我頗為認同。
過去,總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就越幸福。最後才發現,你擁有的越多,內心被物品侵占得也越多。
只有扔掉了多餘的東西,物質簡化一點,你才能過上舒服的生活。
漫畫家蔡志忠,過去酷愛買車買房。
最多的時候,他名下的房產足足有十套。
但擁有的東西越多,他的內心也越痛苦。
他說,這個世界,沒有無成本的占有,你所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
後來,蔡志忠索性過起了極簡生活。
一年四季,他都只穿著白襯衫卡其褲。
飲食也非常簡單,饅頭上抹點豆腐乳便能吃得有滋有味。
不再被物質所累後,他把精力都放在了繪畫閱讀上,日子倒也樂得自在。
很多時候,人要想遠離內耗,就要給生活做減法。
讓物質的東西少一點,你心靈的空間才能多一點。
周國平說:如果一個人太看重物質的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價。
人活在這世上,難免要面對各種紛繁物質的誘惑。
仿佛你擁有的越多,生活就能過得越好。
但人的物慾永遠是填不滿的溝壑,要的太多,只會讓心越來越累。
只有物質極簡,你便會發現快樂原來很簡單,生活也能過得有滋有味。
02
情緒極簡
心理諮詢師若杉講過了病人珊的故事。
珊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清閒又高薪,但她卻總被情緒所累。
有次,她跟領導一起坐電梯,兩人問了聲好後便再沒有說話。
等下了電梯後,珊對自己的反應懊惱不已,擔心領導對她有看法。
同事約她吃飯,她以減肥為由拒絕了對方。
但事後,她才想起來同事剛送了自己圍巾,又怕落了人家面子,內心深感惶恐。
長期以來,珊就因為情緒過多,讓自己疲憊不堪。
有句話說:一個失落的靈魂能很快殺死你,遠比細菌快得多。
保護好自己的情緒,凡事看輕看淡,你才能活出最好的狀態。
媒體人嚴慌慌剛工作那會兒,寫作水平很差。
不僅寫不出爆款,還有不少讀者認為她是在自說自話。
她的情緒一度陷入崩潰之中,還常常在深夜裡痛哭。
有次,同事說要招一個新人。
嚴慌慌以為是要取代自己,內心頓時惶恐不安。
一連半個月,她的工作效率大幅度降低,下班後甚至可以焦慮到半夜。
後來才發現,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因為新人受到影響。
經過反省後,她終於意識到:阻礙自己變得更好的,都是因為情緒產生的內耗。
自此,她開始有意調節自己的情緒,把心思放在提升工作能力上。
很快,她的情緒變少了,狀態也好了不少。
沒多久,就寫出了不少爆款文章,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李筱懿曾說:情緒是虛的,給人的負擔卻是實實在在的。
人生大多數的情緒,都是無意義的內耗。
越與情緒糾纏,就越會把自己拉進深淵。
治癒內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內心的垃圾清空,戒掉無謂的情緒。
做個情緒淡人,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03
關係極簡
博主@左岸過去朋友很多,每天都邀約不斷。
特別是到了周末,別人都在家休息,他卻要忙著趕場赴約。
剛開始,他很享受這種生活,以為這是在給自己積攢人脈。
但時間久了,他漸漸開始厭倦這些複雜多變的關係。
明明工作已經很累了,卻還要應付朋友們的飯局。
為此,他常常感到內心痛苦不堪,整個人的狀態也十分頹廢。
直到有次,左岸因為工作失誤而降薪。
他這才開始反思,發現一切都源於自己的社交圈太廣。
於是,他果斷將自己的社交圈都篩選了一遍,不合適的邀約該拒絕就拒絕。
一切這才重回正軌,很快他就在工作上做出了成績,成功升職加薪。
年少時,以為朋友越多越好。
可年齡越大,就越發現:所謂的朋友遍天下,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損耗。
當你被不合適的圈子搞得疲憊不堪時,就該簡化自己的關係了。
撰稿人@儲楊有個作者朋友。
他跟人相處時,最大的特點就是:既不熱絡,也不冷淡。
儲楊想把他拉到一些作者群里,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寫作。
他卻擺擺手,拒絕了儲楊的好意。
他說,過多無用的信息,讓人內耗,被迫營業的交往,叫人心煩。
前些年的時候,他就退出了所有無用的微信群。
自那以後,他的內心才平靜下來,為自己覓得一份清靜。聽過一句話:
「人生本就是一個刪繁就簡的過程,圈子乾淨的人,生活才得安寧。」
與其在各種圈子周旋,不如卸下負累,好好整理自己的內心。
要知道,門外的繁華,從不是你的繁華。
你沒必要取悅任何人,更沒必要在糟糕的關係里消耗自己。
▽
網上有一個話題:一個人如何才能擺脫內耗,讓生活變得井然有序?
有個高贊回答說:扔掉身邊所有不合適的人和事。
人活一世,其實只有兩件事:讓身體舒服,讓靈魂自在。
說到底,生活的智慧,本就在於整理自己。
一切從簡,你離幸福就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