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神秘莫測的中醫脈診密碼!

在中醫世界裡,充斥著一些神秘莫測的東西,比如演算天人合一的五運六氣,又比如貫通四肢百骸的經絡,還比如能斷人生死的脈診。然而,脈診其實只是一個醫生的基本功,但這其中卻有諸多令人捉摸不透的玄機。今天,就帶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醫是如何以脈來斷定人之生死的。

代脈乃二十七脈之一。而以代名者,代字之定義,有替的含義,又有代償的含義,昔賢以一髒無氣,求他髒代替後續,故以名之。此與經所謂「脾脈代脾脈代:即逢三六九臘季月以緩脾脈更代換季。如三月緩,四、五月洪緩;六月緩,七、八月浮緩;九月緩,十、冬月沉緩;臘月緩,正、二月弦緩。」大異;又與緩時一止之結,數時一止之促,時時止之澀迥別。臨診之工,應細為分辨之。

蓋代脈之病因,有髒氣衰微,元氣不足者。有風證,痛證,七情驚恐,跌打損傷而氣機阻滯,不能銜接所致者。有婦人懷孕百日而見脈代者,是血氣養胎而脈氣不能接續之故,雖不作病論,但加強營養,心曠神怡為孕婦及家人所必知矣。前輩有結生代死之說,是警戒之詞,畢竟活者多,死者少,故醫者不可囿於陳見棄而不治。

夫治療之法,今人總結有以下七法,可資參考。一曰清熱燥濕;二曰補氣補血;三曰活血祛瘀;四曰祛化痰涎;五曰理氣降氣;六曰溫經暖腎;七曰養陰生津。蓋損有餘易,補不足難。如濕、瘀、痰等病邪,可以直攻硬取,然虛證則有籌謀權衡之必要。按昔賢腎代肝,肝代心,心代脾,脾代肺的規律,代而兼沉者補肝,代而兼弦者補心,代而兼洪者補脾,代而兼遲緩者補肺,代而兼毛者補腎。本髒補足,自不會求他髒替代,則百脈衝和,萬病不生矣。

【脈象】

動而中止,不能自還,止有常數。陸淵雷云:「一止之後,繼來不數,無以補償者,是為代脈,所謂不能自還也。」所謂自還,是脈歇止之後,復來連續跳動幾下之義。

【脈解】

邪氣客於血絡,髒氣衰微,氣血虧損,元氣不足,脈氣不能接續;暴驚卒恐,風證,痛證,跌打損傷,影響脈氣,以致脈氣不能銜接;妊娠期間,谷氣既少,嘔吐又劇,血氣盡養胎氣,以致脈氣不能接續,乃有是脈。

現代醫學認為此脈脈率是不規則中有規則。所謂不規則,是以脈率不齊言之;所謂規則,是以止有定數言之。常見於各類早搏呈二聯律,三聯律之疾病中。心電圖見於頻發房性早搏,頻發室性早搏,或房性並行心律,室性並行心律等形成二聯、三聯、四聯律者。

【附】瀕湖脈歌

一、體狀詩

動而中止不能還,復動因而作代看。

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

二、相類詩

數而時止名曰促,緩止須將結脈呼。

止不能回方為代,結生代死自殊途。

三、主病詩

代脈都因元氣衰,腹痛泄利下元虧。

或為吐瀉中宮病,女子懷胎三月兮。

四、預後詩

五十不止身無病,數內有止皆知定。

四十一止一髒絕,四年之後多亡命。

三十一止即三年,二十一止二年應。

十動一止一年殂,更觀形色兼形證。

兩動一止三四日,三四動止應六七。

五六一止七八朝,次第推之自無失。

遲代脈主病

1

中寒吐利

【病狀】上吐下瀉,腹痛不食,汗出肢冷,舌淡苔白,脈遲而代。

【分析】脾胃素弱,寒邪直中,中陽極虛,運化無權,升降失常,清濁相混,吐瀉作矣。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急性胃腸炎、霍亂、副霍亂等疾病。

【治法】溫補中陽。

【方藥】附子理中湯,加白芍緩急止痛,加厚朴調理氣機。

針天突、內關、足三里、中脘。

2

胸陽不振真心痛

【病狀】心陣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畏寒肢冷,或自汗出,睡臥不定,食欲不振,小便清長,大便稀薄,脈遲代兼弦。

【分析】中陽不運,胸陽不振,心脈閉阻,乃生是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冠心病

【治法】溫助心陽,宣通脈絡。

【方藥】瓜蔞薤白桂枝湯,蘇合香丸,血府逐瘀湯,瓜蔞薤白白酒湯。

針風池、大杼、肩井、心俞、肝俞、尺澤、內關。

3

心腎陽虛水濕泛濫

【病狀】心悸短氣,水腫肢冷,倚息不得臥,頭暈胸悶,口渴不飲,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遲而代。

【分析】心腎陽虛,寒濕內停,濕阻氣機,清陽不升,命門火衰,心腎同屬少陰,故心腎同虛。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心源性水腫、腎炎水腫。

【治法】強心益腎,溫陽利水。

【方藥】真武湯,大補元煎,腎氣丸。

針腎俞、大腸俞、外關、合谷、三陰交。

4

心脾兩虛氣滯血瘀

【病狀】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短神怯,面黃食少,頭暈眼花,或心痛喘息,身有微腫,舌有瘀點,脈遲而代。

【分析】心陽不足則血脈瘀滯;火不生土故中陽失運,是以心脾陽虛而夾瘀也。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心瓣膜病。

【治法】溫補心脾,理氣活血。

【方藥】歸脾湯合失笑散,苓桂術甘草湯合失笑散。

針風池、肩井、大杼、心俞、中脘。

5

心陽氣虛瘀血內阻脫證

【病狀】呼吸氣促,面色晦暗,口唇青紫,手足逆冷,心悸汗多,二便不禁,肢體癱軟,甚或昏仆,人事不省,鼻鼾息微,目合口張,脈微欲絕或遲代。

【分析】氣,源乎脾腎。出入升降,治節在乎肺。升發疏泄在乎肝。帥血貫脈同行乎心,今脾腎乏源,肺失治節,肝失條達,心陽虛不能帥血貫脈,血瘀內阻而脫證生焉。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腦栓塞、腦血栓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心衰及休克、脂肪心等疾病。

【治法】補陽益氣,活血祛瘀。

【方藥】參附湯合生脈散合桃紅四物湯。

針風池、肩井、大杼、心俞、中脘、氣海、關元、督俞、足三里。

6

氣滯血瘀真心痛

【病狀】心悸氣短,自汗以活動加重,胸部憋悶,面唇青暗,頭暈欲仆,身疲乏力,舌質紫暗,脈遲代。

【分析】情志不遂,寒濕內結,閃挫外傷,瘀血內留,心脈阻塞,乃生是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治法】活血補氣,化瘀通絡。

【方藥】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失笑散,通竅活血湯。針穴同上。

7

食滯脾濕悸證

【病狀】心悸不已,身倦乏力,噯氣吞酸,夜寐不安,受驚怵惕,多夢,脈遲而代。

【分析】飲食不節,醇酒厚味,停滯脾胃,脾失轉輸,氣機不暢,濁氣上逆,心神受擾,因發是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植物神經紊亂、神經性心悸亢進等疾病。

【治法】芳香化濁,燥濕行滯。

【方藥】溫膽湯、平胃散、藿香正氣散、枳實導滯丸。

針風池、肩井、心俞、足三里。

數代脈主病

1

陰虛心神不寧

【病狀】心悸不寧,精神緊張,情緒波動更甚,失眠多夢,心煩,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而代。

【分析】怒氣傷肝,遇事煩冗,思想無窮,而致心主不寧,神明不安;腎陰不足,水不濟火,虛火妄動,擾亂心神;或亂投辛熱,耗陰於下,助火於上,因致為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神經衰弱、心神經官能症等疾病。

【治法】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方藥】酸棗仁湯,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

針風池、大杼、心俞、三焦俞、內關、關元、足三里。

2

血虛氣少心脈不足

【病狀】心悸怔忡,喘促水腫,頭目眩暈,面色少華,夜寐不寧,脈數而代。

【分析】氣血虛少,心失所養;或脾氣虛弱,生化不足,運化無權,水濕停聚,乃有是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貧血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臟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等疾病。

【治法】益氣滋陰,補血復脈。

【方藥】復脈湯。針灸同上。

代有力脈主病

1風家

【病狀】口噤,項強,震顫,抽搐,拘攣,咬牙,齒,角弓反張,雙目上視或口眼斜,筋惕肉,頭目眩暈。

【分析】風家,即素患風證之病人。風邪,天地之間無所不入,一罅不塞,來不可御。侵犯人體,輕則為感,重則為傷,又重則為中。外風襲來,風家同氣相求,故屢傷屢發。

【治法】清熱開竅,宣郁開竅,回陽固脫,扶正祛風,補腎祛風,補虛祛風,滌痰祛風,祛風活絡,活血祛風,搜風通腑,平肝息風。

【方藥】清熱開竅用至寶,安宮。宣郁開竅,蘇合,三生。回陽固脫,參附,理中。扶正祛風,續命,罅罅:xià,縫隙也。痹。補腎祛風,地黃飲子。補虛祛風,黃芪桂枝五物,順風勻氣。宣竅滌痰,滌痰湯。祛風活絡,大小活絡丸。活血祛風,大秦艽,續命,牽正。搜風通腑,三化湯。鎮肝息風,鎮肝息風湯,羚羊鉤藤湯,黃連阿膠湯。上諸風證,臨證視兼何證,按證選方,風之方藥大端已在是矣。

2痛家

痛家,指平時常患疼痛之人。蓋痛從頭至足,從內到外,病因不同,病名各異,難以盡述,證治參諸痛門中。

3跌打損傷

重傷痛極,血脈受阻,乃有是脈,損傷何處,以法治之。

4女胎三月

總論已述,雖不為忌脈,不忘加強營養,耳不聽淫聲,目不視惡色,如此則易生易養,子女聰明過人。

代無力脈主病

1下元虧損泄利

【病狀】小腹疼痛,久利不止,或有里急後重,四肢不溫,或有腫脹,脈代無力。

【分析】久服利藥,或患久利,下元虧損,乃有是病。類似現代醫學之慢性腸炎。

【治法】補脾益真元。

【方藥】補中益氣湯送服八味丸。

2下元虧損腹痛

【病狀】腹痛喜按,時作時止,飢餓疲勞時更甚,或五更瀉,脈代無力。

【分析】素體陽虛,或寒濕傷陽,以致元陽虧損,陽氣不通,氣血被阻,而致此病。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慢性腸炎、腸結核等疾病。

【治法】培補元陽。

【方藥】附子理中湯,四神丸。

3胎元不足

【病狀】胎元不足可致胎漏,胎動,胎墮,小產,子腫,轉胎,不一而足,醫者隨證治之。

【分析】稟賦不足,或房幃過度,耗傷腎氣,遂成以上諸證。

【治法】穩固胎元。

【方藥】胎動宜胎元飲,或壽胎丸;轉胎用腎氣丸,子腫用真武湯,禁行房事。

4心腎不交心神不寧

【病狀】虛煩不寐,五心煩熱,焦躁不寧,脈代無力。

【分析】水不濟火,火不交腎,陰陽不和,乃生是證。類似現代醫學之大腦皮層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

【治法】交通心腎。

【方藥】交泰丸,二至丸加生地、麥冬、百合枸杞、首烏。

5陰陽兩虛真心痛

【病狀】胸悶心痛,夜間憋醒,心悸氣短,頭眩耳鳴,腰痠腿軟,食少倦怠,脈代無力。

【分析】氣血兩虧,血行不暢,心氣不繼,乃生是證。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心肌梗死。

【治法】調補陰陽,益氣養血。

【方藥】炙甘草湯。

左尺代脈主病

大便秘結

【病狀】大便秘結,可能引起代脈者有五,一曰老年氣衰;二曰勞傷過度;三曰失血過多;四曰脾胃素弱;五曰肝氣橫逆。

【分析】氣血虛損,氣虛不續,諸證作矣。

【治法】氣血雙補,滋陰潤燥,疏肝解郁。

【方藥】八珍湯,補中益氣湯,蘇子降氣湯,人參養榮湯,益血潤燥丸,蜜煎導法,麻仁丸,四逆散,逍遙散。

右寸代脈主病

胸痹

【病狀】胸膺部疼痛,喘息咳唾,脅痛,四肢逆冷,倦怠少氣,語言低微,右寸脈代。

【分析】陽氣不振,陰霾滿布,乃發胸痹。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肺源性心臟病。

【治法】虛寒者通陽開結;陽虛者宜振奮中陽;停飲者和胃化飲,飲停胸膈,宜宣肺化飲;胸痹急證,宜急緩解。

【方藥】通陽開結,枳實薤白桂枝湯;振奮中陽,人參湯;和胃化飲,橘枳薑湯;宣肺化飲,茯苓杏仁甘草湯;緩急,薏苡附子散。

右關代脈主病

1.胃脘痞痛

【病狀】胸脘痞悶,內有痞痛之感,外無脹急之形,右關脈代。

【分析】痞,不通泰也。脾胃陽虛,升降失常,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乃生痞滿。此病類似現代醫學之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傷寒初期症狀,或部分胸膜炎患者。

【治法】升清降濁。

【方藥】半夏瀉心湯,厚朴溫中湯,枳實消痞丸,枳實理中丸。

2.飢不思食

【病狀】飢餓於飲食求之不得,端碗進一兩口覺飽,放碗又餓。

【分析】上熱下寒,或脾胃寒熱錯雜,因致為病。

【治法】寒熱平調。

【方藥】半夏瀉心湯,干薑黃芩黃連人參湯,麻黃升麻湯。飢不欲食,食則吐蛔,宜烏梅丸。

3.腹脹

【病狀】肚腹脹大,謂之腹脹。

【分析】昔賢總結有氣、血、食、蟲、水、小兒疳等類型,病狀各有不同,讀內科兒科自知。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行瘀,消食導滯,驅蟲健脾,利水消脹,和脾消運。

【方藥】逍遙散,利氣丸,膈下逐瘀湯,中滿分消湯,木香檳榔丸,消蟲神奇丹,決流湯,決水湯,五苓散,六君子湯,蘆薈肥兒丸。治疳經驗方,健脾丸。

右尺代脈主病

二便不暢

【病狀】大便不暢,或小便不暢,前已論述。本病是指大小便同時不暢。另有交腸一病,亦名差經,大小腸交,症見大小便易位而出,以小便出糞者居多,現代醫學謂之直腸膀胱瘺、陰道直腸瘺等。

【分析】利濕分流。

【治法】五苓散。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愛微幫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16/8360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