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給許多家長帶來困擾。而一個美國家庭在改變飲食後,無意間有了驚喜的發現。
據報導,在珍妮·鄧拉普的三個孩子中,大兒子約翰是最不聽話的一個。他經常惹麻煩,與朋友相處困難,甚至被踢出運動隊,老師經常抱怨他。約翰被診斷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常表現為過動症,也叫過動症),通過各種治療方法和藥物,他的行為都沒有改善。
由於家裡最小的孩子被診斷出患有第1型糖尿病,全家停止了吃糖和穀物。在戒掉這些食物之後,大兒子約翰突然像變了一個人,行為和社交關係都不同以往了。
「他拿了A(的成績)。所有老師都很高興。他做事更有條理。便秘消失了。所有的睡眠問題都消失了。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問題也消失了。這種變化,真的就像電燈開關一樣。」鄧拉普說。
藥物療法的影響
針對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的治療方法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從學齡前兒童開始的行為療法,另一種是藥物治療。
最近發表在《JAMA網絡開放》(JAMA Network Open)醫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8個醫療系統中,因過動症就診的學齡前兒童中,68.2%的患者獲得了初級保健醫生的處方藥,42.2%的患者在確診後30天內獲得了處方藥。

孩子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令許多家長困擾。圖為在教室里下棋的小學生。(Shutterstock)
在約翰小的時候,鄧拉普憑著自己的直覺,儘可能避免用藥。可是,在服用各種維生素、認知行為療法、應對技巧和冥想都無效之後,鄧拉普終於在約翰上四年級時接受了藥物治療。
約翰嘗試過幾種興奮劑,最後終於服用了專注達(Concerta),鄧拉普形容它是「最壞的藥物中最好的」。然而,藥物並非萬靈丹。約翰出現了情緒低落,睡眠和排便習慣也不太好。
回顧約翰的經歷,鄧拉普感到沮喪的是,多年來,約翰的任何一次就診都沒有提到營養或飲食問題。「給每個人貼標籤太容易了,開藥方也太容易了」,鄧拉普說,「家長們不會被告知『嘿,我們去看看其它途徑,看看你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飲食的影響
根據心理治療師特索里羅(Karen A. Dwyer-Tesoriero),不良的、含糖量高的飲食習慣,會導致類似或加劇過動症的症狀。她說,常見的情況是,孩子早餐吃含糖穀物,上學時血糖驟降,導致他們行為失常或變得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
心理學家和研究人員卡普蘭( Bonnie J. Kaplan)和盧克利奇( Julia J. Rucklidge),在他們的著作《更好的大腦》中,建議心理健康診所對所有新轉診的患者進行營養和如何購買天然食品的教育。他們估計,三分之一的心理健康轉診患者,包括過動症患者,如果調整飲食,就不需要進一步的服務了。
認證營養顧問兼《個人化自閉症營養計劃》一書的作者馬修斯(Julie Matthews)表示,一個好的開始是消除人工色素、香料和添加劑。父母可以考慮無麩質或無乳製品飲食,或者「芬戈爾德」飲食——這是一種全食物飲食,不含人工色素、香料或防腐劑,而且天然水楊酸鹽(某些植物產生的毒素)的含量也很低。在她撰寫的一項針對自閉症兒童各種健康飲食的觀察性研究中,發現「芬戈爾德」飲食可使過動症兒童大為減少。
摘自《改變飲食真的能治癒過動症嗎?一個家庭的驚人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