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退休儲蓄是每個人最重要的財務決策之一,因為一旦停止工作,需有辦法支付日常開銷,而單靠社安金是遠遠不夠的。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報導,若領取的是平均薪資,社安金約能補足40%的收入缺口;然而多數人退休生活需要更高的金額,這正是儲蓄極為重要的原因。但在累積退休資產的過程中,許多人可能犯下關鍵錯誤,以下三點應極力避免:
1.忽視羅斯(Roth)帳戶的優勢
準備退休儲蓄時,有兩種選擇:將資金投入傳統IRA或401(k)帳戶,享受即時稅務減免;或放棄稅務優惠,選擇羅斯IRA或401(k)帳戶。
有些人傾向放棄羅斯帳戶,以實現稅前供款的優勢;但要記住:羅斯退休帳戶不僅能讓退休後免稅提領資金,帳戶內的投資收益也完全免稅。
假設投資有道,將5萬元的羅斯IRA供款逐步增值至50萬元,此時這45萬元的收益,無需向國稅局繳納分毫稅款。
相較之下,傳統退休帳戶不僅需在未來課徵資本利得稅,更會強制要求在特定年齡履行「規定最低提領額」(RMD);這不僅可能導致退休後額外納稅,更將成為一大壓力來源。例如被迫應提取5000元RMD,卻根本不需要這筆錢,但若無視此規定,可能面臨1250元罰款;若按規定提領,又得為這筆款項繳稅,無論如何都陷兩難。
羅斯帳戶則無需履行RMD義務,若追求更靈活的退休規劃,選擇此類帳戶或許值得考量。
2.投資組合不夠多元化
假設在個人退休帳戶(IRA)投資中有一檔表現極佳的股票,持續創造驚人報酬且漲勢強勁;儘管不斷加碼這檔股票極具誘惑力,但必須明白:將所有資金押注單一股票風險過高。
作為退休投資者,最關鍵的策略之一就是分散投資組合;即使個別持股價值下跌,也不至於拖垮整個投資組合。
在IRA帳戶內實現多元投資的有效方式,是跨越市場配置股票。僱主贊助的401(k)計劃通常不允許直接持有個別股票,但透過投資標普500指數基金,便能有效分散風險。
3.對費用關注不足
若持有401(k)帳戶,通常僅能選擇有限的基金組合,這將使投資策略受限,關鍵在於個人無法完全掌控資金的配置方向。若傾向將資金投入目標日期(target date)基金或共同基金,等待投資成果,此舉可能導致高額費用持續侵蝕長期報酬率。
更明智的選擇是,鎖定低成本指數基金。指數基金屬於被動管理,其目標僅是追蹤所設定指數的表現。
同時務必檢視參與僱主401(k)計劃所產生的行政費用,若管理費高昂且未獲僱主匹配,與其將儲蓄留在該計劃,不如考慮開設成本更低的個人退休帳戶(IRA)。

(資料圖/123R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