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民間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此時陽氣潛伏,陰氣盛極,萬物生機閉藏。此時應該養精蓄銳,增進臟腑活力,來年才能身體健康。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嘮嘮,立冬了,到底應該吃點啥、干點啥,才能實現老祖宗說的「立冬補一補,春天能打虎」。
「補嘴空」講究「3吃2喝1不碰
三吃
01 吃蘿蔔
中國周代起就有種植蘿蔔,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蘿蔔上市,郎中下鄉」和「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民諺也一直流傳至今。
當然,這裡的蘿蔔指的是白蘿蔔,而不是胡蘿蔔喲~千萬別吃錯了!
白蘿蔔具有清熱化痰,理氣消食的作用,對於冬天常見的感冒、咳嗽、積食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白蘿蔔中還含有木質素和多種酶,有一定的降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等功效,蘊含的礦物質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凍瘡等。
推薦美食
白蘿蔔加鯽魚:兩者煮湯有溫中下氣、健脾利濕的功效。
禁用人群
體虛或體質寒涼者不宜多食,蘿蔔性質偏涼,本身體質較弱的話,吃偏涼的食物會加重病情。
02 吃白菜
俗話說得好「百菜不如白菜」,寒冬白菜乃「良藥」。大白菜性溫,味甘,歸脾、胃、大腸經。有清熱除煩,通利腸胃,補中消食,利尿通便,清肺止咳,解渴除瘴的功效。《本草綱目》中記載:「白菜,亦名菘,甘,溫,無毒。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
每100克白菜中含有維生素C37毫克、鈣140毫克、磷50毫克。這些維生素和礦物元素可滲入人體代謝,維持心臟、神經、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
推薦美食
白菜燉栗子:栗子健脾補腎,白菜補陰潤燥,用栗子燉白菜,可使面色白皙、靚麗。
禁用人群
大白菜基本上都可以吃,但最好不要和兔肉一起吃,可能會產生腸胃不適,引起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也不要和肝臟類的食物一起吃,像豬肝,鴨肝等,這樣會讓維c的含量大大降低,使身體吸收不了。
03 吃蓮藕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藕「醫家取為服食,百病可卻」,可見蓮藕的食療功效之大。中醫認為蓮藕具有補中養神,益氣的作用,因為其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蛋白質、維生素的含量也很豐富,能夠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
推薦美食
蓮藕排骨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骨膠原以及磷酸鈣,對強筋壯骨很有幫助。蓮藕排骨湯不僅可以潤腸道,清熱消痰,還有補血養顏的功效,冬季可經常食用。
禁用人群
蓮藕的澱粉含量很高,糖尿病和減肥的人群要少吃;還有豬肉中的嘌呤含量也比較高,痛風的患者也儘量不要食用。
二喝
01 喝羊湯
羊肉歷來被認為是滋補佳品。
其味甘、性溫。入脾、腎經。補虛益氣,溫中暖下,開胃健力。適用於陽痿、早泄、經少、不孕,胃寒腹痛、肺氣虛弱、久咳哮喘等症。《本草綱目》中稱其為補元陽溫血氣的溫熱補品。
推薦美食
羊肉蘿蔔湯:羊肉補虛益氣,蘿蔔寬中下氣,二者燉湯乃冬季滋補佳品。
禁用人群
羊肉屬於熱性食物,冬天喝羊湯有保暖驅寒的作用。但是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來說,不僅沒有驅寒保暖反而會引起自身的火更旺,易口腔、嘴唇乾燥。
02 喝銀耳湯
銀耳富含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胺基酸及肝糖。還有一種重要的有機磷,具有消除肌肉疲勞的功能。它被人們譽為「菌中之冠」,既是名貴的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
推薦美食
銀耳紅棗蓮子羹:銀耳中的天然膠質,經過熬煮後轉化為明膠,服用後可滋潤肌膚,驅寒取暖。
禁用人群
銀耳中含有的腺嘌呤苷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因此各種出血病患者在止血的恢復期內不適合食用,如咯血、嘔血和便血等。

一不碰
咱們這裡說的一不碰,指的是不碰生冰品物。立冬之後,天氣越來越冷,對於寒性食物應少吃一些,比如黃瓜、芹菜、茭白等。而要多吃一些屬性溫熱的食物,尤其是羊肉、牛肉和雞肉等。
另外,像冰鎮飲料、生冷水果也要儘量少吃,容易導致胃腸不適,引發胃腸疾病。
想要「春打虎」講究「順時而為」
01.早睡晚起
冬季白天縮短,夜晚增長,人也需順應「冬藏」原則,適當延長睡眠時間,將作息調整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節早睡一兩個小時,再晚起一兩個小時。
專家建議,尤其是陽氣偏弱的老年人,最好等太陽出來再起床,以避寒邪。否則,很可能因受寒引發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誘發心絞痛等意外。
02.適度運動
俗話說得好,「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和身體狀態,選擇適宜的鍛鍊方式,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等。
03.修心養性
立冬時氣候漸冷,日照減少,容易誘發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冬季養生保健不可或缺的一項任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及時宣洩鬱悶情緒。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可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多與家人朋友聊天溝通或者培養一些生活愛好等,都是有益於修身養性、調整心態的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