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端午到粽子香:小心中毒

 

「櫻桃桑葚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子重新登場為餐桌主角。「在中醫看來,包粽子的葦葉及荷葉均是清熱解暑的良藥,糯米也有益氣生津的功效,所以在初夏時分吃粽子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張詩軍教授告訴記者,粽子本是佳物,但奈何每年都會有不少吃粽子吃出問題來的患者到醫院報到。「其中既有吃到劣質粽子的患者,也有貪嘴導致消化不良的病人。」他說。

  此外,市民選購時也要睜大眼睛,現在不少粽葉為追求綠油油的漂亮效果,用硫磺熏過,這類「返青」粽如果吃多了,容易導致銅中毒。

  選粽要警惕 「返青」粽葉會有毒

  「我們自己吃的粽子都是親朋好友動手包的,因為原材料自己準備比較安全,也必擔心添加劑的問題。如果市民在市場選購的成品則要格外謹慎,因為粽子屬應季商品,而且品類繁多、品質參差不齊,購買有存在一定風險。」張詩軍表示,其中尤其要對粽葉進行仔細甄別,因為如果買到「返青」粽葉,吃後可能導致銅中毒。

  青綠鮮嫩的棕葉通常是市民的「心頭好」,許多消費者都認為,粽葉顏色是否夠綠夠亮,這意味著粽子是不是足夠新鮮。對此專家提醒,市面曾發現「返青粽」存在,雖然其粽葉碧綠,但吃後可能引發中毒。據了解,所謂「返青粽」是指粽葉本身顏色不鮮亮,不法商販通過化學染色,在浸泡粽葉時加入工業硫酸銅,讓粽葉返青,而人在吃了這種粽子後,或導致銅中毒。

  質監部門對此介紹了幾條辨別技巧:「返青」粽葉往往呈均勻光亮綠色,綠油油程度顯得很 「假」;原色粽葉水煮後,會呈淡黃色,「返青」粽葉煮出來的水則是淡綠色;原色粽葉包製的粽子煮熟後散發出粽葉清香,「返青粽」煮熟後仔細聞會嗅到淺淺的硫磺味。「如果粽子品質良好,在食用時應具有粽葉、糯米及其他穀類食物應有的原材料香味,但凡嗅到酸味、發霉、發餿等異味,應馬上丟掉。」專家說。

  專家建議,市民在選購粽子時,最好不要選皮色鮮綠甚至藍綠的粽子,因為這類顏色的粽葉更可能曾遭硫酸銅處理。張詩軍還特別提醒,如果市民是自己採買粽葉包粽子,發現粽葉在蒸熟放置一段時間後顏色發暗,屬於正常現象,不意味粽葉有問題。

  健康吃粽有講究

  熱粽暖胃,涼粽傷胃

  張詩軍告訴記者,糯米性溫,如果趁熱吃可滋養溫暖脾胃,但如放涼後再吃,此時的粽子又冷又硬,對於本身脾胃較虛者而言,很容易導致難消化而傷胃。

  「最好每次取出適量粽子食用,不要反覆加熱。在保留上,真空包裝的粽子速凍後保存期較長,而散裝的則要儘快食用。」專家提醒,吃新包出來的熱粽子最新鮮健康,如果是真空包裝的冷藏粽子,吃的時候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爐化凍,最好吃多少拿多少,不要讓它冷置後又反覆加熱。

  搭配小米粥 可解油膩飽脹

  「粽子吃多了難免覺得油膩飽脹,所以吃的時候可配清淡小米粥,不要再輔以油鹽重的口味菜,更不要與大魚大肉同吃。」張詩軍表示,對於本身有基礎疾病或老人、小孩而言,吃粽子時要注意的事項則更多:

  心血管病患者:肉粽和豬油豆沙粽所含脂肪多,非常油膩。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最好少吃此類粽子,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

  老人和兒童:粽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最好嚴格控制攝入量,可選擇含有粗糧、薯類的「迷你型」小粽子。

  胃腸病患者:對於有胃炎、膽結石、膽囊炎、胰腺炎的病人,建議不要吃肉粽、蛋黃粽。因為,這類過於油膩及蛋白含量過高的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脹氣,導致疾病急性發作。

  糖尿病患者:端午節期間糖尿病患者由於「貪嘴」而導致血糖失控的現象非常常見。應避免進食含糖量高的紅棗、豆沙粽,吃時也不要加糖。

  粽子最好不要當夜宵

  「粽子不要當夜宵吃,而且最好是早上或中午吃,儘量避免做晚餐。如果非要晚上吃也一定要時間早一點、節制攝入量。」張詩軍教授表示,普通食物的消化途徑從胃部到腸部,至少需要停留6個小時,而粽子是用糯米做的,本來就屬於較難消化類食物,臨睡前吃粽子,此時消化系統已進入半休眠狀態,其停留在胃裡的時間會拖延更久,從而反覆刺激胃酸分泌,易使慢性胃病、胃潰瘍患者舊疾復發。

  此外,粽子屬主食而非輔食,所以吃了粽子就一定要減少米飯、饅頭等主食的攝入量。「一天吃一餐粽子就足以讓消化系統『大動干戈』了,所以儘量別鉚起來吃兩餐,不然很容易讓腸胃『罷工』。」他說。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39健康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614/17010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