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古人保護牙齒的5種方法

小時候爸爸媽媽都會教我們不要亂吃糖,睡前不要吃東西要刷牙,這都是保護牙齒的方法。那麼古人是如何保護牙齒的呢?今天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古人都是如何來保護牙齒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保護牙齒

藥物牙膏

南梁時期,劉峻所著的《類苑》中有首歌謠,題為《西嶽華山峰碑載口齒烏髭歌》,歌云:「豬牙皂角及生薑,西國升麻蜀地黃。木律旱蓮槐角子,細辛荷葉要相當。青鹽等分同燒煅,研熬將來使更良。揩齒牢牙髭鬢黑,誰知世上有仙方。」說明我國早在公元6世紀就已經有了藥物牙膏。這種「口齒烏髭」牙膏由皂角、荷葉、升麻、旱蓮草、青鹽等10種藥物研熬而成,推測其功能不僅對牙齒增白留香,消炎鎮痛,而且還兼有烏髮美容作用,這堪稱世界上最早的藥物牙膏。現代的中草藥牙膏,也是古代牙粉的仿製及創新產品。

牙刷

現在我們都用牙刷刷牙,牙刷有很多種,適合不同的人群

現在我們都用牙刷刷牙,牙刷有很多種,適合不同的人群。而古代,人們最初是用手指當牙刷的。南北朝時,古人們常用右手中指,伸進嘴裡,來回摩擦牙齒及牙齦。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勞度叉鬥聖圖」,圖上,一個和正尚蹲在地上,左手拿著一個漱口水瓶,用右手中指揩前門牙。這就是古人以手揩齒潔牙的最好記錄。1954年經我國考古人員發掘,從公元959年遼代墓葬中,就出土了兩把骨質牙刷柄。這充分說明,我國使用牙刷潔齒至少也有千年以上歷史,比史書所載古埃及人阿迪斯於公元1770年發明的第一把牙刷還早800多年。

漱口水

漱口是潔牙護齒的大眾方法之一。現在前衛的年輕人,漱口水隨身帶,不論走到哪裡,都拿出來可以噴一噴,讓口氣清晰,以完善自我形象。其實,漱口水也不是現代時髦的產物。早在公元前205年至140年,西漢初期醫學家淳于意就意識到這一點,他在「齊中大夫病齲齒」案例中,明確提出患者的病得之「食而不漱」,並囑其以「苦參湯」漱口而愈。公元1624年,明代醫家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更是很科學地指出:「每於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強調要在每次進食後及時漱口,保持牙齒清潔和口氣清新。

漱口是潔牙護齒的大眾方法之一

牙籤

現代人習慣用牙籤剔牙,清除嵌在牙齒縫裡的食物殘渣。在古代,齒木是堪比牙籤的潔牙工具。說明白點,齒木其實就是一種古人用來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污物的小木片。除了漆樹、舍夷樹、摩頭樹、菩提樹等幾種樹木不能用來做齒木,其他各種樹枝都可以是齒木的取材,所以齒木是非常易得而流行的口腔清潔用具。古人用齒木潔牙,很講究禮儀。據《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中說:「一頭緩須熟嚼,良久淨刷牙關。若也逼近尊人,宜將左手掩口,用罷擘破,屈而刮舌。或可別用銅鐵作刮舌之篦,或取竹木薄片如小指面許,一頭纖細以剔斷牙,屈而刮舌,勿令傷損。亦既用罷,即可俱洗,棄之屏處。凡棄齒木,若口中吐水,及以洟唾,皆須彈指經三,或時謦欬過兩,如不爾者,棄便有罪。」這與我們現代人使用牙籤的禮儀,如出一轍。

鑲牙

鑲牙是彌補牙齒缺損的主要醫療措施,既恢復了牙齒功能,也有助美容,許多人認為很現代。其實不然,早在7世紀中葉,我國唐代編纂的世界上第一部官頒藥典《新修本草》,就曾載有用白錫、銀箔、水銀合成銀膏,以做牙科充填劑的內容,表明那時已開展了鑲牙這項技術。以合金材料鑲補牙齒,直到19世紀初才開始在西方國家使用,比我國落後了1000多年。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三九養生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1226/359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