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千萬別大意!十二月份要注意的疾病「警告信號」

到了十二月冬季是越來越寒冷了,很多疾病也進入了高發季節。尤其是北方的冬天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和室內外溫差變化巨大,正是各種疾病的高發時候。隨著人們工作的繁忙,恰恰容易忽略對疾病的預防,好在身體會發出「警告信號」來「抗議」你的不負責任。快來看看你的身體「生氣」了沒!

警告信號:全身乏力、腹脹、厭食、厭油膩、低燒、黃疸等症狀,此外患者還有發胖跡象。

肝病

易患人群: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如酗酒、暴飲暴食、不愛運動等。

冬季天氣寒冷,人們經常在一起喝酒,並吃一些辛辣、油膩、肥厚的飯菜,而這些習慣都容易引起肝臟損傷,導致酒精性肝病,如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預防措施:

生活規律,注意飲食,適量運動。

警報信號:胃酸、愛飲酒、大便顏色呈暗紅色、飲食不規律

消化系統疾病

易患人群:暴飲暴食者,大量飲酒者,原本患有潰瘍病者。

冬天裡早晚溫差較大,而且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驟然變冷,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隨之降低,容易導致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病和原有潰瘍病的復發。

此外,冬天吃火鍋過多,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尤其是飲酒都會引起胃腸黏膜損傷,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消化道出血。還要注意的是,火鍋湯好喝但容易導致痛風。

預防措施:

注意保暖,生活要有規律。

注意飲食,切忌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辛辣食物。

慢性胃病者對含有鞣酸的水果特別敏感,如柿子葡萄等,建議有胃病的人少食。有潰瘍病的患者要按時吃藥,症狀加重或出現黑便應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

警報信號:咽喉癢、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淚、打噴嚏、咳嗽、輕度發燒、頭痛和咽痛、少數出現發高熱和全身酸痛的症狀

呼吸道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兒童、患糖尿病或腫瘤等慢性病者。

冬季常有寒潮影響,氣溫不斷下降,多暴冷和霜凍。人們在室內活動時間增多,開窗通風換氣的次數和時間減少,就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最典型如:流行性感冒,在發病的最初三天,傳染性最強,病毒隨打噴嚏、咳嗽或者說話噴出的飛沫傳播,老年人、體弱者、吸菸者、嬰幼兒最容易被感染。

預防措施:

要注意隨溫度變化選擇衣物,注意保暖。

增加戶外活動,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

多飲水,多吃水果,適當補充維生素C

注意通風,每天開窗通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

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等。可以接種流感疫苗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到人員密集、通風不好的場所最好戴口罩。

感冒、氣管-支氣管炎等疾病不僅通過呼吸道傳播,而且能通過接觸傳播,因此要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

警報信號:膝關節隱隱作痛、僵硬、不能靈活伸直彎曲

關節病

易患人群:絕經後的女性、長期伏案工作、肥胖人群、過量吃海鮮或有關節疾病病史者

冬季較強的冷空氣能引發關節病痛的發作。一般地說,當日溫度變化在3攝氏度以上,氣壓變化大於10百帕以上,相對濕度變化大於10%以上,關節痛病人就會多起來。而且疼痛發作也可能出現在天氣變化的前一天,這就是「舊傷疼痛明日雨」的由來。

預防措施:

在天氣變化前採取保暖、驅濕措施。

平時要加強鍛鍊,以改善和調節關節功能,減少關節病痛。

注意體重不要過胖,以免給關節帶來負擔。

警報信號:突發或持續頭暈、頭痛、眩暈,肢體活動障礙;心前區疼痛,心悸、胸悶、氣短,部分患者伴有噁心、嘔吐;嚴重者出現摔倒、意識不清

心腦血管疾病

易患人群: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糖尿病者。

心腦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病」和「腦血管病」的總稱,包括高血壓病、冠心病腦出血腦梗塞。冬季由於氣溫低,引起機體外圍的血管收縮,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壓的上升,心臟負荷增加。另外寒冷顫抖,身體耗能產熱,心臟耗氧量加大。

預防措施:

要注意保暖,適當活動。

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規律生活,注意勞逸結合。

控制體重很必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定期體檢或檢查,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按時服藥,不可突然減量或停藥。

溫馨提示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備發病時及早服藥。一旦發病要儘快和120、999急救機構取得聯繫,儘早到醫院治療。

發現疾病信號千萬不要大意,在加強預防措施的情況下還未得到改善,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哦!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網易健康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06/84666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