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運動量大會折壽嗎?對16萬運動員跟蹤研究後得出的結論是…

當然這篇研究只是研究了死亡率以及慢病發生情況,並沒有研究退役運動員骨關節疾病患病情況,運動員由於長期從事高強度運動,運動損傷發生率不低,這是否會影響他們退役後生活以及運動有待進一步研究。

怎樣才算「過量運動」

事實上,過量運動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過量運動字面好理解,但怎樣才算過量,過量有不有通用標準呢?

這恐怕成為一個無解的問題,對於初跑者來說,10公里也許就算過量,而對於成熟跑者,一場馬拉松算不算過量呢?

從運動科學角度而言,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運動量是有標準的,無論是權威的美國運動醫學會,還是世界衛生組織,都一致認為每周積累75分鐘大強度運動比如跑步,或者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比如快走,是大眾應當維持的最少運動量。

世界衛生組織近期發布的《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指南》進一步指出最佳運動量的標準是每周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者150分鐘大強度運動,但每周運動量卻沒有上限標準,這說明每個人由於基礎和運動水平不同,都應該有自己的運動量上限,跑者不應當超出自身能力過量運動,但就群體而言,並不存在所謂過量運動的某個具體標準。

大眾跑者沒必要過量跑步

在力所能及範圍內運動越多健康收益越大

運動量沒有一個統一的上限標準,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限,如果你跑量猛增或者沒有準備就跑馬,引發了傷痛,那麼這個量其實就是你的跑量上限。

過量運動除了給運動系統比如關節帶來傷害,也有可能損害心臟健康。

長期運動訓練會導致心臟的重塑,讓心臟變得強大,只有非常有限的證據顯示在少數運動量極大的運動員中,訓練導致了不良的心臟適應。

大強度大運動量對於心血管潛在的不良影響

 

 

而對於大眾跑者而言,經常鍛鍊人群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比缺乏鍛鍊人群要低。

多以不是運動越多,健康風險越大,而恰恰是運動越少,健康風險越大,運動量與健康風險的負相關是明確和肯定的,且「J」型曲線假設其實並沒有被充分論證,也就是說運動量有最低限度,但沒有上限。

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年初在著名的《循環》雜誌(Circulation)發布了一篇重要聲明《運動導致的心血管事件和長期進行運動訓練的潛在不良適應:更新對於運動風險的客觀看待》。

這篇權威研究其實就是要回答大眾運動愛好者的疑問:運動的潛在心臟風險究竟有多大,隨著運動量的增加,發生猝死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是不是也隨之發生了增加,最終答案同本文所述的觀點是一致的,合理地增加運動量並不會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這篇研究發布的重要結論有大量的證據顯示運動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負相關,也即運動量越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越低;

經常鍛鍊人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心肺耐力最好的那部分人群可以減少80%的全因死亡率(所謂全因死亡率是指不考慮疾病原因和種類的所有總的死亡);

運動最為積極的人群從壽命角度而言,每活50年可以延長7-8年壽命(與本研究證實運動員更長壽一致);

運動的益處絕不僅僅限於健康人群,診斷為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運動同樣可以減少他們發生危險事件的風險,研究發現那些積極運動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他們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等危險事件的風險更低,生存率更高;

在運動量等同的情況下,強度更大的運動比中低強度運動的健康益處要更多;

運動量與健康之間的「J」型曲線從未被充分證實

 

 

雖然之前一直有觀點認為運動量與健康之間存在「J」型曲線,也即當運動量過大時,健康風險也會增加,但「J」型曲線並沒有得到充分證明,研究發現運動員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長3-6年,從長期運動訓練對於心臟健康影響的前瞻性隊列研究顯示,通過運動提高心肺功能、減少全因死亡率並沒有運動量的上限。

換句話說,要明確一個大眾運動量的上限具體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並且也沒有實際意義,因為運動越多健康收益越大,當然這也並非鼓勵大眾去參加不顧個人實際的高強度、大運動量的運動,大眾跑者還是應當遵循循序漸進這一基本法則,強調運動量沒有上限與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並不衝突。

小結

不要再嘲笑、詆毀運動員從事運動訓練傷害身體,短命折壽,科學研究用數據證實運動員退役後仍然比大眾更健康,壽命更長,疾病發生更少。

對於大眾而言,重要的是科學運動,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運動越多健康收益越大,但記住一定量力而行,運動量沒有統一上限,但每個人的運動都有上限。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慧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223/1560660.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