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潤到泰國!從文革到計劃生育 最後的稻草是封城

郜乾的父親郜陽說:「不同人的看法不一樣。我是一個辦公室文員,我眼裡的政治可以是六四,那年我剛30歲,六四離我那麼近又那麼遠。近指的是如果我當時在北京,很可能也會上街;遠當然更直觀,現在回看一下,這個事件離我們日常太遙遠了,中國也不會再發生那樣的事了。」

對於集體,他認為「對我們父輩來說,集體就是紅寶書和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運動;對我們這代人來說,集體就是體制,是鐵飯碗;對我兒子那一代人來說,集體的概念很微弱,它可能只是一個指代家長作風或者特權階層的詞。」

崔穎在談到集體一詞時,聯想到計劃生育政策。兒子郜干4歲時,她曾再次懷孕,但為了響應計劃生育政策,為了所謂「事關政治覺悟」的集體榮譽,也為了保住自己在單位的工作,她選擇了墮胎。郜干依然記得母親和他說過的一句話,「你在4歲時本來可以有個弟弟,但我沒讓他來到這個世界。」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向莉身上。和在民企工作的崔穎相比,向莉的事業編更不能容忍違反計劃生育。「我們單位當時有個同事,就因為老婆生了的二胎,被領導開會點名批評,在單位抬不起頭,說他是三無分子——無組織、無紀律、無集體意識。」

向端傳媒回憶起上海舅公的意外經歷時,向莉形容「這有點像改變我想法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在此之前,她因親歷計劃生育政策在這些年的反覆變遷,對自己曾經堅信的某些事情「開始有了一點動搖」——

2015年的一個周末,她和丈夫在廚房備菜,一邊把客廳的電視機聲音調到最大,以便一邊做飯一邊聽新聞。兩人在聽到「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新聞時,同時對視了一眼。向莉的第一反應是:「既……也要……?拿我們當年堅持只要一個孩子的家庭當什麼了?」

2011年年底起,中國實施雙獨二孩政策。10年後的2021年,中國開啟三孩政策。

放開生育的新聞在近十年接踵而至。向莉依然記得,1998年她再次懷孕,哭著喊著想留住孩子,而收到消息後,居住街道、居委會的幾個穿著白襯衫的「女同志」就上家裡來了,一進屋就拉著向莉的手,「握完也不鬆開」,一個勁地做她思想工作,勸她「以集體和大局為重」。

胳膊擰不過大腿。街道幹部上門後的第四天,向莉在丈夫張立達的陪同下,去醫院做了「那個手術」。她現在還記得當時是一個春天,杭州的街道上冷清清的,去醫院的那條路離家只有一公里,但顯得「特別遙遠」。進手術室之前,醫生問了她幾個簡單問題,她魂不守舍似的敷衍答了,手卻一直攥著丈夫張立達的胳膊。張立達去簽手術同意書時,她還特意叮囑丈夫「簽完就趕緊回來」。

做完手術後的三天,她沒怎麼和其他人說話。向莉覺得自己的身體「被掏空了」。她在公司的記事本上,用鋼筆蘸上紅色墨水寫下了一行字:不能再對自己更壞了。這次是最壞的一次。

寫完她給記事本上了把鎖,還配上了一把當年特別流行的日記本小鑰匙。「當時的感覺,和我現在看到這些荒誕的新聞也差不多。」

她有一個閨蜜微信群,群里有十多個她這些年的好友,都在那個年代只生育了一胎,「我在群里發牢騷,說:『為什麼當年一個論調,現在完全相反的一個論調。我不明白,不理解,不懂,不知道你們懂不懂?』」然後她@了所有人,其中有一半人「在那個年代做過手術」。

有人回她,說「時代變了」。有同樣打過胎經歷的朋友給她小窗:「我們都要看開點。」只有一個退休前自己開公司的朋友發了一句「唱反調」的話,「韭菜不夠割,他們開始慌了。」

2022年3月31日,上海,一名身穿防護衣的工人在上海的外灘進行消毒。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端傳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0/1787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