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過河!過河!赫爾松俄軍大撤退拉開序幕?

8月14日,赫爾松地區的民眾發現,駐紮在當地的俄羅斯陸軍第49集團軍的非戰鬥人員,開始撤離。隨後,烏克蘭社交媒體出現很多俄軍車輛撤離的圖片。

封二:赫爾松地區態勢圖。圖中藍點區域,為俄軍占領的第聶伯河右岸背水區域。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到昨天為止,右岸通往後方的大橋突然被烏軍遠程炮兵的精確打擊全部摧毀,至此,在過去數周內增援到右岸的俄空降兵集群和部分陸軍,連同該地段原有的1.5萬俄軍,全部陷入了被切斷後路的危險境地。

一、三張舊文截圖——赫爾松俄軍的命運

從8月14日下午開始,俄烏戰場南線發生重大態勢變化。

從當天晚上開始,西方媒體開始報導——赫爾松前線的俄軍部隊出現撤離跡象。

英國媒體首先稱:「赫爾松地區的一些民眾發現,駐紮在當地的俄羅斯陸軍第49集團軍的非戰鬥人員,開始撤離。」

隨後,烏克蘭社交媒體出現很多俄軍車輛撤離的圖片,有西方軍事專業人員研判稱,由於俄軍橫跨聶伯河的四條後勤補給線路全部中斷,右岸的俄軍第49集團軍部隊將放棄右岸陣地,轉移到河左岸,據險固守。

針對這一新情況,俄羅斯的專業軍事博主也分析稱,在俄軍右岸部隊後勤供應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讓這幾十個BTG(營戰術群)繼續堅守陣地,整個南線將面臨極大危險。他們認為,放棄赫爾松城區雖然在政治上難以讓人接受,但從現實情況來考慮,在軍事上會有利於俄軍下一階段的作戰。

事實上,對赫爾松地區的態勢發展,筆者早已斷言——俄軍往赫爾松地區大量增兵,是克里姆林宮基於政Z影響(面子)的不理智行為,俄軍的最佳選擇,應該是放棄赫爾松市區,全軍撤過第聶伯河左岸,依託天險,作長期對峙。

事實上,赫爾松地區對俄羅斯人的意義,在於奪取並保住位於第聶伯河左岸的克里米亞運河上游,而根本不必打過河去,占領沒有戰略價值的赫爾松市區。

如今,事過半月有餘,俄軍發瘋一般從遙遠的東戰場增援到南線的兵力,除部分猥集在梅利托波爾區域外,已經有大批部隊被送過第聶伯河,在徒勞無功的幾次進攻嘗試後,被烏軍部隊壓迫在接觸線——第聶伯河之間的狹長地帶。

事實上,如果烏軍有足夠數量的炮兵或前線航空兵,這些聚集在背水田帶的俄國部隊早已遭受滅頂之災。

7月28日《第聶伯河上的戰鬥:俄國工兵死磕海馬斯》一文截圖

到昨天為止,綜合有關信息源的信息(但並不十分確切),似乎烏軍炮兵已經摧毀了連接第聶伯河上的三座大橋——1座公路橋、1座鐵路橋、一座壩頂大橋,再加上右岸通往赫爾松地區橫跨古茨列河的4座大橋,共計7座大橋已經全部被烏軍摧毀。

至此,俄軍從後方通往赫爾松前線的補給線已告中斷,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從東戰場調來的俄軍主力——拼命湧入赫爾松地區增援的10萬俄軍,已經陷入了兇險之地。

事實上,從7月份烏軍炮兵開始襲擊各個關鍵橋樑開始,筆者就研判認為,這種今天打幾發,明天來兩下的精準炮擊,其真正目的,並非摧毀橋樑,而是激怒並調動克里姆林宮的情緒,使其作出錯誤決定——即大舉增兵右岸,將前線向北推離第聶伯河,以確保其占領區和補給線的安全。

說明烏軍意圖很明顯的一點是,憑藉海馬斯M31火箭彈1米之內的打擊精度,和單車一個齊放12枚的火擊密度,擊毀這些大橋簡直是兒戲般容易,但烏軍炮兵明顯是在逗著玩一般地射擊,不但落彈點多在橋樑側邊,而且使用的是延時引信(光在大橋上鑽洞,不爆炸。),而非對混凝土建築物破壞力極大的碰炸引信。要知道,227毫米火箭彈的威力,遠超過155毫米的普通榴炮。烏軍真想毀掉大橋,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像貓捉老鼠一般地挑逗俄軍工兵:打洞——俄軍工兵迅速修補——再打洞——再修。

於是,直到請君入甕——俄軍把數萬大軍增援過河,而組織了多次進攻又發現啃不動烏軍陣地時。昨天,烏軍一口氣炸毀了全部7座大橋。

直到今天,在揪心和悲憤中苦苦等待了幾個月的全世界人民,也許即將有幸看到:烏軍的大反攻——對第聶伯河右岸數萬俄軍關門打狗、瓮中捉鱉的戲碼終於即將上演了。

8月6日《前瞻:南線大反攻》截圖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芋水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16/1790120.html